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求职就业

工作中不顺心怎么办?

坦然处之,不卑不亢,闲言碎语自然过去了,只要你的工作不出问题,领导时间久了自然也会认同你的

全部回答

2006-01-07

0 0
休息几天换换环境

2006-01-04

59 0
有自己说的算的工作么,不管你是换工作还是自己出来做。,别人的脸色总是要看的,不顺心的事情是一定会有的,关键在你怎么调整心态去适应,不然你换多少岗位都是没有用的,尽量以宽容的心对别人,也是对自己。

2005-12-31

43 0
一笑而过, 知道电脑中常有这样一个选项吗?------忽略,抑或绕过。

2005-12-29

72 0
    消极无济于事,积极才起作用 在试图使别人按自己的希望去行事时,许多人都习惯以消极的做法去惩罚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习惯性地用鄙夷的一瞥、令人生厌的叹息、尖刻的话语、唠叨,甚至体罚来使恋人、孩子有所转变,去做自己期望的事。
       然而,这种强烈的消极态度,却往往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正是因为只专注在别人使我们发火、不悦的那些行为,而实际上却支持了这些行为。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利用积极的肯定力量,使一个三十年来从未说话的病人,在短短三十天的治疗内开口说话,同时,也造成媒体们的争相采访。
        心理学家所使用的原则很简单,即当病人闷声不响,或表示出古怪的行为时,即采用「不理不睬」的方式响应,但绝不大喊大叫或对他生气、责打。  当病人表现出正向的行为时,那怕只是最最微小的一点迹象,就给予充分的注意力与真诚的赞扬肯定;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过最严厉的惩罚,就是当对方表现出反常行为时,对他们漠然不睬;但她也强调,任何一种惩罚,如果不是用很少量的惩罚,辅以大量的积极支持的话,都可能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好比,在一小时的治疗中,至少有一百五十次积极的鼓励,只有五次的消极否定。
    「一般青少年犯所受的待遇常是相反的:每给予一百五十次消极强化,才有五次或更少的积极鼓励」。透过这样的方式,所有这类原本自闭缄默的孩子全都学会了说话。      真诚的肯定力量的确是不可思议的,这种力量能使一个在精神上已死去三十年的人受到激励,愿意重新去听、去学、去做和发生转变。
    事实上,不独病人如此,每个人都努力地想要别人的赞扬和赏识,人们总会去做那些使自己得到注意和承认的事。      但一般人却常反其道而行,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最痛恨的行为上去。
  经常,当孩子们表现得好的时候,父母往往视为理所当然,因而忽视或怠慢;反而在他们最吵闹、顽皮的时候,却给予了注意。  我们常对别人积极的行为置若罔闻,却对恼火自己的事情紧抓不放,有些人甚至习惯性地,在对别人难得的赞扬中掺进一种暗含的贬低,不时有意无意地重提别人过去犯过的每一个错误。
  一旦别人或自己做出让自已不喜欢、不同意的行为的时候,就不断地训斥、唠叨、抱怨和进行体罚。      然而,当抱怨和批评累积得太多的时候,就会使受批评的人陷入一种压抑、消沉的心态;它能耗掉个人的活力,使他们不想继续努力,失去了工作和投入生活的企望。
          研究发现,就如同微笑和表扬一样,批评和抱怨也是一种注意的形式,它们都具有行为的力量。虽然人们声称他们只想要温暖和慈爱,但当健康、正向的肯定无法得到时,他们就会去寻求任何一种可能得到的注意,有时候甚至是体罚形式的注意。
        了解肯定力量的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或别人的负面行为,不会小题大做或故意强调。  他们会简洁、温和地告诉别人他们所希望的行为,而当别人一旦作出的相当微小的努力,就给予热情、正面的肯定,因为所有的进步,都是在微小的增长和缓慢的提高中渐渐取得的。
        人们会去做那些使得他们嬴得注意和承认的事,所以,我们不得不十分注意,在生活中,我们鼓励的是什么?支持、助长的又是汁么?毕竟,消极无济于事,积极才起作用。   。
  

2005-12-29

56 0
如果你有创业的勇气就马上走出去,自己说的算. 但要记住一点:所恶于下,勿以事上!所恶于上,勿以事下. 就是说对你领导的某些方式不认同就不要用同种方式管理下属,反之同样

2005-12-29

45 0
两个选择:要么换工作;要么让自己适应现在的环境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求职就业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时事政治
宗教
求职就业
求职就业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