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古代的星图是怎样的?

古代的星图是怎样的?

全部回答

2018-03-15

0 0
    星图是观测恒星的一种形象记录,是 天文学上用来认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种重要 工具。中国古代天文学非常先进,有绘制 星图的传统。世界上最早的星图是唐中宗时期 (705~710年)绘制的敦煌星图,上面绘 有1350多颗星。
  1907年被斯坦因盗走, 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最早的石刻星图是从五代(907~960 年)吴越王钱元瑾的墓中出土的。石刻星 象图刻有二十八宿和拱极星等星宿。1247年,南宋天文学家根据北宋年 间的观测结果,刻制了一幅比较齐全的石 刻星图,图中共有1440颗星,以及银河 和二十八宿距星的经线28条,现藏于江 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彗星图是1973年 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 帛书。在这部帛书中,绘制了 29幅不同形状的彗星图。每幅彗星图下面都写有占 卜的文字,每条占卜文字的开头都写着彗 星的名称。
  这部帛书距今已有22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图。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