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什么?

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4-07-25

161 0
    一、课堂管理——加强课堂管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可能有些教师一提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马上联系到如何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设计过程,认为关键是教师应当考虑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师首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身份,从而导致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时产生困惑。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建立在有效的课堂管理基础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必要的组织纪律,表现比较散漫,是无法保证良好教学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在平时大量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心不在焉的现象并不少见,如开小差、走神,看课外书,打瞌睡,甚至玩游戏,发短信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经验丰富,教学得法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这里虽说也有教师讲课的吸引力在起作用,但教师必要的课堂管理要求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这往往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教师的问题所在,特别是年青教师应当特别关注。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管理是个前提,至于管理的方式方法与尺度,是要科学把握的。   二、教学设计——精选精讲例题,加强知识纵横联系。 在良好的课堂管理下,师生的注意力基本上都集中到教学行动上、学生真正有机会进行自己的思考后,课堂有效性就取决于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的组织与设计了。
  这时,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珍惜课堂中属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教师让学生自主实践的那部分时间,因此,教师在备课中精选一些针对性强的例习题,在课堂中精讲精析,并注意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不断加强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非常重要。
     以笔者自己的体会,每节课的例习题,可以利用教材选用的那几个,也可以穿插学生作业中的一些,还可以教师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以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增删。有一条原则可供考虑,那就是绝不要完全受制于教材或别人,盲目地唯教材是从或唯优秀教师是从,因为别人的有些经验看起来很好,但在你运用起来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恰恰相反,合理的引用最好。
    新课程理念也提倡把教材作为一种参考资料,要用好,但绝不是死搬硬套。包括教材或作业本中练习,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当有个选择,如果不加选择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做,很可能能力强的学生感觉训练强度不够,而能力弱的学生感觉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这势必对后续学习产生持久的消极影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类比与转化是中学数学较为重要的两种思想,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恰当地加以运用不仅能突破教学难点,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以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为例,笔者考虑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形成了平面几何的思维方式,所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平面几何的知识、结论以及思维方式来学习理解立体几何问题,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加以解决。
    例如,平面几何中关于图形面积常有四条思考途径:①直接利用面积公式;②利用割补思想;③利用平行线进行等积变形;④利用基本面积关系(如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等底或等高三角形的面积关系等),那么在解决几何体体积问题时也可以作类比性的考虑:①直接利用体积公式;②利用割补思想;③利用平行线或平面进行等积变形;④利用基本体积关系(如全等几何体、相似几何体的性质,及等底面积或等高几何体的体积关系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一下子串联起来,思路既清晰又活跃。
    又如在讲解球的内容时,教师如能类比初中圆的性质来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球的相关性质,再将球的内容转化为大圆中平面问题,就显得较为容易了。像“已知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面积分别为49л、400л,且两个截面之间的距离为9,求球的表面积。
  ”这个问题就可以类比为“已知圆的两条平行弦长分别为7、20,且两条平行弦之间的距离为9,求圆的周长。  ”那么学生头脑中便易于建立起一个常见平面图形来(如图)。 三、学法指导——重视策略指导,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过程中的主要配角,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干预和策略性的指导,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优化产生明显的作用力。  对此,我们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努力做好。
   作为数学教师,在讲析同一教学内容时,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将取得很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教师作为“体操教练”,在教学过程中就得特别注意指导策略。遇到一个数学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如何将问题定位于已有知识网络,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怎样正确合理地利用原先知识分析并选用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具体解答过程怎样有条有理地进行表述,问题解决后可以进行那些反思并促进思维体系的整合,这些都非常值得教师们去思考实践。
     对高中学生来讲,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是教师应当作为重点指导的。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在平时考虑问题时,注重思维方式的拓展,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训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遇到一个问题,不仅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是充分分析题目条件与结论,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一题,思考多种方法,那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求直线a:2x+y-4=0关于直线l:3x+4y-1=0对称的直线b的方程。
  ”这个问题,你从多方面去思考,会发现训练的知识与能力是较为全面的。 2。指导学生处理好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把握好重点,做到快慢适宜,循序渐进,训练自己的思维的严谨性。笔者以为高中数学学习可以比喻为三个阶段:学习新知时是认真描好一个个的知识“点”,在会考与高考第一轮复习时连好每章知识的一条条的知识“线”,在第二轮复习时建好一个完整的中学数学知识“网”,将网织实织密了,中学数学的知识与能力也便娴熟于心,得心应手了。
    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在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笔者还要求学生方法思路要想得灵活迅速,而在计算推理时则应细致慎密。 3。指导学生恰当选择各种解题策略与技巧,既能选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又能较快分析并建立题设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训练自己的思维的敏捷性。
    笔者要求学生将遇到的问题,迅速放置于已构建的知识能力网络,找到相关结点,然后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解题思维经验,找到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经常训练,学生的能力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会计资格考试
职业培训
远程教育
自考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