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重表现在哪些方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减负”便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总的来讲,这种认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感到,在如何认识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不利于辩证地理解减负和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所谓辩证地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就是既要看到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面,又要看到负担过重背后所隐藏的学习负担较轻乃至过轻的一面。“重”与“轻”之间必然存在着辩证的关系,有重就必有轻,有轻也必有重,重与轻是相对应的,是相对而言的。 不言而喻,学生承受学习负载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学...全部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减负”便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总的来讲,这种认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感到,在如何认识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不利于辩证地理解减负和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所谓辩证地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就是既要看到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面,又要看到负担过重背后所隐藏的学习负担较轻乃至过轻的一面。“重”与“轻”之间必然存在着辩证的关系,有重就必有轻,有轻也必有重,重与轻是相对应的,是相对而言的。
不言而喻,学生承受学习负载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学习负担不可能全面而绝对的过重。一些方面的学习负担过重,另一些方面的学习负担就会较轻。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按照一定的需要和价值取向进行分配,以保证完成更需要完成和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必然是有所为便有所不为,有所得便有所失,有所重便有所轻,如欲事事有成便会事事无成,因此学生在学习负担上不可能是方方面面都过重。《孙子·虚实篇》中讲:“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这里尽管讲的是军事上的排兵布阵,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具有普遍性的,学生在学习中对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分配同样如此。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的确过重,但辩证地看,也必然有学习负担较轻的一面,这两方面一定是相辅相成、同时存在的。
一、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
(一)在学时间过长
尽管名义上我国中小学生一年上学的时间是180多天(扣除寒暑假和周末),但由于各种名义的办班、补课,实际上学时间要大大超过这个数字,不少学校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一年上学时间高达300天以上。
在发达国家,中小学生一年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 160天左右。
(二)上课时数过多
我国中小学生一天要上6~7节课,这还不包括加课和变相加课的课时,如果折算成相同时间,每天要比发达国家多出2节课左右。
以科学教学为例,据某国际教育组织的评估,我国初中每周科学教学的时间为331分钟(实际上并不止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科学教学时间(200分钟),在参加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的2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
(三)作业量过大
在一些学校,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几乎是个无底洞,很难统计。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中学生仅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每周就达307分钟,而其他国家中学生每周用于学习数学的全部时间平均仅为217分钟。
(四)简单机械的重复性训练过频
现实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量重复性训练。比如一个字一次就要写10遍乃至几十遍,同样的数学题要反复做许多道,同样题目和题材的作文要反复写许多次。
有的作业几乎到了无聊的程度,如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字,诸如“瓮”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这很像是在抢辞学家的活;再比如,解释“灰溜溜”这一类根本无须再解释的词。
单调的重复性训练不仅对学生素质的开发无甚意义,而且使学生感到十分无聊和乏味,继而在心理感受上造成一种负担。所谓负担,不仅有客观事实的一面,也有主观感受的一面。做自己感到乏味的事情,即使工作量不大,也会感到是一种负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工作量较大,也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甚至会感到是一种享受。
二、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较轻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主要局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
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局限于理解和接受已成定论的现成知识,一元性的教与学不必要求学生再有什么研究、探索、发现以及判断、选择和求异。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是不高的,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是较轻的。这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既不习惯也不善于提问和质疑。因为对教师预先设定为无可置疑的知识和结论,学生还敢去质疑发问吗?还有必要去提出问题吗?而在这方面,西方学生的学习负担无疑要比中国学生重一些。
在西方学校,教师并不单纯要求学生去理解和接受预先设定为正确的知识和结论,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自己判断、选择、研究和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求异比求同、发散比收敛、质疑比接受更具难度和挑战性。可喜的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方面已有新的突破和改变,如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教学中突出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已初见成效。
(二)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师的教所替代
传统教育中存在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又必定重教师的教而轻学生的学。在这种教学观的支配下,教师比较习惯于以教代学、越俎代庖,即比较习惯于通过直接的灌输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直截了当地塞给学生,以教师的教过多地替代了学生的学,用教师的头脑过多地替代了学生的头脑。
这种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怎么需要比较、判断和推理,更不需要主动的探索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在我国,习惯上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条条有理,左右逢源、滴水不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重点、难点、关键更是要讲透、讲“化”,做到细致入微;一堂课结束前教师通常还要把所讲内容梳理一遍,作个小结,以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总之,一堂好课就是要尽量使学生不费什么力气就能轻松掌握所教知识,不给学生留下什么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就如同教师把食物替学生嚼烂后再喂给学生一样,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咀嚼”过多地替代了学生自己的“咀嚼”。
其实,教师从教的角度对教学内容“咀嚼”与学生从学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咀嚼”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个过程,而是有区别的两个过程。显然,从以教代学的意义上说,我国学生的学习负担恰恰是比较轻的,而西方学生的学习负担恰恰是比较重的。
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抱着他们或牵着他们在走,负担较轻,西方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在摸索着走,负担较重。正是由于我国学生在这方面的负担较轻,所以他们的智能难以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创造才能和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基本模式化、套路化
在我国,各种升学考试进行了这么多年,必然出现知识点的重复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模式化、套路化,只要花大量的时间,采用题海战术,比较容易有针对性地把握。
以作文教学为例,学生的负担重是重在量上,即要写大量的作文,但各种体裁的作文已基本上模式化、套路化。论说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记叙文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作文千篇一律,并不难写。
而且,写作文往往可以闭门造车,甚至瞎编乱造。许多作文几乎都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中小学生大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惜同学橡皮、给希望工程捐款这类千篇一律的故事。这种作文既不用查资料,更不用搞调查,写多了、背多了,按照一定的套路一会儿工夫就可炮制出一篇。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中小学生的作文负担并不重。相对于我国中小学生的作文负担,美国中小学生的作文负担在量上是较轻的,因为他们不用写大多的作文,但由于其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套路化的东西比较少,因此负担也有较重的一面。
首先,与我国中小学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美国教师往往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譬如;“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任选一类动物,以杂志的形式作介绍,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插图”。
显然,这样的作文不是那么容易写的,不能闭门瞎编,而必须查资料,甚至搞调查,还要进行组织、加工和思考。其次,与我国中小学作文题目通常较小(如“记一件小事”“我最高兴的一天”“我最敬佩的一个人”等)所不同的是,美国中小学的作文题目通常比较宏大,如“我心中的美国”;“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应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人类怎样才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等。
显然,这类作文是相当难写的,不仅需要查阅若干资料,而且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素养和高屋建瓴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学习负担严重失衡
尤其是以往,我国中小学教学过分倾向与升学考试有关的科目,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负担严重失衡,一些方面过重,一些方面过轻。
教师教学基本上是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考多少就教多少,甚至不考就不教的原则来分配学生的学习负担的,致使在考试科目、尤其是主要考试科目方面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而在非考试科目包括考试科目中的非考试内容的学习方面学生的负担又过轻。
在中小学,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主要是英语)等科目上学习负担大大超负荷,而在体育(如果不考体育的话)、音乐、美术等科目上几乎谈不上什么学习负担,这些科目的设置严重名不副实。而且,我们的学校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在实验和动手方面,在社会实践方面,同样谈不上什么学习负担,因为升学考试很难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而在西方国家的中小学,对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并无明显的厚此薄彼,学生的学习负担大体上比较均衡,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
由上可见,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既有过重的一面,也有较轻乃至过轻的一面,而且有些方面还多少有些避重就轻,即负担该重些的没重,该轻些的没轻。
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进行合理分配,应该相对较重的就要重一些,应该相对较轻的就要轻一些,一些方面减负的同时,一些方面还要增负。如果只看到学生负担过重而没看到较轻的一面,一味而简单地强调减负,是不利于正确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不利于在总体减负的前提下确保教学质量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