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灵谷寺与无梁殿相比有哪些特征

全部回答

2018-10-27

0 0
    现在的灵谷寺是1928年至1935年 在原寺址建成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国后改名为灵谷公园, 但习惯上仍称灵谷寺。灵谷寺主要是由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量殿、松风阁、灵谷塔、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琵琶街等建筑组成。
   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  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大门正南有一个长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称万工池,相传是明太祖调用 万名军工挖掘而成。
  进大门,过雨道是无梁殿。 无梁殿原名无量殿, 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是原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整座建筑全用 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所以又称无梁殿。  殿高22米,宽46。7 米,进 深37。
  9米,南北各有3个拱门,四面皆有窗。结构坚固,气势雄伟, 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 历史背景 灵谷寺位于江苏南京市中山陵东面。该寺原在山南玩珠峰前,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肃衍葬宝志法师于此,建有关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乾符中称为宝公院。南唐时为开善道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寺名为“太平兴国禅寺”。元朝及明初称为“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原寺塔距宫阙太近,同时准备建明孝陵,于是将蒋山寺、宋林寺、竹园寺、志公塔、宋熙寺、悟真殿等全部迁于今址,并赐额“第一禅林”,称为“灵谷寺” 新寺 新寺占地500亩,规模宏大,所以又称作“大灵谷寺”。
    寺内殿宇如云,富丽堂皇,浮屠耸立。寺周有无量殿、万工池、志公塔、八功德水、梅花坞等胜景。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曾观临寺中,均留宸翰。灵谷寺代有高僧驻锡,为东南一大名刹。
  灵谷增于明宣德年间、清咸丰年间先后两次被毁,清同治年间重修,规模远不如前,仅有明朝龙五殿的部分建筑。   当年的灵谷寺 当年的灵谷寺,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曲径通幽,松木参天。
  进山门后要有五里多路,才可窥见琳宫梵刹。顾起元有诗赞曰:“山门才人人便悠然,十里深松上绿天。佛刹起诽皆垒障,僧寮汲水心尽飞泉”灵谷寺寺前有街,如拍掌而行,可引起回声如同奏弦,故名“琵琶街”。寺东有梅花坞,遍植绿梅,初春盛开,花繁如雪,香艳无比。
    这些胜景大都毁于清代战火,今仅存乾隆南巡时题材的“灵谷深松”碑。现在的灵谷寺,大部重建于清同治年间,虽规模大不如此前,也物华天宝,自成佳境。现寺内著称的古迹和建筑物有: 无量殿 无量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宽22米,宽53。
  8米,纵深37。85米。外部飞檐挑角,恰似巍峨的宫殿,内部却如前后回旋的涵洞,深邃幽静。  如此巨大的殿堂,不用寸土,无一根梁柱,全部用大型长方砖砌成拱圆殿顶,十分奇异,故又称“无梁殿”。
  无梁殿正背二面都有三拱门,左右各置拱形窗。殿立于台座上,作歇山顶,全部仿木结构形式,雄伟、庄严、稳重,是一座明朝最早最大的无梁殿。1928年国民党中央决定利用寺的旧址作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将殿作为祭堂,并以此为主轴分成三组,殿前置牌坊,殿后兴建阵亡将士纪念塔。
    纪念塔在1931年始建,1935年完成,平面八角,全部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骨,高66米,共9层,以绿色琉璃瓦为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围以石栏杆的平台,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阳台);绕台可供鸟瞰中山陵景物,现为灵谷寺主要建筑物。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