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10个月的宝宝大多数已经爬得相当熟练了,但也有一些宝宝根本不会爬,这可能与家长平时缺乏训练意识有关。其实,在宝宝独立行走之前,爬不仅对骨骼、关节、肌肉和内脏各器官的发育有利,而且,爬还能促进脑、眼、手、脚的神经协调,加强运动功能、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的发育,促进运动技巧和躯体感觉的发育。
“感觉统和失调”是近年来常常被儿童保健专家提及的名词,由于环境污染、剖腹产率居高不下等因素,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有关专家调查发现,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
为此,儿童保健专家呼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 医学研究表明,在3至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在医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和失调”。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保专家于淑萍介绍说,爬行是人一生中手脚等各个身体器官的最先综合协调使用。 爬行时婴儿必须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使手、脚及胸腹背、四肢的肌肉得到锻炼,逐渐发达起来,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婴儿出生3个月后,头能直立了,就可以经常让其趴着玩,每次3至5分钟,随月龄增长,循序渐进。 孩子如果不爱爬,家长就要抓住孩子情绪好的时候,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爬行,最好家长和孩子一起爬。
7至9个月是模仿能力形成期,训练孩子爬行时,家长先做示范爬,如追逐滚动的球,拿到后放在孩子面前,让其模仿爬。 专家认为,在孩子爬行问题上,家长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很多家长早早就让孩子坐进学步车,将学步车视为育儿的好帮手。
最新儿童保健医学研究证实,学步车不仅不能促进婴儿的运动发育,还与多方面的婴儿运动发育迟缓有关。使用学步车的婴儿与未使用者相比,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都晚。调查发现,使用学步车时间每增加24小时,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就会延迟3天多。
其实,宝宝的动作行为发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训练的。 以下关于训练宝宝爬行的小方法,可以给妈妈们参考。 方法一: 1、把家里的小席子卷成圆状。(席子有弹性,方便展开) 2、让宝宝趴在席子上,将席子一边压在身下。
3、妈妈推动席子,让宝宝随着席子的展开而朝前爬。 方法二: 1、宝宝爬在地上或床上。 2、一个人在宝宝前面,一个人在宝宝后面。 3、前面的人牵宝宝的右手,后面的人就推宝宝的左脚。
牵 宝宝的左手时,就推宝宝的右脚。 方法三: 妈妈躺在床上,宝宝趴在一边,爸爸在妈妈的另一边,爸爸 牵宝宝右手,妈妈推宝宝左腿,反之亦然,协助宝宝从自己 的那边爬到爸爸这边来。 贴士:这几种方法都是先训练宝宝向前的感觉,父母要耐 心,经常帮宝宝练习。
多次训练后,宝宝就能自己朝前爬行 了。每次练习成功后,父母要给宝宝鼓励或奖励,以保持宝 宝对此的热情。 方法四: 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 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 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手、膝爬行,在训练中要注意 适时休息,并要多给宝宝鼓励。
可以在目的地摆放宝宝喜 欢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宝宝努力往前,并保持对这个练习 的兴趣。 但是如果宝宝实在不愿意爬行也没多大的问题,可能主要是刚儿始的训练太少了。
也有宝宝不会爬就直接走足的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