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地班)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地班)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全部回答

2017-08-24

240 0
    专业代码:110401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数学基础和较高外语水平的学生接受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和国际经济知识,熟练掌握WTO农业协议和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惯例、贸易技巧和主要农业国家发展概况,初步掌握处理国际贸易事务和贸易争端的理论和实践程序,为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实际业务操作原则,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掌握WTO农业协议与相关规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产品国际贸易、贸易统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公共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外贸谈判与函电、涉外经济管理、项目管理、农产品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商贸英语和WTO有关协议等。
    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始建于1984年,农牧业经济管理专科于当年招收首届学生,1989年升格为农业经济管理本科,1999年改造为农林经济管理本科。
  2000年,甘肃农业大学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申报“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批准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5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在甘肃农业大学建立“甘肃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同年“基地班”招收首届学生。
    2004年6月申报“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获得批准,成为我校9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2005年申报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批准。2006年,“农业经济管理”再次被批准为“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
  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是关系到国家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迎接二十一世纪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战略问题。  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原国家教委依据“扶强保重、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为目标,在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少数全国理工科大学、师范大学中选择实力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教学条件好、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能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点作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争取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分期分批建成一批理科和文科基地点,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成为本学科师资进修提高、交流教学经验的基地。
  为改善办学环境,提高基地专业点的教学实验设施水平,国家和省上加大了基地点的投资建设力度,每个专业点每年投入40万到100万元进行专业建设。  基地班在教学和学籍管理上,在保持本科、研究生各自为独立层次和不变现行学制的原则下,在本科四年级上学期末经考核选拔品行兼优的学生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二年后,选拔品学兼优者提前攻博,实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流培养”。
   为确保基地班生源素质,提高生源质量,这六个基地专业除招收部分保送生外,还实行提前单独录取。  为使学生能安心学习、积极进取,学校对其学费、奖学金实行倾斜政策。凡保送到基地专业或第一志愿报考基地专业并被录取者,本科段学费减半收取,大多数可获得奖学金。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