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运-10飞机当时为什么下马?

真的是因为资金问题吗?

全部回答

2007-04-24

62 0
      熟悉民航业的人都知道,民航机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安全性,所以对民航机的适航审查之严厉,不亚于军用飞机,而在运-10所诞生的那个年代,世界上基本形成了波音、麦道、空客三国鼎立的势态,麦道被波音兼并,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了,波音、麦道并属美国,空客虽然刚刚起步,但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世界各国民航飞的,除了前苏联国家和受西方制裁的国家使用的是苏制的图波列夫、伊留申客机,其他的国家,大多是使用西方的客机。
    而且,西方的主要国家从来就没有让苏制客机进入其领空,因为在他们看来,苏制客机的适航标准不符合他们所推崇的美国FAA适航条例和欧盟制定的欧洲适航条例,其实这其中,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手段。
     和苏制客机的命运一样,中国自行研制的运-10,也会因为“不符合适航条例”而被西方打进冷宫,运-10所处的时代,虽然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关系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但西方是否会为此而让中国插手民航客机这个巨大的市场?而另一方面,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会让中制客机进入苏联及其喽罗的领空的梦想落空。
    西方与苏联的适航条例虽在政治意义上互相排挤,但对于大多数其他国家来说,对双方的适航条例都承认,除了少数坚决支持主子的国家和他们的主子站在统一阵线上。那么,中国的适航条例呢?中国民航业起步晚,要形成完善的适航条例还需要走一段不小的距离,因此,中国的适航条例和人民币一样,在当时,乃至现在,都还不具备国际通用的资格。
       前后夹击,无论是西方的适航条例还是苏联的适航条例,都会因为政治原因而排挤新生运-10,作为大型客机,运-10投产后唯一的客户,就是中国自己。但当时以及后来一段时间的中国民航业能够容纳多少架运-10?如果飞不出国门,只负责国内航线,而中国人能够普遍地乘坐飞机出行的时代还没到来,国内航线又能容纳多少架运-10呢?在座的看官们,谁会做这么一笔生意? 。
    。

2007-04-24

63 0
我还听说过一点别的原因:以上飞厂当时的技术力量及生产条件,上大飞机本来就不太现实,而云10不过是波音某型号的完整翻版。样机完成以后,经测试大部分安全指标无法达到民航的安全要求,对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安全难以保障,鉴于此,民航部门拒绝采购。没人买单的东西谁会投钱?

2007-04-24

60 0
市场原因(在国际市场上欠缺竞争力)和技术原因(其实“运10”的技术远远没有一些人想象中完美,在适航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都落后),更重要是政治原因: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急于引进外资,跟外国人做生意,那么向波音公司买大飞机,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2007-04-24

35 0
由于当时某些领导人怕承担责任,经不起外国的诱惑.

2007-04-23

31 0
运十并没有正式的下马文件,只是在当时被搁置了!久而久之便被人认为是下马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