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雏鸵鸟如何饲养和管理?

雏鸵鸟如何饲养和管理

全部回答

2017-04-06

0 0
     雏鸵鸟是指3月龄以前的小幼鸵鸟。此期是鸵鸟整个生长发 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而饲养管理则是鸵鸟整个生产周期中最 困难、技术性和经验性最强的一环。 一、雏鸵鸟的生长发育特点 1。
   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雏鸵鸟被毛疏短,没有绒毛,缺乏皮下脂肪,保温能力差; 同时,机体对体温的化学调节能力不完善,环境温度的变化将直 接影响其体温调节。   2。 增重快 雏鸵鸟出壳时体重约0。
  8千克,到3月龄时,体重达约22 千克,3个月内体重可增加27倍。 3。 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能力差 雏鸵鸟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容积较小,胃肠软弱,消化 酶不多,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差。
  直到4月龄时,才逐渐接近 成年的消化能力。   4。 免疫能力较弱 雏鸵鸟出壳后不久,母源抗体逐渐耗尽,而自身的免疫机能 尚未建立,所以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稍不注意,极易 患病。
   5。 代谢旺盛 雏鸵鸟由于生长迅速,因而代谢旺盛,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排 出的氨气也多,而且雏鸵鸟一般为集约词养,单位面积数量多, 密度大,空气污浊,对雏鸵鸟健康与生长影响很大。  所以要处理 好保温与通风换气的关系。
   6。 群居性强 雏鸵鸟喜欢群居活动,一遇外界刺激便冲散乱奔乱叫。因 此,育雏环境宜安静,并有防护设施。 二、育雏方式 1。 集约化育雏 集约化育雏是将雏鸵鸟按一定的数量分群(15~25只/群), 词养在带有运动场的育雏室内,育雏室内设有良好的保温、通 风、卫生设施。
    运动场为水泥地面和沙粒地面各半。雏鸵鸟伺喂 全价饲料或人工补喂一定的青饲料。这是我国普遍采用的鸵鸟育 雏方式,饲养密度大,但需劳动力较多。 2。 半集约化育雏 采用类似于集约化育雏方式的育雏室或移动式育雏室,配以 较大面积的运动场。
  运动场地面为草地,雏鸵鸟可以在草地上自 由采食青草,同时补充配合饲料。  这种方式可达到一定的词养密 度,充分利用草地,节约劳动力和栏舍投资,但占用土地面积 较大。 3。
   种鸵鸟抚养 此种方式晚上需人工为雏鸵鸟提供保温条件,白天则由抚养 的种鸵鸟来带养。此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雏鸵鸟常见的采食 异物造成的前胃阻塞现象,并节省大量劳力,是南非常用的育雏 方式。
     4。 种鸵鸟孵化、抚养 这是一种极为传统的自然育雏方法,几乎所有雏鸵鸟都是种 鸵鸟自身孵化的。这种鸵鸟都是经过选择的,产蛋性能和母性都 较好。在南非的一些小农户中使用此法。
   三、育雏条件 1。 温度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进行适宜的保温是取得雏鸵鸟较高 成活率的关键 。   第一,雏鸵鸟保温区(保温箱、保温伞)的温度为一个范围 值,高限为热源中心温度,低限为周边温度。
  在这一区域内,雏 鸵鸟可自由选择其范围内的温度。随着雏鸵鸟日龄的增加,保温 区应不断放大。 第二,雏鸵鸟出壳1周内,通常是饲养在保育室的保育盒和 育雏室的保温箱内保温,不放出运动。  因此,对室温没有特别要 求。
  1周后,每天开始定时放雏蛇鸟到育雏室内运动,此时起开 始注意育雏室的温度。 第三,注意地面保温。雏鸵鸟出壳后2~3天内,大部分时 间是腹部贴在地面上休息,不时站起走动。因此,良好的地面或 垫料保温,是防止雏鸵鸟着凉、增进雏鸵鸟健康、促进卵黄吸收 的条件。
    目前,我国雏鸵鸟保温多用悬挂红外线灯泡保温(根据 需要增加或减少灯泡数量),热源在上,向下辐射。在水泥地面 或沙地面上育雏时,保温区下应用草垫或木板垫底,并在其上覆 盖麻袋及消毒白布,防止雏鸵鸟着凉。
  对于气候较冷地区的冬季 育雏,或卵黄吸收不良的雏鸵鸟,可以在保温区下用仔猪用电热 保温板或电热毯作垫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锻炼雏鸵鸟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雏鸵鸟对温 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与其平时得到的锻炼有关。因此,3周龄以 后,白天对室温的控制不必过于严格,并放雏鸵鸟到运动场运 动,锻炼其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但要防止温度剧变。 第五,根据气温灵活掌握雏鸵鸟的脱温时间。
    夏季育雏,3 周龄以后,白天可无需保温,仅在晚上需适当保温;冬季育雏, 2月龄以后,夜间应保证雏鸵鸟休息区温度不低于22°C。 2。 湿度 在一般情况下,湿度不像温度那样要求严格,但在极端的情 况下或与其他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可能对雏鸵鸟产生影响。
  刚 出壳的雏鸵鸟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发生,控制适宜的育雏湿度有 利于其水肿消失,减少脐炎,不会脱水。  通常育雏理想湿度为 办60~70%。在南方,春夏季雨水多,湿度大(有时可达 98%),应用抽湿机降低保育室或育雏室的湿度。
   3。 通风 通风换气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满足雏鸵鸟对氧气的需 要和调节温度,因雏鸵鸟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需要的氧气 比较多;第二,排除二氧化碳、氨气及多余的水汽等。  因此,在 严格保温的同时,保持育雏室良好的通风非常重要。
  这样,既可 为雏鸵鸟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又可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 机会。育雏室内一般装有一对换气扇,每天打开数次,更换育雏 室内空气。 4。 光照 光照对鸵鸟的活动、采食、饮水、繁殖等都有重要作用,适 宜的光照是雏鸵鸟培育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它可增强雏鸵鸟代 谢,促进骨骼发育。在温和的季节里,雏鸵鸟出壳后2周可放到 运动场接受光照和运动;在寒冷的季节里,则应推迟到3周龄 以后。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