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全世界共有几种语言

全世界共有几种语言

全部回答

2006-02-15

0 0

     据联合国调查,目前全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世界语言十分复杂,专家估计大要有5000-7000种。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各国的学者所统计的结论是相差悬殊的,其说法也极不一致。  根据德国语言学家在1979年的统计,当时世界上已经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有个学者说“我的印象中感觉有几千种,具体多少也说不清,就去查资料,还真说不清。
  一般大概说当今世界拥有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法国科学院推定为2,796种;国际辅助语协会估计有2,500至3,500种语言。   世界上究竞有种多少语言?美国杂志《纽约客》统计后说有“成百上千”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有“近千种”;世界最畅销书籍《圣经》的外语译本截止1997年就达2197种,语言种类多余文字种类,《圣经》至少证明世界语言种类应多于2197种。
  迄今比较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自人类学家,他们通过民族研究发现世界语言有6809种。  其中,亚洲是世界语言种类最多的地区,达2197种,非洲其次,2058种,太平洋诸岛1311种,美洲1013种,欧洲则只有230种。
  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发展中国家,共有80余种民族语言,30余种文字。这6809种语言的统计数字,真有这么精确吗?很多研究者并不这么认为,“你数得清世界上有多少种面包吗?数字每天都在变。
    ”宾西法尼亚斯沃斯摩尔学院的大卫·哈瑞森和德国迈克斯·普兰克研究院的克兰克·安德森的最新调查发现,世界语言的数量瞬息万变,确切的数字只能描述为“比上个月少”。 大卫认为,世界上现存语言大约有6000多种,现状大多不容乐观。
  首先,语言种类分布不均,比如法国人口六千万左右,所用语言16种,而瓦努阿图人口仅是法国的0。  3%,所用语言种类却是前者的63倍。其次,语言使用者数量不均衡,多如汉语普通话使用者近9亿,少如俄罗斯一种叫他法的方言,不足百人。
  6000多种语言中的大部分面临着没有相应文字记载、没有进入官方语言、使用者受歧视等困境,只有不足10%的语言才可以称为“安全语言”,即有文字记载、被官方正式使用、代代相传。  “有些语种已经没有小孩子愿意去学,无以为继的语言必定会消失”,大卫说,“一个老人死去,一种语言也就随之逝去,怎么留也留不住了。
  ” 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有专家测算,今天人类语言种类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速度的四倍。
    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 如果那些使用者越来越少的语言死去,又如何?克兰克说,那意味着语言环境、该语种使用者的认知系统、语言涵盖的文化遗产都将失去,“强势语言的使用者永远也不能体会这种悲伤。
    当我站在俄罗斯的一个小山村里,看到那些老人,说着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听懂的话时,我亲眼目睹了失去历史的痛苦。” 对于这些濒危语言,学术界目前已经形成共识:在它们还未消失前,去认识和记录它们。
  “没有人知道,这些即将丢失的语言、语音、文化对今后五百年的人会不会有用”,克兰克说,“在谁都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争论毫无意义,首要是尽可能多的保存。  ”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
  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向全世界扩展。  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
  由于英语的挤压,不少语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所有关心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人士的关注与焦虑。保护世界的弱势语言,积极推进世界各种语言的发展,其本身就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语言多样性就像生物多样性一样至关重要。
  一种语言的消亡,其后果决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语言消亡了,通过该语言代代相传的文化、知识就会消失。人类多样性文化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依赖于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学家巴尔斯兰。肯特(Bergsland,Knutl998)对巴巴拉·格莱姆斯(Barbara Grimes)和约瑟夫·格莱姆斯(Joseph Grimes)所作的两次世界语言统计数据进行对照,可以看到使用人数最少的。
     一千多种语言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失去其使用人数。(1999年数据见Grimes,B。F。1999;2001年数据由Joseph& Barbara Grimes提供): 各语言的               语言种数 使用人数           1999年2月    2001年4月 999人-100人          1075种     1080种 99人-10人           302种      306种 9人-1人            181种      217种 1人               51种      56种 再从语言的分类来看(对语言的种类数也多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类型分类法,也称“形态分类法”。
    根据语言语法的特点,将世界语言分为若干类型。如以词的构造为主要标准,将人类语言分为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等;或按语法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分成分析语、综合语等。
  这种分类有助于了解语言的结构,但不能概括世界语言的多样性,也没有和语言的历史比较起来研究。 第二是谱系分类法,也称“发生学分类法”。  按语言的共同来源,按语言亲属关系的远近,把世界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语族和语支。
   印欧语系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波罗的海语、日耳曼语、罗马语、克尔特语、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等。 闪含语系分布在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和北部一带。
    包括阿拉伯语、古希伯莱语、豪萨语、古埃及语等。 芬兰乌戈尔语系分布在芬兰、苏联、挪威、匈牙利等地。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等。 阿尔泰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蒙古、苏联、伊朗、阿富汗。
  包括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等(也有将日语、朝鲜语列为特殊语言)。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分布在高加索一带。包括高加索语、格鲁吉亚语等。
   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境内。包括汉语、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藏语等。 达罗毗荼语系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北部、巴基斯坦等地。
    包括泰米尔语、马拉雅拉语、坎纳拉语、泰卢固语和布拉灰语等。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也叫“南岛语系”,分布在北自夏威夷,南至新西兰,西自马达加斯加,东至马克萨斯群岛的广大地区。
  包括高山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等。 班图语系分布在非洲苏丹以南的广大地区,所属语言中,最通行的是斯瓦希里语。   此外,还有美洲的印第安语言。
   据统计,世界上使用语言人数最多的是汉语,约占世界人口的23%;其次是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8%多;第三是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6%;第四是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5%。
    。

2006-02-28

可以按国家的数量进行计算。

2006-02-20

看来我还是简单的说一句吧。 世界上有多少个村落(部落),就有多少种语言。

2006-02-18

    世界上的语言很多。但究竟有多少,现在还没有肯定的答案。法国科学院曾认为有2,796种。国际辅助语协会认为有2500—3500种。由于对某些语言缺乏研究,常常难以断定,它们是不同的语言,还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
     为了观察各种语言间的相互关系和异同,需要对世界语言进行分类。  语言学上有两种常用的分类法,即类型分类法和谱系分类法。   类型分类法是以语言单位一句子和词的构造、词中各个词素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对语言进行分类的方法。
  目前通常把语言分为词根语(或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四种基本类型。屈折语又分为综合语和分析语。汉语是接近词根语的,日语是黏着语,印欧语系、闪语系、含语系则属于屈折语。  类型分类法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的结构,但缺点是:不能概括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所提出 的语言类型,实际上只是纯粹理想的类型;没有和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结合起来   语言的诸系分类法也叫“发生学分类法”,是以来源的共同性为依据对语言进行分类的方法。
  具有共同来源的语言叫作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法也就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所作的分类。语言按谱系分类,可以分成语系、语族、语支等不同的级别单位。   要进行谱系分类,就要知道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和语言的历史。
  研究语言历史和语言之间亲属关系的方法中最主要的是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主要内容是从比较中找出词汇和语法的对应,又从词汇和语法的对应中找出语音对应规律,并重建古型。  例如,让我们比较一下: 希腊语  拉丁语  法语  英语  德语  俄语  意义 mátēr   māter  mere  mother Mutter мать  母亲 dyo    duae  deux  two  zwei  две   二 从比较中可知这些语言根据一定的语音对应规律相互间有亲属关系。
    历史比较法不可能重建基础语中的全部事实,而且往往愈往上溯,可供比较的材料也就愈少。但尽管如此,历史比较法仍是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语言及其历史发展情况的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
  而且,关于语音对应规律的知识(例如雅各·格林关于印欧语系中辅音移变规律等)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使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单词时可以触类旁通,便于记忆。     历史比较法的成就使语言学家可能对世界语言进行谱系(亲属)分类。
  以前一般分成八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乌戈尔-芬兰语系、阿尔泰或土兰-蒙古语系、依伯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印度尼西亚语系)。近年来有人又分为二十多种语系。对各语系的分立和合并,还众说纷纭。
    对印欧语系,研究得比较深入,语系内语族的划分,各语族内语支的划分比较肯定。有些语系中亲属关系和语族、语支的划分还研究得很不够(如突厥语系)。   现在就一些重要语言,简单介绍一种谱系分类的情况: (-)汉藏语系.   1.汉泰语族:汉语、越南语、泰语、老挝语等。
       2。藏缅语族:藏语、缅甸语等。   3.苗瑶语族。 (二)印欧语系   1。印度语族:印度斯坦语、古印度语(包括梵语)、僧迦罗语等。   2.伊朗语族。
     3.斯拉夫语族:     I、东部语支:俄语等。     II、南部语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霍尔瓦特语、古斯拉夫语等。       III、西部语支:捷克语、波兰语等。
   4.波罗地语族。   5.日耳曼语族:    I、北日耳曼语支:瑞典语等。    II、西日耳曼语支:英语、德语等。    III、东日耳曼语支(已死亡)。   6.罗曼语族: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拉丁语等。
       7.凯尔特语族。   8.希腊语族。   9.阿尔巴尼亚语族:阿尔巴尼亚语。   10.阿尔明尼亚语族。   11.赫特语族(已死亡)。   12.吐火罗语族(已死亡。
  古代流行于新疆焉耆和库车一带的语言。十九世纪末在新疆发现不少吐火罗语残卷。  在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上有重要地位。) (三)闪语系 1.北部语族。    I、东部语支。
      II、西部语支:希伯来语等。 2.南部语族:    I、北部语支:阿拉伯语    II、南部语支:南阿拉伯语等。 (四)含语系    含语系与闪语系有亲属关系,有人把二者合并为闪含语系。
       有豪萨语等。 (五)高加索语系 (六)芬兰——乌戈尔语系 1.乌戈尔语族:匈牙利语等。 2.芬兰语族:芬兰语等。 (七)萨莫底语系(在苏联极北地区) (八)突厥语系:土耳其语等。
  我国西北部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属此。   (九)蒙古语系:蒙古语等。 (十)通古斯满族语系 (十一)达罗毗荼语系(主要在印度) (十二)安达曼语系 (十三)南亚语系   1.扪达语族。
     2.孟高棉语族:高棉语等。 (十四)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也叫“南岛语系”):马来语等。   (十五)澳大利亚语系 (十六)巴布阿语系(新几内亚岛上) (十七)苏丹语系(非洲) (十八)班图语系:斯瓦希里语等。
   (十九)古非洲语 (二十)古亚细亚语 (二十一)阿美利加诺依达语系(在苏联和加拿大北部) (二十二)美洲(印地安)语系:有几百种语言。  (如科丘亚(歧楚阿)语,现在南美一些国家有八百万人用它) (二十三)几个系属不明的东亚语言:如日语、朝鲜语等。
   总之,世界语言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情况也是很复杂的。有些语言很早就有了文字,如汉语流传到现在的文字记载,最早产生在公元前十四世纪。有些语言的文字仅仅在不久以前才创立。  而非洲、美洲的很多语言至今还没有文字。
   附——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与此主题相关的附件(大小:2 K) 。

2006-02-18

     人类语言的大趋势 只要偶尔想起,这个世界座落在一个旋转的星球上,就不难意识到,世间万物正在千变万化。新东西来得目不暇接,旧事物走得无声无息;看得见的是忽如其来的结果,看不见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人类的语言当然也在变。  本来没有语言,后来有了好几千种:有些语言一分为二,有些又合二而一;旧语法渐渐无人知晓,新词汇忽然街流行……那么,人类语言将向何处去?到最终,世界上会剩下几种语言?这些语言又将是什么形态?这个话题饶有趣味,有如一个智慧的花坛,任人们栽种五颜六色的猜想。
   一、消亡——语言文字的悲剧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语言?专家们的估计是4000—8000。  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数字:5561种。
  但这只是现有的语言,在这之外,已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比如著名的哥特人和玛雅人的语言文字,以及赫梯语、卢维亚语、达尔马提亚语、苏默语等等。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为例,各民族的57种文字中,17种已经消亡,它们是突厥文、回纥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巴思巴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吐火罗文。
    中国各民族的80种语言中,至少12种已经消亡,它们是和阗语、粟特语、吐火罗语、哥巴语、西夏语、东巴语、契丹语、女真语、于阗语、巴思巴语、察合台语、鄂尔浑-叶尼塞语。 消亡的难以复生,现存的却又如何?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各民族现有语言60多种,文字40种,大多数处在消亡的前夜。
    很简单,使用这些语言的人越来越少,门巴语只有6000人,京语5000人,保安语5000人,鄂伦春语4000人,赫哲语1000人。这些数据是80年代公布的,而今,还有多少人在讲这些语言?在故宫,高悬的金匾上都写着满文,但除了少数专家,已经没人认识它们。
  这个盛极一时的皇族,已经全部使用汉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载,只有“爱珲和富裕两县还有少数农村的满族老人会说满语”,但该书是1980年编的,15年过去了,这些老人可还健在? 在5561种语言中,很多语言都面临消亡的危机。
  比如北欧的几个小国,虽然都有自己的母语,但英语已经像中国的普通话一样普及,长此以往,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英语会越用越多,母语却越用越少,几代人之后,难免满语一样的命运。   每一种语言,不仅有着自身的美妙,还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录,一旦消失,全告湮灭。
  玛雅文字使用了1500年,16世纪“由于西班牙入侵而毁灭遗忘”,于是,玛雅石柱的铭文成了读不懂的天书。中国的西夏文,13世纪还在使用,而今成为“死文字”,各种古籍碑文无法破译。  这既是语言文字的不幸,也是人类文化的遗憾。
   二、统一——人类文化的进步语言消亡虽是憾事,但平心而论,是否恰是好事?在这小小的星球上,五千多种语言,似乎太多了。人类为什么有这么多语言?《圣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事实上,语言的纷乱是因为隔绝。各种语言诞生的过程应该是近似的:随着人类的进化,发音器官逐渐完善;随着工具的发明,出现了群体劳动和用语言指挥群体劳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群和部落间的交流,语言渐渐发展成形。
  然而,由于高山大海甚至河流的隔绝,人们只能“自说自话”。  比如“妈妈”这个词,有些语言是指母亲,格鲁吉亚语却是指父亲,满语中又是指婶婶。语言之差异可见一斑。如果画地为牢,倒无所谓妈妈爸爸婶婶,但而今,人们已经跨过了高山大海,语言障碍就成了大问题。
  打开《中国大百科全书》上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几十种颜色分割了五大洲。“绿语言”不晓得“红语言”,“黄格格”听不懂“蓝条条”。   有个小故事,一个会画画的人,自称不怕语言障碍。
  有一次走进一家异国的饭馆,他想吃蘑菇,就自作聪明地把蘑菇画在了纸上。小姐热情地把他要的东西送来了——不是蘑菇,而是一把雨伞。蘑菇雨伞还是小事。各种重大的国际会议,翻译费要占去经费的一半。每届欧洲年会都搞同声传译,每个到会者要配一个翻译。
    在国际交往中,语言障碍带来的麻烦、造成的误会,已经数不胜数。 语言文字的减少,无疑在缩小交流的障碍。人数不多的印地安人,曾经有1000多种语言。西班牙的入侵使这些语言只剩下很少的几种。
  语言学家为此嗟叹,印地安人谈话却一定方便多了。 很多人旁证博引,说《圣经》上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历史。  设若真是上帝故意制造混乱,让我们言语不通,我们就更该携起手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混乱! 三、种族融合与语言融合讲着5561种语言的人们,最终完成语言的融合,似乎是天方夜谭。
   谁能强迫越南人民放弃越语改说英语?我们也无法命令朝鲜人民忘掉朝语而说中文。但我们展望的不是两三代人,而是语言融合的终极状态。  千万年后,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民族吗?还有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英国人民吗? 种族的大融合,必然带来语言的大融合。
  ——这就引出了又一个天方夜谭:民族和种族怎么可能融合呢?且不立论,让我们看中国其“小周天”,以观世界之“大周天”。 中国人惯常自谓“炎黄子孙”,既见其悠久,又显其纯正。  但翻开《中国通史》就知道,炎、黄不仅不是亲人,而且曾是死敌。
  本来,黄帝族与黎族人在黄河边比邻而居。姜姓的炎帝是西北山区放羊为生的蛮族,他们发现黄河流域环境优越,就举兵向那里侵略。留下的牧人继续在山地生活,就是后来的羌族人。“姜”和“羌”都从“羊”,读音也相近,足以说明炎帝的渊源。
    炎帝先进攻黎族人,被打得惨败,只好转而向黄帝进攻。我们的两位祖先在涿鹿战场殊死搏斗,最后,炎帝被打垮,两族合为一族。黄帝一定考虑到管理的需要,让炎帝做了副职。炎帝则一定提出了投降的代价,那就是,进攻黎族,报仇雪恨。
  因而两家合并之后,很快去和黎族决战。经过残酷的厮杀,炎黄取得了胜利。  少数顽固的黎族人不肯投降,逃上了海岛。直到今天,他们还生活在那里。大多数黎族人则被兼并,时至今日,下层人民还被称为“黎民”。
  从黄、炎、黎三族的融合足以看出,今日中国人,是华夏大地千万年来众多民族的共同后代。1987年2月24日《解放日报》报道,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发现,汉族和华夏各民族的细胞中,都有上古四大族属即炎黄、苗蛮、百越、东夷的基因群。
     世界各民族无不是如此繁衍而来。在未来,民族与种族的融合,也将依照这样的模式。交通越来越方便,“世界变得像个村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异族异国通婚极为常见。开放以来,已有几十万炎黄子孙和外国人通婚。
  他们生下的孩子,已不能算炎黄子孙,这些孩子的孩子,就更说不清是哪个民族的子孙,而是人类的后代。  经过漫长的潜移默化,人类必然走向融合。就像每个汉族人身上都流着黄、蛮、越、夷四个民族的血,未来人的身上也将渗透黑、白、黄、棕四个种族的血。
  如果未来人的身上,集中了黄种人的和谐与柔韧、黑种人的修长和矫健、白种人的优雅和明亮,这有什么不好呢? 随着种族的融合,5561种语言的时代将成为历史。  那么到最终,人类将使用几种语言呢?无论按照《圣经》的说法,还是按照一般的概念,似乎都应该使用一种语言。
  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四、二律背反的难局语言应该如何发展?似乎谁也不能说清。因为生活对语言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施加了完全相反的拉力。这就使语言陷入了二律背反的难局。   一方面,生活要求语言越来越规范,表达意思明确、详尽,没有歧意,不易混淆。
  唯有如此,才能说明性质、描述定义、界定概念、传递信息,才能在科学、教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中有效使用另一方面,生活又要求语言越来越丰富多采,概念范围开阔,意义层次多样,结构形式活泼、跳跃,富于启示性和不确定性。
    只有这样,才能描述内心、表达思想、说明体验、透露暗示,诉说爱与恨、痛苦与幸福,完成批评和赞美、讽刺与幽默,才能借助语言进行思考,并从事诗歌、小说、戏剧等艺术活动。 生活对语言提出的两种要求,都非常强烈,又完全背反,语言究竟向何处去? 其实,语言的两难处境由来已久。
    早在魏晋,学者们就进行过一场关于语言的争论,名曰“言义之辨”。 “言尽意论”相信,语言完全可以准确地表达意思。这一派观点的首倡者欧阳建认为:物本无名,为了区别它们,才确立了不同的名称;理本无称,为了表达出来才诉诸言辞。
  物一旦变了,名谓就会随着变;道理变了,说法立刻跟着改。  就像形体变了影子就追随一样,生活变了语言也跟着变,语言为什么不能尽意呢?这一派学者,既然认为语言完全能够尽意,对语言的要求自然是规范、明确、严谨周密、一丝不苟。
   “言不尽意论”观点完全相反。这一派学者认为,语言根本不可能详尽地表达意思。早在战国时代,这种观点就已经提出。  《周易·系辞》写道:“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庄子》曰:“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言不尽意论”并不否认语言的表达功能,但认为它不能“尽意”,指出了语言的某种永恒的局限。正如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摘引的黑格尔的话:“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
    因此,不能用语言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得意忘言论”是“言不尽意论”的深化。——既然语言不能尽意,就不必在语言本身去求解,而应该“忘言”,在语言之外找答案。这一观点也是庄子首先提出。
  《庄子·外物》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认为,语言就像钓鱼用的竿和打猎用的马一样,只是表达意思的工具。
  只要得到了“意”的鱼和兔,就可以忘掉“言”这个筌和蹄。显然,这两派观点,与“言尽意论”对语言的要求完全不同。 语言这个难局,古人争论不休,现代人也无能为力。——未来人会有办法吗? 五、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从魏晋至今,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
    学者的分歧终无定论,社会生活却在深化。语言的任务日益艰巨,它只好按照相反的拉力,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既虚,且实;尽量简明,又力求详尽;既单纯,又丰富;既要确切,又得模糊。
  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大略地分出了“虚”和“实”两个系统。不妨设想,一对男女,在定情的那个温馨的夜晚,和离婚时分割财产的清冷的白天,使用的语言是完全不同的。  一次正义的战斗,战前进行部署,和胜利后举杯狂欢,用的语言当然也是两样。
  这两套相反的的系统并存在同一种语言中,彼此进退两难,又容易互相干扰。——如何使用两种语言呢? 在未来,人的思想感情会更丰富,科学会更精微,艺术会更神妙,人类对语言的两种要求都会愈加强烈,而这两种要求又互相背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语言大融合之后,人类使用的语言将不是一种,而是两种,源于不同民族、经过明确区分、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对语言提出虚、实两种要求的,恰恰是社会生活的“虚”“实”两大方面。“言尽意论”认为语言能够尽意,是着眼于“实”的一面,概念、定义、法则、公理,当然能够说清。“言不尽意论”则着眼于“虚”的一面,思想、感情、灵感、体验,当然难以尽述。
  那么,根据人类生活“实”与“虚”的分野,以“双轨制”的语言,服务于立体化的生活,很可能是必然趋势。   我们姑且把这两种语言叫做“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 科学语言足以“尽意”,清晰、确切、规范,用在“实处”:科学、外交、经济、军事、法律……。
  张贤亮的小说《黑炮事件》,写一个企业从德国进口了一套机器设备,翻译发现,德文说明书中要求“给子弹加润滑油”,他觉得这套设备和“子弹”无关,就让机器投入运转。  结果,整套设备全部报废。
  说明书是让“给轴承加油”,而在德文中,子弹和轴承是同一个词。——未来的科学语言,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漏洞。另一个故事,富人把穷人的妻子拐跑了,这个妻子也想抛弃自己的前夫。断案的县官决心帮助穷人,他让前夫跪在后面,让后夫跪在前面,然后问那女人“要前夫还是要后夫?”无论女人怎么回答,他都可以把她判给跪在她身“后”的“前”夫。
    ——县官虽然聪明,人类语言却实在杂乱。当使用科学语言,这样的故事将不复出现。 专家们正在研究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语言学”,即让电脑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人类语言。这就要求人类必须具有一套科学语言。
  有一个笑话,一个酒店老板买来一个智能机器人“玛丽”,让她坐在酒吧里卖酒。  玛丽能说会道,无所不知。一个小伙子爱上了她,拐弯抹角向她求爱,可玛丽就是听不懂。最后,小伙子绝望已极,倒了两杯毒酒,邀请玛丽“到另一个世界里相会”。
  玛丽对这种模糊语言不知所云,就和小伙子欣然举杯。结果,小伙子死了,柜台前的玛丽还在莫名其妙的微笑。——未来的科学语言,没有这种模糊不清的表达,所以,任何一个“玛丽”都能准确的理解。   再说艺术语言。
  它和科学语言相反,不是直白地表达意思,而是借用成语和典故,运用形容、比喻、夸张等手法,利用语言的启发性与暗示性,调动人的理解和想象。艺术语言可以使用范围窄小,小到一群人、两个人甚至只有自己理解;可以褒贬相错,用贬意词表示亲密和爱恋,用褒意词表达仇恨和轻蔑;可以是病句、错句,只要能够微妙的表达。
    为了说明艺术语言的这些特点,笔者写了一组小说。《冰岛中文》,写“我”在远离中国的冰岛,发现一对年轻恋人会讲中文。但可惜,只有一本小册子,他们学偏了,说的全是病句,诸如“请我热你的爱,非非常”。
  “我”为他们惋惜,却惊讶地发现,他们能使用这套病句,很好地交流思想,热烈地表达感情。  《护花机器人》写某公园常有坏人骚扰女孩,一位专家做了一个强悍的机器人,为他输入了“请、您好、谢谢、你真可爱”等“好词汇”,和“小坏蛋、讨厌、该死的”等“坏词汇”,然后让机器人藏在树丛中,准备严惩歹徒。
  没想到,坏人都被他放过,被他痛打的都是女孩的男朋友。——凑上前的流氓总是满嘴好话,姑娘说的“该死的小坏蛋”其实是她最爱的人……。  想想看,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胞之间,甚至不同国度的人们之间,随时都在使用艺术语言;当交待思路、诉说感情、表达情绪、描述体验,我们必须借助艺术语言。
   让我们对比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差异。前者单纯,后者丰富;前者清晰,后者模糊;前者严谨规范,后者生动活泼;前者是弦内之音,后者是弦外之音;前者诉诸言内,后者寄诸言外。  科学语言扫除外延,只要内核;艺术语言淡化内核,开放外延。
  形象地说,科学语言有如核桃——除去外面的青皮,砸开里边的硬皮,只要中心的果仁;艺术语言则像桃子——不管中间的核,只要外面的桃肉,而且不是直接吃,而是随心所欲地做成桃脯、制成桃酱、酿成桃酒…… 那么,哪种语言会成为科学语言?哪种语言将发展为艺术语言? 六、优选、成型与完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源于不同民族的两种语言,由于各自的优势,随着种族的大融合,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通用的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 英语最可能成为科学语言。在16世纪,英语还只是本民族的语言,在文化影响上不如意大利语和法语,在使用范围上不如西班牙语。
  随着大英帝国的强盛,英语被帝国的无敌舰队推广到世界各地,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语也成为最普及的语言。  目前,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本族语)的人口约有3亿,作为第二语言(即不是本族语,但为所在国通用语)使用的人口约2。
  5亿,共5。5亿。此外,把英语作为外国语使用的人约3—5亿。英语在世界上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它的完善和发展。古英语词汇只有5万—6万个,《现代英语大辞典》收入的词条则多达65万—75万。  除了词汇在扩大,词的用法和语法结构也日益规范。
  英语科技词汇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术语,学术、科技论文则以英语为共同文体。 以这样的趋势,英语成为科学语言自不待言。引人遐思的是,哪种语言将发展为通用的艺术语言?英语的确普及,但恰恰因此,共性增强,个性和文化特色却减弱,英语越来越成为“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这使它不宜再承担艺术语言的职责;而且已如前述,为了各领风骚,艺术语言必须是“他山之石”。
    这不能不让人立刻想到中华民族的语言— —汉语。 不仅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不仅因为讲汉语的人超过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几千种语言中,汉语最符合艺术语言的特点。
  第一,生动。汉字起源于图画,又从图画扩展开去。“旦”是地平线上的太阳,“果”是树上的果实,还只是简单的图画;“jiān@①”是月光照进了门槛,“悟”是“我的心”,“思”是心之田,就已经很有诗意也颇具妙悟。
    第二,乐感。英语也有起伏,但只是一种习惯,汉语的抑扬顿挫却是它的规则。不做起伏照样能把英语说清,没有顿挫却说不清汉语,比如中国人提醒胖人的四个字:“汤、糖、躺、烫”。根据汉语的韵律,古代诗人写出了“语言中的音乐”,现代汉语的佳作也都饱含音乐的美妙。
  第三,传神。富于启发性和暗示性的大量双关、引申、借代、讽喻,使汉语最让人心领神会。  第四,简约。因为重“传神”,所以很精炼,同样一段意思,汉语的音节总比英语少;英汉对照的文章,汉语的篇幅总比英语短。
  第五,形象。几千年来的形象思维使汉语既微妙又逼真,兄弟乃是“手足”,学生叫做“桃李”,夫妻称为“琴瑟”……。第六,丰富。大量的语言材料取之不尽。且不说一段神话便能抒怀,一个典故就能表意,一句古诗即可传情,况还有大量精妙的成语,如得鱼忘筌、胶柱鼓瑟、爱屋及乌、悬崖勒马、敝帚自珍、削足适履、心花怒放、掩耳盗铃、焚琴煮鹤……。
    第七,悠久。这种带着古老东方特色的语言,不仅记录着绘画记事的往事、边写边唱的风情,还记载着人类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可以相信,随着人类情感的微妙、内心世界的丰富、生存体验的加深,汉语将以它巨大的优势,被独具慧眼的未来人钟爱,最终独领风骚,成为风行全球的艺术语言。
     不过,风行全球的,并不是现代汉语,而是未来汉语。——这里的猜想,绝非立足于“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语言沙文主义”。人类语言的减少,将是一种整理和优选,优势不足的语言虽然消亡,它的好词汇、妙典故,却应该留下来;全球通用的语言,不过是各民族语言精华的荟萃和集成。
    洋洋上万余条的《汉语外来词词典》,就是汉语学习别国语言的明证。在语言大融合中,汉语一定能够扩大这种学习,集各种语言之风韵于一身,力争尽善尽美,成为出神入化的艺术语言。——笔者的信笔猜想,也流露出这个民族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精神,这或者是汉语走向世界的又一个潜在优势。
     在未来,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应该是对立统一、彼此呼应、互相输送。它们作用不同,当然是对立的;但同是为人类服务,所以又是统一的。如果人类语言是一个太极,它们就像一尾黑鱼和一尾白鱼,构成一个完满的世界。
  有些事由黑鱼来说,有些话让白鱼来讲,有时又可以让它们共同表达。  两种语言并没有一条鸿沟,可以互相提供概念和词汇,就像汉语向英语学了“幽默”、英语向汉语学了“气功”一样。 在这个旋转的星球上,两种语言绝不会一成不变。
  随着世事的变迁,它们将变革、深化,走在一条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在遥远的未来,它们将是什么样子呢?“古老”的现代人就很难猜想了。  不过可以相信,依靠科学语言,人们可以把复杂的概念详尽地表达;运用艺术语言,人们又能将最奇异的灵感互相传递。
  这已经足令我们向往……。 语言大融合的展望,相信未必荒谬;汉语风行全球的预测,却不过是纸上谈兵。汉语的确美妙,但语言的推广,从来不依仗语言本身。英语到处普及,靠的不是词汇和语法,而是军舰大炮;很多中国人苦学日语,也未必是爱学这种连语系都没有的语言,而是因为日本经济发达。
    如果国家衰弱、人民蒙昧,文化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不会被世人向往。——倘若想把汉语奉献给人类,功夫就不能下在语言之内,而是语言之外。不过,这已经远离了本文的主题,所以就此止笔。
   。

2006-02-15

    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凡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语言。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据东德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说,现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
  在这些语言中,约有1400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承认是独立的语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语言。  如澳大利亚有二百五十种语言仅被4万多人使用,而这些澳大利亚土著民族还不得不使用英语,长期以来,这些语种便渐趋衰亡。
  在美国同样也有很多正在衰亡的语言。如北美印第安人有170种语言,其中许多种语言如今只有一小部分人用它们来交谈。他们的子孙已不了解自己祖宗的语言,而习惯于用英语了。   很多通用的语言逐渐变为别的民族或国家的交际用语,成为第二语言。
  例如,当前非洲正在发生这样的变化:在那里,个别的语言成了许多部落和民族的交际工具,它们日益替代了在这里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者的语言。另外,由于战争,人们被迫躲进山中、森林或集中到某一个区域,个别语系的基地大在缩减,最终也将趋向衰亡。
    这样的语种在新几内亚岛、巴普亚——新几内亚和西伊里安,有1110多个;西非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地区有280个。 在4200多种已被承认的独立的语言中,能得到很好研究的仅500种,而有1500种几乎还没研究过。
   语言虽然可以作文字的基础,但语言毕竟不等于文字,尽管各国科学界和宗教界做出很大努力,然而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二的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  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管理学
哲学
语言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