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工作原理 对智力提出了两个系统的原理,力求解释了人和动物智力上的差距的原因,说明智力原理。提出了定势思维理论,意欲解释思维原理,和思维过程。在记忆上提出了“波”的假设,研究记忆上的诸多难题。 在心智上提出了虚拟感觉的理论,为理解心智多了一些想法。 一:一个假设 一个没有任何地方平整,奇形怪状的厚厚的玻璃容器中悬放了一些物品,我们要从外面看清这些物品的真实形状是不可能的,硬说我们看见的形状就是真实的自然荒唐,在不能打碎这个容器而又要能观察到真实情况的原则下,最好的办法是设法间接地改变这个容器的外形:比如说拿一个方整的玻璃容器来在里面放满水,然后将那个奇形怪状的容器放进去。 这样由于水...全部
大脑工作原理
对智力提出了两个系统的原理,力求解释了人和动物智力上的差距的原因,说明智力原理。提出了定势思维理论,意欲解释思维原理,和思维过程。在记忆上提出了“波”的假设,研究记忆上的诸多难题。
在心智上提出了虚拟感觉的理论,为理解心智多了一些想法。
一:一个假设
一个没有任何地方平整,奇形怪状的厚厚的玻璃容器中悬放了一些物品,我们要从外面看清这些物品的真实形状是不可能的,硬说我们看见的形状就是真实的自然荒唐,在不能打碎这个容器而又要能观察到真实情况的原则下,最好的办法是设法间接地改变这个容器的外形:比如说拿一个方整的玻璃容器来在里面放满水,然后将那个奇形怪状的容器放进去。
这样由于水填平了那些影响我们观察的不平整面而让我们有可能看清里面到底是什么。
几千年来,人们都在探索着想弄清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知之甚少,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是用什么形式对信息进行接收、传递、交流、储存的。
也许有一天人们能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开这个谜,但这谁也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一点也不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意义。人类认识的进步往往是先有了一种假设,牛顿的万有引力从客观来看是一种规律,从主观来看是一种认识方法,但从主观来看未知客观时又可以看作是一种假设。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时也是一种假设。现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学,我们也需要一个假设,一个能帮助我们理解大脑工作的主要原理的假设。这个假设应有如能填满不平整面的水,让一切都有清楚起来,因此这个假设只能产生和来源于我们大脑的一些最主要的现象上。
我们的记忆量应该说是无限的。一个人无论他年龄多大,掌握的知识再多,只要神经系统未发生病变,他都还能进行大量的记忆活动,没有任何迹象表示我们的记忆会有限度。现今对于记忆的原理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痕迹"说,一是"回路"说。
两种说法都面临着三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记忆量无限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被现代医学所证实了的,人的大脑额叶就是被切除了一半也不影响他对以前事物的回忆和现在要进行的记忆,所不同的是回忆的速度将变慢。如果按照"回路"或"痕迹"说,无论我们的记忆量有多大,但总是有一个限度的。
而大脑额叶或其他部位大脑被大量切除后,其所记忆的东西肯定要丢失,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应是很怪异的,但事实并不如此,众多的中风病人中,从未见有记忆同时严重受损的表现。第三方面是提取问题,无论单个细胞留下了"痕迹"还是少数细胞的"回路"记忆了信息,我们要在数以亿记的细胞中提取这个信息都是难以想象的。
很明显,我们认为我们记忆的方式绝不是人们所说的单个细胞留下的痕迹或是某一部分脑组织的"回路",而是一群为数巨大的脑组织同时进行了记忆,甚至有可能几乎是全部大脑共同进行了记忆。这同我们的感觉相一致,我们在记忆时从来不会感到是用某个细胞或者某部分细胞进行记忆,而是感到是用整个大脑进行了记忆。
从表现形式上说,记忆是非时间性和非连续性的;是单元式一个个独立单位并且容量巨大,绝不是少数细胞承载得了的。记忆的提取其实是一个十分快速的"引发"过程,相关的信息才能"引发"相应的记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提醒"一下。
那么我们的大脑究竟是用什么形式或可能用什么形式来进行记忆呢?
种种现象使我们有理由将记忆的形式,理解为是一种"波"。假设我们的大脑是用一种"波"的形式来进行记忆的,因为只有"波"的形式才是无限的,只有"波"才能将最复杂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只有"波"的形式才能使我们能快速进行记忆和快速将记忆提取出来,并且不因大脑部分受损而明显丢失所记内容。
就是说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收到某一信息时,据我们的理解,这个信息将被用"波"的形式传向记忆系统,记忆系统将根据这个"波"受到的重视程度用它的一部或全部神经细胞将这个"波"接受下来,在需要时这"波"又能被恢复出来并发向感觉系统或思维系统去。
接受"波"必须是一群细胞才能完成的行为,同样,在思维系统需要这个"波"时能将这个"波"恢复出来也必须是一群数量巨大的细胞才能完成的行为。同时我们还能推测到,记忆系统不但能在思维系统或别的系统需要时将所需的"波"发出,而且还能将相关的"波"也逐步发出,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联想。
在我们睡觉时,某些未受抑制的脑细胞自动地将一些"波"发出来,这时如思维系统尚未完全抑制便形成了我们的梦!
这个"波"我们不能进行具体的证实,因此它只能是一个假设,但这个假设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因它能在对大脑的很多谜进行解释时起到澄清的作用。
很多以前认为是难解之谜的思维现象,在"波"这个假设下我们也许能得到化解!
二:人与动物
人与动物在智力上到底有什么区别?本质性的分别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人类有语言而动物没有语言等等,都是人类几千年来想解开的谜,但直到现在我们连一个可正视的假设和猜想都未见到。
现在依据我们掌握的一些线索和前面的假设,也许我们能解开一些谜团。
狗、猫、猴等都是比较聪明的动物,对于家养的狗和猫,我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将它们当人看待,同它们说话,同它们玩耍,殊不知它们同我们在智力上却有天壤之别。
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我们能窥见智力之谜的一丝光亮,即照镜子的问题:猫、狗、猴都是不会照镜子的动物,一辈子不会,无论你怎样教它,启迪它,它们也永远弄不明白镜子里面就是自己;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它们的大脑中根本就没有一个独立的思维系统。
模仿是智力水平的一种体现。在不会照镜子的动物中,可能模仿水平最高的要数灵长类动物:非洲猩猩、狒狒和猴类了。模仿,我们认为是一种应对,是较高级动物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的留存反映,也是体现在自身身上的馈对。
这是建立在动物的神经系统已高度把握了自身全部动作的基础之上的,并且知道自己的动作行为的结果;这表明了这些动物不仅能全面把握自己的动作行为,而且还有反馈机制以校正自己的动作和行为。这也说明了这阶段的动物其神经系统已经有了层次上的分工,已经有了记忆层次和思维层次;这个记忆层次包括能使动作自动化的动作记忆系统,思维层次能根据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刺激在记忆中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案;这就决定了它们能进行学习和面对复杂的情况可采取正确的行动。
狗、猴、猫都属于这一阶段的动物,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模仿、学习和接受训练。但是,要它们懂得镜子里面就是它自己就离题太远了。
对于一只猫来说,镜子里的它自己只能是另一只猫,如果要它明白镜子里的猫就是自己,那它神经系统必须有能进行再思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独立的储存记忆系统和能够从储存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的相对独立的思维系统,否则要搞清楚对面那个与自己形象一样,动作一样的猫就是自己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就是说,储存记忆系统和思维系统的相互独立,是生物智力发展到达高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黑猩猩、倭猩猩、长臂猿等动物能从镜子中认识自己,说明它们进入了这个阶段,它们都有了再思的能力。两个系统的产生和分离意味着该动物能够根据目前所需,对全部相关记忆进行检索,并能做出多层次的连惯反应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再思"。
由于有了这种再思的能力,黑猩猩才能因此而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会将几个木箱叠起来取下吊在高处的香蕉。这是不用学都有可能会的,而狗、猴等动物永远不会这种程度的智力行为,就是进行长时期的强化训练,教会了它们类似的连惯性行为,它们也永远不能理解;不会在别的、类似的情景和条件下自动地"故伎重演";原因就有于它们的大脑中没有相对独立的思维系统,有的仅是与记忆紧密相联的"思维层次",只能进行总体反应,不能再思。
但是黑猩猩的智力仍然是很简单的,正如雅克。沃克莱尔所说:"尽管经过反复的训练,人类仍没有教会一个黑猩猩打结"(注①)虽然黑猩猩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尽管已完成思维系统和储存记忆系统的相对独立,但至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黑猩猩等最聪明的动物的智力水平能超出直观反应的范围。
它们还不能概念性地掌握获得的信息,也不能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如学会了几十个手语单词的黑猩猩,它尽管懂得每个单词所代表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组合,但它所能表述的句子极短,一般超不过五个单词,也不能将这些手语单词组合成新的句子以表达整体性的新的意义。
这说明在黑猩猩等动物那里,思维系统只是相对于储存记忆系统而言是独立的,这是单向度的独立。它们的思维系统还不能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进行综合和分析。形象一点说:当外来信息传到黑猩猩的大脑中时,它的思维系统将用"波"的形式将该信息发向储存记忆系统,当需要这个"波"时,思维系统会根据外来信息向储存记忆系统发出相应的"波",根据这个"波",储存记忆系统会发出原有的"波",如果这个"波"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储存记忆系统还将不断地发出相关的"波",直到问题的解决或改变注意。
这就是黑猩猩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很像我们人类的联想,但人类的联想是以思维系统为主导的,因而可称为"想",而黑猩猩是以记忆系统为主导的因而我们称为"思"。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系统尚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没有对信息进行概念化的能力,没有像人类那样的能进行"想象"的思维活动,因此它们只能"再思"不能"反思"。
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八十年代黑猩猩的实验所体现出的一个问题迷惑不解,今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说清楚原因了:
"让人类伙伴给黑猩猩传递信息,友好的伙伴总是指点放食物的容器,而敌对的伙伴总是指点错误的容器。
在这次实验中,黑猩猩(四只中的3只)居然能分辨出正确信息和欺骗信息。在接到欺骗信息后,它们的反应是朝着指示的容器走过去,却并不打开它,然后再朝着放食物的容器走去,翻过来拿到奖励的食物。"(注⑵)
这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黑猩猩为什么一定要先走到那个没有食物的容器前,然后才走向有食物的容器?有人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对敌对伙伴的反应还存在另一个问题。
它对知情黑猩猩发给自己的假信息为什么不试图反对(朝第二个容器走去),这难道不令人奇怪吗?然而在传递假信息的情况下,这只黑猩猩的确就是这么做的。这种奇怪的无反应的举动可能说明它:⑴根本没明白知情者了解真相与自己行为之间的联系;⑵或认为知情者完全是傻瓜[C。
A。里斯托(Ristau),1986]。"(注⑶)这种解释是不能使人信服的,因为黑猩猩在接到它认为信得过的人或黑猩猩的指点时它会毫不犹豫地打开那个容器的盖子;只有在接到它认为一定是错误的信息时它才会先走向错误的容器,然后才走向正确的容器。
如果它不明白自己与了解真相者之间在行动上的联系或者认为知情者是傻瓜它都会打开那第一个容器的盖。而且,这不是一只黑猩猩的偶尔的行为,也不是一次实验所表现的行为,而是一个普遍行为。它们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先走向错误的容器但不会打开它,然后走向正确的容器。
现在来看要解释这种现象已很容易,黑猩猩的大脑只能"再思"而不能"反思"。实际上在黑猩猩没有走到第一个容器前它根本就还不知道食物在第二个容器里。它们大脑这种"再思"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它们对事得一层一层来处理。
人类小孩两岁多就能在这种实验中直接走向正确的容器,这是人类能够"反思"的作用,能一下子明白是怎么回事,并采取直接的行动。但黑猩猩不行,它们得一样一样来反应。这是人同黑猩猩智力上的根本区别。如果从我们"波"的理论来讲,就是我们的思维系统能综合复杂的信息形成新的"波",而黑猩猩不行,它们没有这种综合能力,不能形成新的、更复杂的"波"。
人类大脑由于有这种能形成新的"波"的能力,因而能知道2+2=4。而黑猩猩的大脑不能形成新的、更复杂的"波",因而对它来说2+2就只能等于2或者是两个2,不会有4出现。皮亚杰的"同化"说用到人的大脑上是正确的,人们总是将新旧知识整合或者说"同化"在一起形成新的认识,有时这就表现为"顿悟"。
但这不能用到动物身上,任何动物都没有这种能力。人类的小孩二岁时对于敲核桃这样的事几分钟就能学会,而对于也会敲核桃的黑猩猩来说,大家知道它们学习的时间是十年。如此之长的学习时间可见黑猩猩的学习与我们的学习有本质的不一样,我们可以说是以"同化"为基础的整合,而黑猩猩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凑合",充其量是一种以记忆为基础的联想组合。
从思维深度来说,黑猩猩的智力可以用珍妮、古道尔的话概括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但不能用工具制造工具。
除人以外最聪明的动物黑猩猩、大猩猩等至多也只能"再思",而不能"反思"。尽管如此,它们与狗在智力上的差距却又是一种质的差距。
由于黑猩猩能够再思,因而它们能对以往的经验进行回忆,因此说它们能掌握上百个手语单词是可信的。但狗却不一样,狗只能进行直接的条件反应,尽管这种反应是以它的全部经验为基础的,但由于没有独立的思维系统,不能进行再思,因而狗不可能进行回忆。
正如波林所说:"狗'记'得它的主人,在他离开时不会'想到他',但感觉到不舒服,他重新出现时就乐于看见他"。(注④)猫、狗、猴都是关得"家"的动物,就是说只要把它们关在家里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认这个很可能是虐待它的家为家了。
而以前的那个家将从它的记忆中永远消失,不再影响它的行为。这说明它们的两个系统并未分离,其记忆会被覆盖并直接指导行为。
在语言方面,就是黑猩猩这样很接近人的思维能力的动物,只要它的思维系统还没有进化到能对信息进行概念化加工前,就不可能有语言出现。
因为语言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是神经系统能将信息概念化,并且能按句法组织单个概念形成更新的更高级的概念,而要达到这一步的关键是思维系统与记忆系统的各自绝对独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黑猩猩神经系统中两个系统仅是单向度的分离,思维系统是内向性的,这就意味着它们之间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来自于思想上的交流,而语言是产生于交流和用于交流的。
雅克。沃克莱尔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黑猩猩小群体内部学习的语言符号中,是否也像人类语言一样,存在着传达的可能性呢?手头的某些数据表明,如果我们认真观察黑猩猩同类中所使用的一些手势(聋人语),就可以看出它们只在社会性玩耍或平安的环境中使用,却从未被用于交流有关外界发生的事件和物体。
"(注⑤)
依我们的理解记忆是由本能演化而来,如蜜蜂的行为大多来自本能,它们的一切行为都受本能的控制,它们由于基本上没有记忆的功能,因而不能进行学习。在高级一点的动物如鸡那里,我们就能看到记忆的功能开始出现了,因此鸡能够学习一点简单的东西,如听从我们的呼唤等。
越高级的动物记忆的作用就越大,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而到了虎、熊那里如果幼年没有很好的学习,甚至难以生存,动物园中的这种动物如放到野外去都将难以生存,原因就在于此。这个阶段的动物应该说是受记忆控制的阶段,因为这阶段的动物的思维系统还不能主导它们的行为,而本能能够指导的行为已经很少。
饿了想吃东西是本能,但吃什么却要根据记忆来决定。到了人类才进入了思维主导行为的阶段。这里我们将生物的智力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本能阶段,第二阶段是记忆阶段,第三阶段是思维阶段,即人类的智能阶段。
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高级阶段是以低级阶段为基础的,记忆阶段以本能为基础,人的思维以本能和记忆为基础。这是我们性格、兴趣的来源。在下面的第一章中我们还将看到记忆系统有着很强的主动性,这个系统对思维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本能对思维的影响。
人作为一个种属,她的大脑神经系统一旦完成思维系统与储存记忆系统的相互独立,并能互相交流信息,对信息的概念化就成了人脑的一个基本功能。以前很多人对于人脑能进行概念化迷惑不解,如心理学巨匠墨顿曾说:"概念化:许多研究证实,人类思维具有一种倾向,会自动地把一些类似的物体在记忆里面组成相同类别,并从其相似性中找出总体的概念或者范畴。
哪怕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好像都知道进行简单地概念化工作。一项研究显示4个月大的婴儿会把不同的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分成类别。看到过一种色彩组的不同物体以后,它会显示出对别的任何色彩组的爱好。结论是:色彩分类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在出生后迅速形成的。
"(注⑥1)今天这个谜团可以解开了:因为思维系统和储存记忆系统的相互独立,接受的信息将被思维系统进行整理,整理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系统与储存记忆系统进行对应和交流的过程,对信息的归类和概念化就是一种必然,反过来讲,也只有两个系统的相互独立,大脑对信息的归类和概念化才有可能。
别的动物由于没有一个完全独立的思维系统存在,因而就不能进行这种两个系统的对应和交流,也就不能对信息进行归类和概念化。胜任对信息进行概念化加工的进化后,人就从自然界脱离出来了。也就是人在能够进行反思时,她就从动物界独立出来了。
她就有了意识、有了时空观、有了内心世界;开始有了语言、有了梦、有了对未来的想望、有了艺术、也有了迷信,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就由此时开始了。作为种群来说,主宰世界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发现遥远的某一颗星球上有强盛的生命存在时,那么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那里是否有神经系统中两个系统完全分离的生物,就是说那里是否有智能生物。
思维系统与储存记忆系统的交流,据我们的理解,就是当思维系统接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时,能同储存记忆系统一起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这个分析、综合的过程和得出的结果都同时被储存记忆系统记录下来,在必要时又将被思维系统提取进行更高级的综合与分析。
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在我们清醒时不停地进行着这种交流,加工。(在梦中这种交流也肯定在进行,但这种交流是杂乱的,以储存记忆为主导的,因而也是很难有效的)我们就是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
问题还要回到"波"的归纳上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思维系统对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刺激和信息的加工,应理解为是对我们所认为的这个"波"的加工,并成为新的"波"。除人以外的任何动物都不能产生这种新的"波",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个意念是一个"波",一句话也就是一个"波",只有在这个意念需要表述时,才会被解码成语言。黑猩猩的思维系统不能进行这种综合和分析,不能形成这种含有丰富内容的、概括性的"波",因此它们不可能有语言,也理解不了人类的语言。
这同时也说明无论怎样原始的民族,其语言都有十分复杂的结构。这是被我们大脑神经系统的这种功能性结构决定了的,只有在人们大脑能形成和应用复杂的概念和意念后才会有语言出现。这也说明无论怎样原始的民族的儿童,也能接受我们的文明教育,同样可以成为科学家。
因为他们属于人类,大脑功能与我们一样。或者更进一步说十万年前的人如果从出生开始就放在今天的人文环境中,也一样可以成为科学家。
由此,我们对某些弱智的形成也可进行一点初步的考虑:神经系统在二个方面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弱智;一是思维出问题,而记忆完好,这种人较常见。
这种人中有些甚至有超常记忆,他们什么都能记住,但什么都理解不了。这些人如果从小训练,完全能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自娱终身,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有些甚至会成为社会的特殊人才,某种技能的特高手。
二是记忆出问题而思维能力尚在,这种人估计是记忆系统难以记忆较复杂的"波",因而思维也简单化。这种弱智者如从小进行专门的记忆训练让他们掌握那些他们必须掌握的记忆内容,从而为他们进行正常思维奠定基础,这种人很大部分我们认为能进入正常人的行列,从事较简单的工作。
这两种类型的弱智者在人群中十分常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两个系统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第一章 记忆
目前,记忆被公认分为三种;即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是从记忆能保持的时间来进行分类的,并且仅有几十年历史。
但这却是人类对自身心理认识的历史性的标志性认识和进步,是心理学史上至今为止最伟大的发现,特别是短时记忆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真正了解大脑工作原理的大门。
"乔治·米勒1955年在东岸心理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过一篇演讲,这篇演讲后来成了研究记忆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家们的界标。
米勒以惯常的活泼风趣把这次讲话称作'神秘的第七,加上或者减去二'。他一开始就说:'我的问题在于,我一直受到一位整数的折磨。'这个整数就是7,米勒为此感到很神秘和难以忍受的东西是,如许多实验已经显示的,人们可以立即转入记忆的往往是这个位数。
(人们经过短时间的研究之后可以暂时记住像9237314这样一位数字,但记不住像5741179236这类数字。)"(注⑥2)
可惜人们至今对短时记忆仍没有充分认识,但历史会使很多事情逐渐地清楚起来,也许不远的将来人们在评定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现时,会把短时记忆的发现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
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马上就能看到,这些发现意味着人类心理学水平已进入了真正的科学分析阶段;在这以前人们处于对心理的思辨分析阶段,对心理的认识极其有限。
但是对记忆的这种分类显然只能说明我们对记忆仍只是处于较初步的认识。
因为它既没有说明记忆的性质,也没有说明记忆的作用。用停留时间的长短来对记忆进行分类,也许会混淆了记忆本身应有的分类,混淆其内容和形式的界限。
如果从记忆的作用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瞬间记忆和短时记忆实际上一个是外来信息在感觉上的停留;一个是具体信息在思维中的停留,是感觉和思维的具体体现。
与长时记忆有本质的不同。另外,作为记忆,应该说,被我们记住并能再现的都应称为记忆;那么,我们经过训练才行成的技能或动作是不是一种记忆?我们的习惯性动作行为是不是一种记忆?
因此我们认为应从记忆的作用来对记忆进行分类和研究,因为要对记忆进行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它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思维中所处的位置。
因此,同时也根据我们前面所述的"波"理论和"两个系统"的理论,我们认为从其作用的不同,记忆可分为:一、储存记忆、二、动作记忆、三、思维记忆和感觉记忆。下面我们就各种记忆的形式和作用逐一进行分析。
一、储存记忆
储存记忆是对我们的经历、经验、知识、体验过的情感、反思的过程和结论,以及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所得到的知识进行储存的记忆功能。其突出特点是能长时间保存信息,并能随时提取或反映出来。
其作用在两方面:一是直接为思维服务,是认识的基础,丧失储存记忆也就不能进行认识活动,思维将简单化,对外来信息的分析、判断、综合都难以进行。二是对外来刺激和信息进行直接反应,如一个极怕蛇的人突然见到一条蛇时,在他的思维系统还未进行思考时,他的恐怖反应已布满全身。
一个人储存记忆的总内容是他的知识的总汇,是个人智慧的总量,也是个人能力的主导部分。
储存记忆的内容,有通过学习得来的,经验的,具体的,形象化的,也有通过反思得来的,抽象的,概念化的。
储存记忆系统所储存的内容是思维系统进行思维的基础,我们接受的一切信息,无论是来自外部还是来自内部,都必须得到储存记忆系统的印证才能认识和反应。
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这牛犊的储存记忆中没有虎的概念,不知虎为何物,因而不会怕。巴甫洛夫所谓的"条件反射"实质上就是储存记忆系统对外来信息印证后的应对反应。
现实生活中或医学临床上,经常能见到丧失记忆的患者,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失去意识,失去行走,说话等等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只是这些能力将变弱,特别是思维将简单化,储存记忆严重受损的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将弄不清楚镜子里面的人就是自己。
储存记忆中内容的形成,有些需要反复多次,如字的结构,诗词文章的背诵等,但绝大多数内容则无须反复就能记住。
现在心理学界很多人认为长时记忆的形成需要进行多次反复,而且是由短时记忆转化而来,但我们如果认真想一想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我们的绝大部分经验、如看电影,看小说,旅游,与人谈话的内容等都能长时间记住,根本无须多次反复,与短时记忆的关系也不大。
对一个信息进行长时记忆,是否要反复多次要看该信息的类型和我们对掌握该信息所要求的精确度有关。
储存记忆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系统,不断地向思维系统发出信息是这个系统的基本功能,这个基本功能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各有不同,也就在于各人的储存记忆的内容不一样,同时也是储存记忆系统主动性的表现。比如一个喜欢看历史书的人,当他有一段时间没在看这类书时,他的储存记忆系统会不断地向思维系统发出有关历史的信息,这些信息会激起一些情感的产生,这时他就强烈地感到要找一本有关的历史书来看一看。
当初亚里士多德断言"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时,他是凭感觉来说的,二千多年来很多人都想进一步解释这种"本性",但没有任何进展。今天我们终于可以确切地说:当人类的神经系统进化到两个系统分离后,由于储存记忆系统的主动性使它会不。
收起
广州建国医院是正规医院吗?
2236人阅读
牙齿感觉有电一样是怎么回?
63人阅读
徐州华美吸脂怎么样?
39人阅读
义乌哪家男科比较好,义乌常春怎么样?
40人阅读
什么方法增高会对身体有伤害?
100人阅读
2018-02-28
2018-11-22
2016-02-15
2018-05-29
2017-07-06
2018-01-22
2019-04-23
2019-07-29
2018-05-04
2016-09-27
2019-12-25
2019-12-25
2019-12-2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24-02-21
2024-02-24
2024-02-25
2024-02-24
2024-02-21
2024-02-25
2024-02-24
2024-02-21
2024-02-21
2024-03-04
2024-02-21
2024-03-04
2024-02-21
2024-02-24
2024-02-29
2024-02-02
2024-03-04
2024-03-04
2024-03-04
2024-02-21
2024-02-02
2024-02-25
2024-02-21
2024-03-04
2024-03-03
2024-02-26
2024-02-20
2024-02-26
2024-03-04
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