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角抵百戏”的受欢迎程度如何?

“角抵百戏”的受欢迎程度如何?

全部回答

2016-09-09

67 0
    到了秦汉时期,角抵活动非常盛行,但是当时的角抵已经不再是一种争斗相搏的手段,而是变成为一种带有一定表演成分的游戏活动。据古籍记载:秦时“始皇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置守、尉,尉掌佐守,曲武职、甲卒。
  而郡县兵器,聚之咸阳,销为钟鐻;讲武之礼,罢为角抵。”《汉书·刑法志》也记载说:“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  由于秦始皇怕民众起来造反,于是便收天下兵器,罢讲武、息兵事,让尚武的民风在角抵得以宣泄,从而帝王宝座得以平安无事。
   “角抵”原出古代冀州(今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一带,是祭祀蚩尤的“蚩尤戏”。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曰‘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可见角抵的起源为原始社会的一种格斗方式,它反映了黄河流域黄帝领导的氏族与蚩尤领导的氏族间的一场激烈战争。 1975年,湖北江陵出土的秦代角抵漆绘木梳,其背面绘有一角抵场面:帷幕下有二人跨步伸两臂相搏,左一人平伸双手,似为裁判。
  (三人均赤裸上身,腰束长带,着短裤,足穿翘首鞋,为角抵文物之精品)。  [1] 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汉代角抵帛画,画面上所出现的两个角抵者皆手臂大张,怒目逼视,作跃跃欲扑之状。
  画面左侧有一旁观者,拱袖而肃立,当为角抵者的裁判员或教练员。这幅用以殉葬的帛画,包括天上、人间、地下共三部分。而角抵戏的场面竟占了整个画面的五分之一左右,反映了死者对角抵之喜好,以至埋葬时后人还为其安排了角抵演员,供他“观赏”。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角抵戏的喜闻乐见。

2016-09-09

64 0
汉宣帝将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时,曾亲临平乐观,举行大型、的“角抵百戏”表演,以送公主远嫁。可见,“角抵百戏”在当时是多么受欢迎。汉通西域之后,西域许多小国渐渐成为汉的属国。每当西域各国的使节来长安,汉武帝为了夸耀汉的富饶和强盛,除了安排他们到各地参观,送些钱和丝织品之外,还为他们安排各种各样的游艺节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角抵百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