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自然天成师法造化,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历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尊奉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帝王的苑圃、达官显贵的园林还是文人雅士的田庄、私家的庭院,在选地择址、立体造型、平面布局、取材用料、置景立意和塑形传神等方面,都体现了将楼、台、亭、阁、庑、廊、馆、榭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原则。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在园林艺术上的表现,既蕴涵老庄“道法自然”的命题,又寄寓儒家“自然比德”观的思想。这两种有别而又互补的“自然”观深深地渗透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之中,使之产生无穷的魅力。 虽然自然天象不能为人所把握,但是造园艺术家却善于因借,巧于组景,因地制宜,...全部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自然天成师法造化,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历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尊奉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帝王的苑圃、达官显贵的园林还是文人雅士的田庄、私家的庭院,在选地择址、立体造型、平面布局、取材用料、置景立意和塑形传神等方面,都体现了将楼、台、亭、阁、庑、廊、馆、榭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原则。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在园林艺术上的表现,既蕴涵老庄“道法自然”的命题,又寄寓儒家“自然比德”观的思想。这两种有别而又互补的“自然”观深深地渗透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之中,使之产生无穷的魅力。
虽然自然天象不能为人所把握,但是造园艺术家却善于因借,巧于组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山水中地形地貌的有利因素,经过匠心独运的构思立意,将称为园林四大要素的山石、流水、植物和建筑有机组合,布局灵活,变化有致,使得全园景观协调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是决非简单地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和概括,是自然美的内在秩序的再现。它是一种人工创造,这种创造不违背自然的天性,而是顺应自然,融人自然,并更加深刻地表现自然。
(二)南秀北雄根据地域风格的不同,中国园林可划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两大风格流派。北方园林总体上以北京地区为中心,分布在江淮以北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地区。南方园林主要有长江以南江浙一带的江南园林,广东沿海、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岭南园林和西南四川一带的蜀中园林。
北方园林大多以皇家园林为主,豪放壮观,布局严整,因为占地受限较小,所以能更多地利用自然山水;因为要显示皇家的威仪和气派,所以更多地采用对称轴的构图;因为要表现皇家园林本身的至尊至贵的显赫地位,所以制造得金碧辉煌。
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和仅存遗址的圆明园,至今仍不失其雄伟恢弘、巍峨壮观的气派。南方园林以苏州、南京、杭州和广州等地的私家园林为主,精巧秀美,以小巧、精致、妩媚、秀丽见长,或典雅秀丽,或绵丽纤巧,或朴素淡雅。
园内山水虽然不像皇家园林那样天造地设,却也不乏峰回路转,林壑幽深,曲径回廊,移步换景。园内的建筑,从屋脊到屋檐,从家具到窗格,从门洞到铺地,也是精雕细琢,令人叹绝。总之,北方园林的风格具有北方人豪放爽直的男子汉阳刚气魄,而南方园林的风格犹如江南水乡中眉清目秀、精明细腻的小家碧玉,从而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南秀北雄”的艺术特色。
(三) 妙在含蓄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在造园手法上,常采用欲露先藏的手法,力求“犹抱琵琶半遮面”,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曲水叠山,只见鳞爪,不逞全龙,余味无穷。
私家宅园多采用内向布局的形式,或依附于住宅的一侧,或退避于住宅的后部,从外表看极其平淡,甚至根本看不到,致使来到园外,一墙之隔,竟不知里面另有一番天地,这本身就是一种“藏”。有些园林虽然有门直接与外部相通,但是一般都处理得小巧、朴素。
进入园门后则常常以影壁、山石为屏障阻隔视线,使人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全园景色。另外,还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园林中的廊、桥和路本是为交通而设,造园艺术家随意曲折一下,便生出许多景致,产生含蓄之意。
游人移步漫行之间,左右顾盼都有景;随着角度的变换、空间的开合、视线的聚散,都有不同的景致在眼前出现,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北京颐和园,进人东宫门后所见不过是四合院的内景;穿过仁寿门,看到仁寿殿以及后面的假山林木,才有一点园林景观之感;再穿过山间曲径,视野豁然开朗;过桥到知春亭,湖山楼阁便可尽人眼底。
(四) 小中见大园林艺术是一门空间的艺术。空间有大小,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大可以小,小可以大。咫尺山林,小中见大,正是运用这种辩证法的结果。中国的园林是造园艺术家采用模拟和缩写的方法,把自然美景浓缩于一地,在有限的咫尺之地造成的多方胜景。
造园艺术家利用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这些手法的交替变化所产生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深远的园林艺术境界。园林中还经常利用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
比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通过房屋、墙垣、假山和植物来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咫尺庭院,由于变化多端的空间处理,消除了狭窄感。
庭院中,利用云墙、月洞和曲廊时敞时闭的变化,空间愈见幽深。这样,利用这种种手法,用各种题材进行组景,对空间进行多样划分,就可以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园林还可以通过借景的手法来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
所谓借景,就是把园外或者远处的景观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景观中。例如,颐和园借西山、玉泉山之景,收到了扩大空间,丰富园景的效果。园林艺术还是_门时间的艺术。一座小小的园林,园内的湖光山色、花草树木,随着四季天象的变化,可以呈现四季不同的景象和韵味,完全与大自然的四季演变同步。
有的园林,利用不同的石材,配以各个季节的代表性花木,浓缩四时景色于瞬间。例如扬州个园,以笋石配翠竹,代表春山;以湖石配梧桐,代表夏山;以黄石配枫树,代表秋山;以宣石配腊梅,代表冬山,使游人在游园的短时间内,如置身于一年四季的变化之中。
这些,也是在体现“小中见大”。(五)诗情画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古代的造园艺术家往往又是画家或诗人一类的文人雅士,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很早就是按照诗和画的创作原则行事,重视神似与韵味,追求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展现一种朦胧、含蓄的美,最终达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因此,园林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园林内的匾额、楹联、诗文和碑刻,不仅是一种能烘托园景主体,形成古朴、典雅气氛的装饰,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学,运用于鉴赏指引,记述典故,命名点题,抒情喻志,对园林景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留园“长留天地间”和怡园“可自怡斋”,既传达出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又吐露出作者的心声和造园的匠意。(六)情景交融中国的园林中,山水力求保持自然之形,传自然之神韵;花木重姿态,重品格,重群体组合,有天然的众芳竞秀、四时更替和花香鸟语之气象;建筑参差错落,互为衬托,且与山、水、花、木相掩映,使人倍感亲切、闲适、平缓与和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大特色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但体现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并随时在景观情趣的变化中陶冶人的心灵。它将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因素有机地结合,形成令人品味不尽的审美境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生命个性的一种充分展示。
这样,人的视线不必射向天之无尽处,便可以领略“水穷云尽处,隐隐两三峰”和“山气日夕近,飞鸟相与还”的境界。因此,园林的风景,更多的是一种情化了的风景,处处山水不见人,园主人已融进山水之中,人已景化。
在欣赏园林的同时,则又感到山水皆有情,景又情化了。园林的主题立意,就是情景交融所呈现出来的意境。意境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物互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整体,既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也包括艺术气氛、钟情韵味和景外之景等因素。
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哲学一文学一绘画一园林的过程。它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与想像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统一,使再现的实景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
人的美感总是归结在情感上的,因而寓情于景以后,景物就倾注了人格灵性,园林也就具有情景交融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