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掉孩子的慢性子急急急急急急急!!!
1、 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它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2、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地比其它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全部
1、 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它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2、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地比其它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
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3、注意力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
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
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4、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5、动作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6、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也会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7、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
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8、父母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
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9、家长包办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
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10、与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样
成人做事是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因此成人一般都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尽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则不一样,孩子做事在很多时候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做事的过程,他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他们花在做事的过程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于是,在大人看来很快能完成的事情,孩子却迟迟不能完成。
11、与家长消极对抗
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
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中班幼儿“爱磨蹭”不良习惯的矫正策略初探
内容概要: 面对普遍存在的孩子身上的“磨蹭”现象, 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每个孩子的不同表现,耐心细致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克服了“磨蹭”现象,养成了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主题词: 矫正“磨蹭”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从小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 而养成不良习惯是贻害无穷的。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孩子年龄特点等多种原因造成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上却存在很多不良习惯。
“爱磨蹭”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班很多孩子干事磨磨蹭蹭,有的洗手就得 10 分钟;有的吃饭第一个吃,却总是最后一个吃完;还有的喝一杯水要半个小时……于是,我们对孩子一日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有磨蹭习惯的幼儿高达 78% 。
在家中,幼儿这种磨蹭的习惯更为严重。家长们抱怨最多、感觉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穿衣服磨、洗漱磨、睡觉磨,干什么都磨,磨得家长直起急,连声喊:“快点!”可孩子还是慢条斯理,一点不着急。
一个孩子双休日在家早饭能从早晨 8 点吃到中午 12 点也没吃完。
面对普遍存在的孩子身上的“爱磨蹭”的现象,如果从小不给予纠正,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学以后作业的完成、长大以后的工作效率、。
当今更是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社会,如果孩子有做事拖拉、磨蹭的不良习惯,必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工作和学习。
为此,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每个孩子的不同表现,耐心细致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克服了“磨蹭”现象,养成了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
一、针对不同幼儿的磨蹭原因,采取适宜方法
正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他独自的面貌。不同幼儿“爱磨蹭”不良习惯产生的背景是不同的。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幼儿找到磨蹭习惯养成的原因,对症下药。
例如:杜鸿雨小朋友每天起床以后都在床上磨蹭,一直等到老师把被子叠好,原来是因为他不会叠被子。针对这种因自理能力弱而导致的磨蹭现象,我们就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入手进行教育。自理能力提高了磨蹭的现象自然就减少了。
又如健博小朋友上厕所总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经过观察发现他进厕所以后不是先入厕,而是把笤帚、墩布当做玩具,摸摸这儿、看看那儿,玩够了以后看看别人都走了他才开始上厕所。原来磨蹭是在满足他们自由玩耍的兴趣。
对于这种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行为的幼儿,我们都在他做事前进行承诺:“如果你能第一个从厕所里出来,就第一个去拿玩具。”他会带着老师的承诺迅速入厕,不会在厕所里玩耍了。再如王赛小朋友每天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最后一个画完画,不管别人是否已玩上玩具。
原因是她天生就是粘液质的气质类型,做事情从不着急。对于这种慢性子幼儿,我们一般不去催促,而是在他们周围安排一些胆汁制的急性子幼儿,让他们互相影响。还如:白嘉泽小朋友整天懒洋洋的,干事不着急,总等着别人的帮助,不是不会做,而是懒得做。
对于这样的“小懒虫”,我们就从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入手,利用事前鼓励事后表扬的方法,不给他偷懒的机会,养成勤劳的习惯,磨蹭现象自然消失了。
总之,每个磨蹭孩子的背后总有特殊的原因,我们在生活中不强求一致,针对不同个性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认识时间的价值,初步具有时间观念
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而中班幼儿还没有多少时间的概念,更不懂得时间对于人的重要。我们针对幼儿这种年龄特点采取多种教育方法给孩子渗透时间的知识,树立时间观念、效益观念。
1 、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时间,减少时间浪费。 《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中应珍惜幼儿的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减少集体等待的时间,使幼儿在生活中没有消极等待的环节。
如:幼儿每天中午起床后穿好衣服——盥洗——吃午点——游戏。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紧紧连接,没有他们消极等待磨蹭的时间,也就减少了磨蹭的现象。
2 、利用故事、儿歌教育形式。 我们给幼儿讲 “等明天”、“洪水来临时”、“爱迪生的故事”,等充分说明时间宝贵的小故事;教幼儿朗诵儿歌《小猫、小孩和大人的话》、《月亮对我笑》等让幼儿珍惜时间的儿歌。
在欣赏、朗诵这些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了解了时间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3 、利用节约时间归自己的方法。 游戏和听故事是中班幼儿的最爱,我们就抓住孩子的这种特点鼓励幼儿不磨蹭。如每天中午上床前对孩子说:“如果小朋友在十分钟里脱好衣服安静躺好,那老师就有讲故事的时间,如果磨蹭的话,就把讲故事时间浪费掉了。
”孩子们会迅速脱衣上床,因为他们都想快点听到故事。又如:吃饭前我们对孩子承诺,:“要小朋友专心吃饭,不边吃边玩,先吃完的就可以最先到活动区游戏。孩子为了多玩一会儿游戏抓紧时间进餐,不想让吃饭耽误自己的游戏时间。
4 、发挥小闹钟的作用, 借助小闹钟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孩子虽然不认识钟表,我们就给他们讲最长的时针从 1 走到 6 是吃饭的时间,看谁能按时间吃完饭。另外,闹钟放在教室里嘀嘀嗒嗒响容易让幼儿产生紧迫感,对孩子就是一个督促。
在我们多种活动中,孩子们认识到了时间的价值,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知道了时间它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容易丢掉却无法找回。它买不着,借不到,留不住,回不来,你要磨蹭它就会悄悄溜掉。
只有珍惜它,抓紧它,才会延长它。
三、家园互动,形成教育整体
幼儿在家中的拖拉毛病更为明显。经常看到家长急匆匆地领着蓬头垢面的孩子跑进幼儿园,见到老师无奈地说:孩子起床磨蹭,我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穿衣扣扣,可孩子呢,一点也不着急。
面对满脸困惑与无奈的家长们,我们鼓励家长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要积极主动与我们幼儿园互动起来,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达成教育的一致性,联合起来克服幼儿的不良习惯。
一是向家长介绍适宜的方法。
很多家长对于磨磨蹭蹭的孩子束手无策,我们就帮助家长、科学、适宜的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我们将幼儿在园的 “合理安排时间”、“节约时间归自己”、“小闹钟”等有效的教育方法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有选择的运用。
掌握在养育中掌握了积极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是让幼儿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对于爱磨蹭的幼儿,我们与家长双方商量好,每天早晨,只要孩子不着急,家长更不必着急,待孩子慢慢磨蹭。 家长只提示一遍孩子,“要是上幼儿园迟到了, 你就吃不上饭,玩不上游戏。
”待孩子到了幼儿园,看到别的孩子都吃饭了、游戏,他的心中会自然觉得不好意思,觉得磨蹭给自己带来的是害处,自己的磨蹭付出了代价,第二天速度会自觉加快。
三是家园加强沟通联络 。发现孩子有了进步双方及时的进行共同鼓励,让有自己进步的成功感。
觉得自己时时刻刻都在老师、家长的关注中,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从而克服了不良习惯,更加健康地成长。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不断重复 28 次就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班幼儿“爱磨蹭”不良习惯的改变也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
经过一个月耐心的的培养教育,孩子基本上克服了磨蹭的不良习惯 , 做事不再拖拉磨蹭,懂得了“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我想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夺得了更多的时间,也等于延长了他们的生命使他们终身受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