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与立夏有关的诗词与习俗

与立夏有关的诗词与习俗

全部回答

2017-12-23

47 0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来历: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习俗:迎夏仪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尝新活动: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斗蛋游戏: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  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立夏“秤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
  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
    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
  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关于立夏的古诗词大全1。《阮郎归·立夏》作者:张大烈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2。《山中立夏用坐客韵》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3。《立夏奉祀太一宫》年代: 宋 作者: 刘筠舜柏森森拂绛霄,薰风瑟瑟动云璈。琳房遍设沉榆席,金檠齐燃绿桂膏。秘册十行开凤检,灵辉三烛驻霓旄。香飘员峤空歌歇,北斗阑干月殿高。4。《山中立夏即事》年代: 明 作者: 蔡汝楠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5。《将出峡立夏前作》年代: 明 作者: 蔡汝楠蜀江云里唤钩釐,几片残花万树稠。未换征衣逢入夏,一年春事在行舟。
  6。《立夏》年代: 宋 作者: 赵友直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7。
  《立夏》年代: 宋 作者: 薛澄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8。《立夏日晚过丁卿草堂》年代: 明 作者: 张掞江上茅堂柳四垂,又逢旅次过春时。
    雨多苔蚀悬琴壁,水满蛙生洗砚池。风浦萧萧帆过疾,烟空漠漠鸟来迟。避喧心事何人解,窗下幽篁许独知。9。《立夏前一日有赋》年代: 明 作者: 杨基渐老绿阴天,无家怯杜鹃。东风有今夜,芳草又明年。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酒前。都将南浦恨,聊寄北窗眠。10。《立夏日山中遍游后夜宿刘邦彦竹东别墅》年代: 明 作者: 沈周乍认东庄路不真,有桥通市却无邻。  山穷借看堂中画,花尽来寻竹主人。
  烂熳笺麻发新兴,留连樱笋送残春。与君再见当经岁,分付清觞缓缓巡。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听三零教育知识栏目。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