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天狼星的伴星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05-12-24

0 0
    四、天狼星的伴星 目前已知,天狼星的伴星直径只有一般恒星的百分之一,但质量却将近天狼星的一半,而且表面温度和天狼星差不多高。由于它的体积小,质量却很大,密度大约是水的十七万倍,属于恒星演化末期、密度很大的白矮星,不过因为它的温度还很高,所以算是退化恒星中最新的一个。
     因此对于天狼星以前看起来是红的这个问题,有些天文学家推测,天狼星不是红巨星,它的伴星才是,这些天文学家认为,当初因为伴星距离天狼星,因此伴星爆炸后形成的红巨星光芒遮掩了天狼星原本的白光,使很天狼星看起来像是发出红光的星星,而后,伴星又因为重力坍缩,变成体积很小的白矮星,天狼星的光辉才又重现。
    因为伴星位于全天第一亮星的旁边,肉眼不易观察它的存饿,当时才会误认天狼星是红色的。 推算起来,红巨星如果要演化成白矮星,至少需要十万年的时间,而托勒密至今不过二千年,时间上的尺度太短了,因此另外有些天文学认为前人记载天狼星如火红般的颜色,其实应该解释为人类肉眼对色彩的平衡与敏感度在过去几千年来已改变了,或是有所演化,使得他们认为的颜色与现代人有些偏差,总之,这段古今记载的差异,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不少重大的发现,往往是从一些小的"偏差"开始的。 公元前八世纪,我国唐朝的天文学家一行把他的观测同古时候的记录对照,发现星星的位置改变了。一千多年后,十八世纪,英国的哈雷也独立地看到了同样的现象。
  原来,所谓不动的。不变的"恒星",叫错了。  天上的星星是在运动的。变化的。 1834年,有一个天文学家注意到天上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的运动比较奇怪,它的路径波浪起伏,不像一般的恒星总是沿着一条直线均匀地移动。
  这位天文学家由此断言,天狼星不是一颗星,而是一个双星系统,另外一颗星是一个"看不见的"伴星;波浪起伏的的路线,正是天狼星一边移动一边饶转的结果。  后来,又有一些天文工作者研究了天狼星的运动,并且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言了天狼星的位置。
  事隔二十八年,到了1862年,终于在望远镜里找到了这颗"看不见"的天狼伴星。这颗"看不见"的伴星同天狼星相比实在是太暗了,在望远镜里看起来好像是望远镜的缺陷所引起的假象一样。可是在观测另外的对象时,这个"缺陷"没有了,大家才相信自己找到了天狼星的"看不见"的伴星。
     组成双星的两颗恒星都称为双星的子星。其中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较暗的一颗,称为伴星。主星和伴星亮度有的相差不大,有的相差很大。有许多双星,相互之间距离很近,即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也不能把它们的两颗子星区分开。
  但是,天文学家用分光方法得到的光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两颗恒星组成的。  这样的双星,称为分光双星。于是,上面说的可以用望远镜把两颗子星分辨开来的双星,相应地就称为目视双星。 有的双星在相互绕转时,会发生类似日食的现象,从而使这类双星的亮度周期性地变化。
  这样的双星称为食双星或食变星。食双星一般都是分光双星。还有的双星,不但相互之间距离很近,而且有物质从一颗子星流向另一颗子星,这样的双星称为密近双星。  有的密近双星,物质流动时会发出X射线,称为X射线双星。
   在银河系中,双星的数量非常多,估计不少于单星。研究双星,不但对于了解恒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了解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

2005-12-25

274 0
有天狼B还有一个更小的天狼C.

2005-12-25

307 0
    四、天狼星的伴星 目前已知,天狼星的伴星直径只有一般恒星的百分之一,但质量却将近天狼星的一半,而且表面温度和天狼星差不多高。由于它的体积小,质量却很大,密度大约是水的十七万倍,属于恒星演化末期、密度很大的白矮星,不过因为它的温度还很高,所以算是退化恒星中最新的一个。
     因此对于天狼星以前看起来是红的这个问题,有些天文学家推测,天狼星不是红巨星,它的伴星才是,这些天文学家认为,当初因为伴星距离天狼星,因此伴星爆炸后形成的红巨星光芒遮掩了天狼星原本的白光,使很天狼星看起来像是发出红光的星星,而后,伴星又因为重力坍缩,变成体积很小的白矮星,天狼星的光辉才又重现。
    因为伴星位于全天第一亮星的旁边,肉眼不易观察它的存饿,当时才会误认天狼星是红色的。 推算起来,红巨星如果要演化成白矮星,至少需要十万年的时间,而托勒密至今不过二千年,时间上的尺度太短了,因此另外有些天文学认为前人记载天狼星如火红般的颜色,其实应该解释为人类肉眼对色彩的平衡与敏感度在过去几千年来已改变了,或是有所演化,使得他们认为的颜色与现代人有些偏差,总之,这段古今记载的差异,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不少重大的发现,往往是从一些小的"偏差"开始的。 公元前八世纪,我国唐朝的天文学家一行把他的观测同古时候的记录对照,发现星星的位置改变了。一千多年后,十八世纪,英国的哈雷也独立地看到了同样的现象。
  原来,所谓不动的。不变的"恒星",叫错了。天上的星星是在运动的。  变化的。 1834年,有一个天文学家注意到天上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的运动比较奇怪,它的路径波浪起伏,不像一般的恒星总是沿着一条直线均匀地移动。
  这位天文学家由此断言,天狼星不是一颗星,而是一个双星系统,另外一颗星是一个"看不见的"伴星;波浪起伏的的路线,正是天狼星一边移动一边饶转的结果。  后来,又有一些天文工作者研究了天狼星的运动,并且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言了天狼星的位置。
  事隔二十八年,到了1862年,终于在望远镜里找到了这颗"看不见"的天狼伴星。这颗"看不见"的伴星同天狼星相比实在是太暗了,在望远镜里看起来好像是望远镜的缺陷所引起的假象一样。可是在观测另外的对象时,这个"缺陷"没有了,大家才相信自己找到了天狼星的"看不见"的伴星。
     组成双星的两颗恒星都称为双星的子星。其中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较暗的一颗,称为伴星。主星和伴星亮度有的相差不大,有的相差很大。有许多双星,相互之间距离很近,即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也不能把它们的两颗子星区分开。
  但是,天文学家用分光方法得到的光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两颗恒星组成的。  这样的双星,称为分光双星。于是,上面说的可以用望远镜把两颗子星分辨开来的双星,相应地就称为目视双星。 有的双星在相互绕转时,会发生类似日食的现象,从而使这类双星的亮度周期性地变化。
  这样的双星称为食双星或食变星。食双星一般都是分光双星。还有的双星,不但相互之间距离很近,而且有物质从一颗子星流向另一颗子星,这样的双星称为密近双星。  有的密近双星,物质流动时会发出X射线,称为X射线双星。
   在银河系中,双星的数量非常多,估计不少于单星。研究双星,不但对于了解恒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了解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

2005-12-24

271 0
是一颗白矮星,100多年前发现的,玛雅人在几千年前就知道.

2005-12-24

290 0
天狼星的伴星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