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下町職人生活怎么样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朱晓剑 记忆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总是经久不散,不仅如此,在记忆的版图上留下的除了想象力,还有对事物的美好向往。不过,这就像对待传统时,我们时常选择的是脱离或转型,但不管怎么样,传统如手工艺,带给我们的依然是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在读北正史的《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中,可以看到弥足珍贵的生活美学,而这则是长久生存下来的传统,而它们的魅力在于提供活力,不再是固守传统的一隅,如此,生活才过得更为丰富的吧。 这里所谓的职人其实是手工艺者,而所谓根岸地方,是属于东京都台东区,位在上野公园的东北方,距离日暮里很近。因为在关东大地震及二次大战期间,都不曾受到火灾侵袭,所以至今仍保留着江户...全部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朱晓剑 记忆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总是经久不散,不仅如此,在记忆的版图上留下的除了想象力,还有对事物的美好向往。不过,这就像对待传统时,我们时常选择的是脱离或转型,但不管怎么样,传统如手工艺,带给我们的依然是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在读北正史的《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中,可以看到弥足珍贵的生活美学,而这则是长久生存下来的传统,而它们的魅力在于提供活力,不再是固守传统的一隅,如此,生活才过得更为丰富的吧。
这里所谓的职人其实是手工艺者,而所谓根岸地方,是属于东京都台东区,位在上野公园的东北方,距离日暮里很近。因为在关东大地震及二次大战期间,都不曾受到火灾侵袭,所以至今仍保留着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下町”风貌。
诸如曲折的巷弄小路、昭和初期的木造三层公寓,以及就历史而言极为珍贵的庶民住屋和店铺……它们与居民一起走过岁月,是“有历史轨迹”的建筑,又似乎城市化进程在这里停滞了。 在这本充满生活气息的《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中,北正史访谈东京根岸的八位职人和艺匠,有豆腐师父、三味线师父、蓝染师父、居酒屋老板娘、玩具店师父等传统艺匠,由他们口述这些所传承的技艺、工作精神、生活的情味等。
这看似简单的记述,却包含了日本式的生活美学:即便是看上去很微小的事,工序繁复,做起来也在所不辞,在手工艺式微的今天,手工艺者大概想得更多的是求变,与其做复杂的工序,不如找新的替代品,这更简单快捷,收入也会大不一样。
但如果手工艺者如此了,这样的艺术顶多是商业艺术,其具有的传统文化与传承的价值势必大打折扣。 令人感兴趣的是建造房屋时的“木遣调”,实在类似于中国建造房屋时打根基时,几个人边用木桩敲打根基,边唱的歌谣,今天这样的情形大概少见的多了,在日本却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传承至今。
其他诸如蓝染师父、居酒屋老板娘、玩具店师父,无不在坚持传统,在他们的眼里与其说是美好的回忆,倒不如说是生活的延续。而这也可见中日对传统文化的差异,以及对手工艺的态度:尽管现在我们也在注重保存手工艺,但更多的是趋向具有商业价值的手工艺罢了。
在面对手工艺商业化的过程中,中日对比并无多大的差别。不论是哪个行业哪种技艺,也不管是处于巅峰或面临时代潮流冲击已日渐式微的老技艺,从艺人的话语中,都能让人强烈感受到那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坚持。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书中有一百余幅手绘插图,大量的木造房屋,让人能真切感受手工年代的细致与精心,在现代人刻意找回最自然、平实生活的今天,老百姓认真生活的那份“初心”,是弥足珍贵的生活原味,让回忆少一些遗憾。
无疑,手工艺是一种格调一种品味。就像论者所说的那样“极有审美价值,它朴素,大气,不乏精致,即使看上去粗糙、土气,然而耐看,特别是在实用中透出灵性,它是鲜活的人性的;许多土玩意儿,有泥土芬香,因时空变迁而稀奇而弥足珍贵”。
在浮躁的今天,如果我们不再去关注它,有可能在某一天它们会在人们的生活空间消失,与其到那时再感叹,不如从现在开始动手,让我们留住这弥足珍贵的生活美学。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