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山海经》中仓颉神是如何开启造字先河的?

《山海经》中仓颉神是如何开启造字先河的?

全部回答

2017-08-19

0 0
    《山海经•中次五经》曰:“又东二十里,日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传说仓 颉造字时,就曾登临阳虚山,并在玄扈水、洛水之畔漫步,河中的灵龟将背上内有丹甲青文的天书传授给他,仓颉便以此为基础,创 制了文字。
  相传仓颉造字之后,刻了二十八 个字在阳虚山的石室内,而后来的秦相李斯只认识其中8个字,其余20字却不能认识。  这28个字,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 犹存。由于历代过往官员、社会名流纷纷来此拓印,以附庸风雅,对当地百姓骚扰甚大, 他们便趁雷电之机,架柴火焚,浇水而毁,致使字颓石裂,若隐若现,难以辨识。
  
  所幸在 清朝道光元年,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请石匠凿碑,竖立于阳虚山下的许家 庙村。  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北面题 为:“阳虚鸟迹”,下书仓颉二十八字。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器乐/声乐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