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宣纸深受书法和绘画爱好者的喜爱,请问宣纸原产地是在我国哪个省?

全部回答

2005-01-06

58 0
    对宣纸的原产地曾经有种种说法:或宣城,或宁国,或旌德,或太平,或南陵,或泾县,众口不一,后来才一致认为应是安徽省泾县,其理由如下: 第一,就我国古代手工造纸业的历史发展来说,大约经历了4个阶段(时期):初制时期、成长时期、兴盛时期、缓慢发展(衰退)时期。
    并且逐步形成了“八大产纸区”,安徽南部(皖南)就是其中之一。皖南山区,山峦起伏,水丰林茂,但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在这样一个闭塞的环境中,山民们面对丰富的水源、贫瘠的土地、丛生的树木,除了种植必要的口粮作物外,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依靠造纸业。
   自近代以来,隋、唐、宋朝逐番建立,期间虽然经过多次战乱,但也有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相对平稳时,经济文化随之繁荣。  那时北方战火绵连,引起了北方人口的南迁,而皖南的穷乡僻壤正是避祸的好去处。
  但同时又造成了人多地少地局面,客观上为造纸业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对发展皖南的造纸业十分有利。 据《曹氏宗谱》上记载,北宋末年,有曹大三(1024-1283)者携领多家,长途跋涉,迁至泾县小岭山区,共居十三宅。
    因见山地无可耕种,遂以造纸为业。后来,产品不仅附近地区销路好,而且远销外地。当时以徽纸、池纸最为著名。徽纸即安徽歙县所产之纸,以“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而文明;池纸系安徽池州所产之纸,以“特捣得细无筋耳”而著称。
  徽州池州均为皖南之一部分,紧邻泾县,在精工细作和新技艺得采用方面,这两种纸对宣纸肯定是有影响的。   第二,就纸张品种的改进过程来说,“宣纸绝对不可能是突然一夜而成”,它是在一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技术和质量而产生的。
  它原来的基础应该说是与徽纸和池纸有关。徽纸、池纸的质量甚高,使纸商获得厚利,据说当年把徽纸和池纸卖到四川后,因“蜀人爱其轻细”售价笔当地纸贵3倍。  由此可知,当时宣纸还隐没在徽纸、池纸之内,最早的宣纸因未形成名牌,产地可能不止泾县,正如20世纪初,泾县人胡韫玉在其撰写的《宣纸说》中提到:“宣城、宁国、泾县、太平,皆能造纸,故名宣纸。
  而泾县所制尤工。今则宣纸唯产于泾县,故又名泾县纸。” 第三,就泾县地区的造纸条件,推知其造宣纸的深厚底蕴。  在泾县小岭地区尚存活着迄今有四五百年树龄的青檀树,每到初春新枝并发,“犹如华盖,蔚为壮观”。
  其二,泾县雨量充沛,泉水丰裕。因此,间接证实了古时的纸产地范围,从多地组合而成地面,收缩到“线”,进而又汇集到一“点”-泾县,这是纸业竞争地必然结果,所以说,宣纸地产地由多变少,纸的质量由好变精,逐步淘汰劣者,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综上所述,把宣纸的原产地推举为安徽泾县,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2001年12月10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宣纸》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国家标准(送审稿) 审查会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审查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中国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张伟主持了会议。
  会议对《宣纸》国家标准草案的标准名称、原产地域范围、有关术语和定义、要求、生产工艺、感官特性、理化指标、检验方法等逐条进行了审议。会议对标准草案提出了多条修改意见,并要求标准起草工作组按会议讨论结果及GB 1。
   1 的编写要求进行认真修改,使标准更加完善合理。  会议认为,《宣纸》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地域特点的传统文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理应得到有效保护。《宣纸》国家标准的审查通过,是有效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技术基础,将对宣纸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2005-01-06

49 0
安徽宣城市泾县 宣城市泾县宣纸已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审批,并制定了原产地域产品国家标准。 原产地域产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由当地政府牵头向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办公室提出申请,制定强制性产品国家标准等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域进行命名的产品。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