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传播学

息烽新闻的记者是谁?

息烽新闻的记者是谁?

全部回答

2014-06-07

63 0
    记者每天把采访镜头和关注的视角投向不同的群体和现场。然而在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背后,又有许多不为你所知的“背后新闻”。11月8日是全国第11个记者节,让我们来看看县新闻中心的一线记者们讲述自己的采访故事,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欢庆记者自己的节日。
   喻宬玮:(《息烽宣传》三创一办专版、副刊编辑)单位里很多同事家都在外地,因为从事的是新闻工作,很多时间便不能自由支配,周末加班采访写稿成了家常便饭。  由于离远在六盘水的父母200多公里,回趟家不容易。
  有次听说父亲牙疼,遭遇庸医,脸颊肿了半个多月,知道后心里很难过,为人子女,未能绕膝承欢,如果能多有些机会陪伴父母,也许父母能够生活得更加舒适,自己真想多尽一份孝心。 王丽:(三农之窗编辑)以前认为当记者很轻松,可以到处跑,参加工作一年,才发现真的很难!但是看到自己辛苦采写的新闻得到社会认同,采访的对象得到别人帮助时,又觉得很有成就感。
    记得刚来单位时,采写的《断腿小孩生计维艰,渴求社会关爱救助》这篇民生新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县有关领导、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打电话寻问情况,并给予了采访对象很多帮助,真是太开心了。
   翁振月:(息烽电视台编辑、记者)前段时间要拍一组环卫工人的专题片,怎么才能真实展现他们工作的辛苦和繁重呢?思索很久,认为只有和他们一同工作,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艰辛,爱护环境卫生,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为此,连续几天,我同环卫工人一样凌晨5点起床,5点半开始工作,拍摄寒风中工人们清扫街道、运走垃圾的真实工作场景。这组专题片播放后效果很好,一下子便把加班工作的劳累全驱赶走了。
   王顼:(《息烽宣传》社会生活版编辑)有人认为记者很牛,以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招待,认为出门可坐车、吃饭有酒。  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很可怜,因为部门不熟悉,为了找一点资料等一个小时也没人搭理;有时候为了采访不迟到,要提前1个小时赶到采访地等待;但群众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作为记者,在稿件出来前我们付出任何艰辛都是值得的。
  今天记者节,又恰逢星期一,正是我们最忙的一天,报纸要定稿、排版、校版,电视台要录像、剪辑、配音,在忙碌中度过自己的节日也挺好的。   张厚强:(《息烽宣传》经济版编辑)选择了记者职业,就难免经受奔波之苦。
  有时为了采访一条新闻,要辗转好几个乡镇,加上道路泥泞,身体已十分疲乏。可白天采访收集的新闻素材,晚上还会经常顾不上吃饭加班写稿。我在新闻中心工作4年多,乌黑的头发也严重“石漠化”,但想到自己每一篇稿件都记录着息烽的社会变革、书写着息烽的发展,便很骄傲。
     节日里、全县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现场,曾元媛、张松、罗建普、龚凯……还有许许多多的记者,总是冲在第一线,恪守自己的职责。 记者这个职业在人们心中总有一丝神秘感,其实他们也有普通生活的酸甜苦辣,“无冕之王”的骄傲背后,掩盖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
    奔波忙碌的现实生活中,他们记录下了历史,却常常忘记记录自己的故事。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传播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管理学
哲学
语言学
历史学
传播学
传播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