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福建政和、屏南四平戏的来历、表演形式、艺术特点?

全部回答

2007-05-22

0 0
    戏曲活文物---四平戏 政和县杨源乡至今保留着用四平腔演唱而得名的四平戏。四平戏,据传是明代嘉靖年间(1541年前后)江西弋阳腔传入徽州(今安徽歙县)后,与当地腔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戏曲声腔。
  明清时期,四平戏亦称“庶民戏”。四平腔以其“稍变弋阳而令人可通”,“其节以鼓,其调喧,向无曲谱,只沿土俗”的通俗性特点,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很快向南北传播。  清中叶以后,由于昆曲等新剧种的兴起,四平戏遂趋衰落,几乎绝迹。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戏曲理论界大都持四平戏已不复存在的观点。然而,80年代初,戏曲工作者在福建政和县杨源乡发现四平戏不但以独立剧种存在,而且保存得相当完整,戏曲界给予极大关注,誉之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文物,作为“千古绝唱”而载入中国戏曲史。
     据《政和县志》记载:四平戏是明末清初传入政和的。从"泳霓轩"四平戏班活动到现在的杨源四平戏业余剧团,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杨源现保存有清代的手抄剧本《秦世美》和《英雄会》等,剧目继承明末四平戏那些以曲牌联缀体为主的传统剧目,如《苏秦》、《刘文锡沉香破洞》等40多个,还有移植其他剧种的一些板腔体剧目,同时,从当地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出现一些江南小调演唱的剧目。
     值得一提的是,四平戏完整地保留了《荆钗记》、《刘知远》、《拜月记》、《杀狗记》及《琵琶记》等五大宋元南戏的代表剧目。四平戏唱腔属高调系统,古朴粗放,句末帮腔,一唱众和。
  后台只有锣、鼓、钹、板鼓四种打击乐器,以鼓为主指挥,音律抑扬顿挫。这与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的"弋阳、四平腔,字多腔少,一泄而尽。  又有一人启口,数人接腔者,名为一人,实为众口"的论述完全一致。
  动作有腾、挪、滚、打,随鼓缓急进退。其角色分生、旦、净、末、丑、贴(占)、外、夫(老旦)、礼九门十二行当。 四平戏服饰现只保存有清初的戏袍,从其质料来看,比较粗糙,但含有羽毛织物。四平戏无论是从戏曲发展史还是艺术史上看,都具有极其宝贵的研究价值。
    现政和县杨源乡民间戏曲舞台上仍活跃着一支四平戏演出队伍,可谓是中国戏坛的一朵奇葩。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娱乐休闲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