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钻孔灌注粧断桩原因有哪些?

钻孔灌注粧断桩原因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6-05-09

49 0
     (1) 施工机械、器具存在问题 1) 剪球不合适卡管,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经常会产生剪球时 卡管的情况,原因是塞球不合适,塞球直径与导管直径差别太小, 剪球前由于砂浆或细石料渗人导管与球壁之间造成堵塞。
  如果是 这种情况,在不浪费混凝土方量的前提下,应急处理办法有两个: 一是用一定长度(一般比漏斗长2 m左右)直径为20〜25 mm的 钢筋捅塞球,使混凝土下落。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机械振动使混凝 土下落,这种方法要求操作技术娴熟,以保证混凝土下落时导管回 落到正常埋管的位置。
   2) 导管清理不干净,管壁内混凝土残渣聚集造成混凝土堵管, 此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混凝土开始浇筑或开始后不久,处理方法是: 提出钢筋笼,用钻机重新挖至标高,重新清孔后再进行混凝土 施工。   (2) 混凝土不合格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拌和不均匀,加上混凝土中粗骨料下 沉,可能导致漏斗口处粗骨料相互挤压密实而堵塞漏斗口,导致剪 球后混凝土难以下落。
  第一斗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以控制在水下混 凝土坍落度规范要求的高限为宜,为确保剪球顺利,可适当控制石 料用量,等剪球完成后再按正常配合比进行拌和。  如果采取措施 后混凝土仍不下落,时间又长,只能适当清孔或用空压机对孔底进 行扰动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1) 混凝土离析、抓底板结,灌注桩混凝土最忌离析板结,该种 混凝土若浇灌一直连续进行还不至于堵管产生断桩,一旦中途停 歇,必然造成混凝土堵管,严重时造成断桩。  因此灌注桩的混凝土 必须在坍落度试验完后,用5〜10 min时间观察是否有板结,离析 泌水现象,一旦发现严禁用于灌注桩施工。
  尤其是在材料更换批 次时做好混凝土性能的检测。 2) 坍落度损失太快,混凝土凝结时间短,当灌注中间隔时间较 长时就会造成导管中混凝土不流动,拔管时发生断桩,该种情况尤 其容易发生在炎热条件下灌注桩的施工。
    因此,灌注桩的混凝土 一般掺入合适的缓凝剂与保坍剂,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 减少坍落度损失。 (3) 施工组织存在问题 1) 施工组织不当,因机械故障、混凝土供应等原因使混凝土 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者灌注时间过长,部分混凝土已经初 凝使下落阻力增大而堵在导管内。
    这种事故宜以预防为主。灌 注前应全面检修设备、加强施工各环节的协调,尽可能使灌注连 续快速。 2) 混凝土埋深不合适。导管埋深过大或过少都有可能使灌注 桩断桩。埋深太大时,混凝土在管中停留时间太长,导管内外摩擦 力增大,加大拔管难度,甚至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 桩。
    埋深太浅时,极易拔漏导管,使桩中间因泥浆面造成断桩。水 下混凝土灌注应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不得大于6 m,且不小于1 m。 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 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
   导管下沉深度不够,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 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 形成断桩。  或者导管下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
  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 混凝土软体充填。 3)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 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