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唐诗有哪些种类?

有什么区别啊?乐府是什么意思?古又有什么区别?绝句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2006-12-14

0 0
    你好!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乐府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立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去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书法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如杜甫的《兵车行》《哀江头》等。   ●乐府诗的体名。
  乐府原来诗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是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中文词条】乐府 中国秦﹑汉至隋代的宫廷音乐机构。
    後世亦指有关音乐文学的体裁。 秦﹑汉间的乐府建置 乐府建置始於秦代﹑与“太乐”并立﹐分属内廷掌管﹐根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及1977年始皇陵出土的错银“乐府”钟。
  梁刘勰﹑唐颜师古﹑宋郭茂倩及郑樵﹐皆据《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袷顾小敝旦o把“乃立乐府”解释为始创乐府的建置。  宋王应麟﹑清何焯等曾据汉惠帝二年的史料提出异议﹐实则《史记‧乐书》与贾谊《新书》亦早有武帝以前的有关乐府记述。
  今人以为乐府始创於秦﹐汉初因袭之﹐汉武帝立乐府﹐应解释为乐府机构的大规模扩建。 哀帝罢乐府与晋﹑隋间的太乐乐府 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官﹐下诏:“其罢乐府官。  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
  ”对於这一史实﹐有“罢”(停办)﹑“省”(精简机构)两种解释。《汉书‧礼乐志》明确记述﹐当时的乐府员工﹐经过裁减﹐馀下47%﹐并入太乐机构。晋﹑隋间﹐有“太乐乐府”之名﹔《隋书‧音乐志》郑译乐议讨论“三声并戾”﹑“三声乖应”问题﹐前称乐府﹐?统铺蜘o可见这一时期乐府与太乐仍为同一机构。
     唐代在大乐署之外﹐无乐府之名﹐另设教坊与梨园。此後就不再有乐府机构的设施。 乐府与雅﹑俗乐的关系 汉初乐府令夏侯宽为《安世乐》“备其箫管”﹐属雅乐的礼仪活动﹐其乐实为当时民间俗乐的“楚声”。
  武帝时﹐李延年更用大量的民间俗乐从事郊祀礼仪活动。  晋﹑隋间太乐乐府用“清商音律”。至唐代﹐大乐署仍然兼管雅﹑俗乐。这些史实说明中古以前﹐太乐或乐府作为音乐机构与它们所管理的音乐之间﹐并无严格的雅﹑俗界限。
  太乐或乐府作为宫廷机构﹐所掌音乐的种属往往与君主的好恶有关。君主中有为的创业者如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思想豁达﹐不拘泥於雅﹑俗之见的﹔隋文帝有所偏颇﹐但他所提倡的“华夏正声”﹐实为南朝“清商乐”﹐不过是以前代俗乐为雅乐罢了。
    王运熙《乐府诗论丛》以为太乐掌雅乐而乐府掌俗乐的分立二署之说﹐是宋代以後雅﹑俗异流思想的反映﹐实以後代制度推论前事。 乐府与乐府诗词 音乐文学的史料中以乐府借称乐府诗词﹐已成通例﹐最是出现这种用法的是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第七》。
  至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用乐府二字来概括入乐的诗歌。  再晚﹐某些文人将套用歌词体式的不入乐的诗﹑词﹑曲亦皆名之为乐府﹐则是名词的混用了。 绝句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㈠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乙)七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①。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④。   ··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
  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⑤。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 现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塞下曲(第二首)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上面所引的绝句已有一首(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郿坞(第二首) [宋]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
  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上面所引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下面再引两个例子,一个是首联半对半不对,一个是全篇完全用对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绝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㈡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
  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上文说过,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  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可以认为古绝。例如: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⑦! ····△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李坤《悯农》的“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
   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 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
  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  “殿前”句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
  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
    ③泊,入声。烟,平声。④比,上声。西,平声。⑤恐,上声。天,平声。⑥不,客,入声。何,平声。⑦看,平声。 。

2006-12-14

328 0
    先说“古诗”。 现代的人所说的古诗和唐代所称“古诗”,不是一回事。现代说古诗,是和现代诗相区别——,现代人称唐诗也叫“古诗”。 唐代说“古诗”,是由于唐代的诗歌出现了改革。
  唐以前的诗格律、用韵较??,中途可以换韵、句子不限平仄、全诗不限句数及篇幅。唐代开始,出现了固定字数固定句数的“律诗”和“绝句”,讲究平仄和对仗,讲究用韵。  唐代称新风格的诗歌叫“近体诗”,将以前的诗为“古诗”。
   未完。。。。。。 突然看见有一个 神 也在回答此问,而且回答之多简直怕人。所以我就没必要再说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