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福建寿宁北路戏的来历、艺术特点、表演形式?

全部回答

2007-05-28

0 0
          发送信件 存储文件 打印文件 字体:【 大 中 小 】 寿宁北路戏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福建 编号:Ⅳ-46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寿宁县 一、 简要描述 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
    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戏班,其中以北路班最为强盛,其他各路戏班相继解散后,北路班仍活跃在闽东北一带,北路戏即由此而得名。 二、 历史 清道光、咸丰年间,闽东北已出现不少"乱弹"戏班。
  其中较著名的有"新长春"、"新品福"、"新吉祥"班。  他们以古田、屏南为活动中心,经常往来于江西、浙江、广东等地演出。当时戏班很多,群众依各戏班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上路班"、"下路班"、"南路班"、"北路班"。
   清光绪以后,京剧盛行,北路戏又吸取皮簧唱腔。民国16年,古田"新祥福"班出身的艺人李俊弟回到原籍福安洋头乡办起"胜祥福"班,聘请浙江温州等地"和调"(皮簧)艺人排练《施公案》、《济公传》、《粉妆楼》、《狸猫换太子》等连本戏,名扬闽东北诸县。
     抗日战争前后,戏班相继解体,为谋生计,一部分艺人到乡间教"北路碎"(业余戏班),一部分参加"鼓箫"(民间吹奏班)。现在寿宁境内还有演出。 三、 艺术特色 北路戏道白唱词都用普通话。
  唱腔以西秦腔和吹腔为主,在长期流行中,又吸收乱弹、徽调、汉调音乐,综合形成一个多声腔的戏曲剧种,但其主要唱腔仍由西秦腔和吹腔发展出来的"平板"为基本调。   北路戏的唱腔除极少数具有高腔曲牌体特征外,大多数均属板腔体,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行腔顺畅,带有叙事性的表现特征。
  其道白、唱腔均使用普通话,这已成为北路戏的一个突出特色。在数百年的演出活动中,北路戏总结出一套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表演形式,不管什么脚色行当,都以手、眼、身、法、步等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推动剧情进展,这种对形体动作的强化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与唱腔紧密结合在一起,唱与做高度和谐,形成许多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表演艺术形式,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
    北路戏的代表性剧目主要有《探阴山》、《对珠环》、《纸马记》、《凤娇与李旦》等。 作为福建有影响的珍稀剧种之一,北路戏有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历史价值。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娱乐休闲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