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 学龄期

孩子做了错事,该如何引导?

全部回答

2005-11-21

0 0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高明的惩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将帮助爸爸妈妈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礼仪和是非观念。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当孩子犯错误时,运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惩罚是完全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年幼的孩子难免会因为淘气、懒惰等缘故而有意、无意犯各种错误,这是一个让爸爸妈妈十分头疼的问题。  1岁前,孩子还太小,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差、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犯错误往往不是故意的,这时,爸爸妈妈完全可以无条件地原谅宝宝。
  但当孩子1岁以后,有些时候,爸爸妈妈就不能太纵容宝宝了,因为这时的小家伙已逐渐具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爸爸妈妈说教无效的情况下,适当的惩罚就要显神威了。     但惩罚也不是没有原则的。
  不恰当的惩罚往往会伤害年幼孩子稚嫩的感情,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着负面的作用。下面,我们将阐释几条惩罚的原则,希望能给爸爸妈妈有所帮助和启示:   1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告诉孩子,只要他犯了错误,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要受到惩罚。  比如:孩子在生气时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不是故意的,爸爸妈妈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负责赔偿。
     但同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爸爸妈妈将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和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  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而且惩罚必须坚决,要进行到底,要让他们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了。   2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爸爸妈妈平时就应早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孩子自己会知道在犯错后将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几率。当孩子犯错误后,家长应平息自己的情绪,不要一时冲动而妄自随性惩罚孩子,而应该按照已定好规则行事。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威信。
     3 惩罚的原因要讲清楚   在惩罚孩子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受惩罚的原因,避免孩子稀里糊涂地就接受了惩罚。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到惩罚,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做法,不要让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有家长为孩子提供了正确的模板,让孩子知道了该怎么做才对,他才能对照着去做。   4 惩罚的方式灵活多变   有些爸爸妈妈在孩子犯错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通训斥和抽打,其实打骂是最不可取的惩罚手段,它常常会伤害到孩子的情感:或者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压抑孩子的好动、好奇、天真的个性。
       其实惩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取行之有效的惩罚方式。如果孩子很内向、很敏感,那么建议爸爸妈妈不要采用罚站等硬性惩罚方式,而是采用一些含蓄的惩罚方式,比如借助寓言、故事、童话,适当加以引申发挥,旁敲侧击,委婉地给予批评教育,或是惩罚他陪着爸爸妈妈一起干家务等等;如果孩子很好胜、很倔强,那不妨采取故意冷淡的方式进行冷处理,使之感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5 惩罚要适度   爸爸妈妈应根据孩子犯的具体错误具体处理,不要搞“一刀切”,无论什么错误都用一种惩罚手段。   孩子犯错性质是不同的,爸爸妈妈应分清缘由来进行处理。
  对于那些故意的、严重的错误,要严惩;对于那些无意的、轻度的则应从轻惩罚。  不要让孩子因犯了一个小小错误而受到过度严厉的惩罚,这样会让孩子因恐惧而拒绝承认错误。   6 就事论事   在惩罚孩子时,家长经常犯的毛病就是将孩子以前犯的错误都翻出来,前后联系,越想越气,结果往往一个小错误引发了一场大惩罚,使孩子从中受到伤害。
  爸爸妈妈惩罚孩子时,应对事不对人,不要总是去翻旧账,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7 要及时惩罚   不要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之类的话语,这并不适合幼儿的实际情况。
  因为小孩子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早已忘了惩罚的原因了。所以惩罚应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  比如发现孩子将家中的玻璃器具打破了,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并要求他立即将破碎的玻璃打扫干净,而不能等时过境迁,再来惩罚他。
     8 家长态度要保持一致   在对孩子实施惩罚时,家长的态度一定要保持一致,如果父亲不让孩子出去玩,而母亲却将孩子放了出去,就会导致孩子对惩罚不以为然,觉得父母中有一方袒护自己,也就更不听话,从而收不到惩罚的效果。
       9 注意惩罚的场所   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幼儿固然小,但也是有自尊的,当众不留情面的惩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10 惩罚后的安抚   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肯定,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被冷落了。
    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这件事情做的不对。   有些年幼的孩子在受罚后,会自卑地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从而情绪低落。
  这时,爸爸妈妈一定给予安慰,告诉他爸爸妈妈还是喜欢他的,只是不希望他做错事而已,父母真心爱他,希望他能学好。  这将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并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继续疼爱而避免犯错。
     孩子在深索中学习与成长,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因此要慎用惩罚,只有真正爱护并充分理解孩子,才能正确运用惩罚,才能让惩罚起到积极的作用。 。

2005-11-24

70 0
气氛很好的时候,您可以亲切的问问孩子为什么做出了让爸爸或妈妈很伤心的事. 我想宝宝会说出来的. 要么就直接一些的把宝宝做的错事后的一些父母的观点说出来.让宝宝感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不便时,宝宝以后就会多加注意啦!

2005-11-21

52 0
听孩子说当然好可恨的是孩子有时不说

2005-11-18

81 0
      听孩子的诉说是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给孩子过多的机会来说他的理由,就会造成孩子一味推委责任,不能及时认识错误.   我觉得提问者的问题很好:"孩子做了错事,该如何引导?".确实,孩子犯错很正常,关键是家长和老师怎么去引导他.通过引导,让他认识错误很改正错误.   要引导,就要首先明确的告诉他他做错了,然后给他讲道理,(应该以成年人的道理为主,这就要看是多大的孩子了,不同年龄段的教育要用不同的语言和方法),最后当然还是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听听孩子怎么诉说了,。
    。

2005-11-18

84 0
    许多家庭中每当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往往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更不愿倾听孩子的诉说。 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虽不是很强,但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
  因此,当孩子发生问题时,家长应冷静下来,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尊严,给孩子诉说的权利,从诉说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因势利导把准脉搏,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然而,有些家长却没认识到倾听孩子诉说的重要性。
  孩子一旦有问题,总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一切,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孩子因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自己的话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只好将委屈和不满藏在心底。此时家长失去的不仅是一次深入了解孩子思想活动的机会,更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抗的心理。
     倾听孩子的诉说,充分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是一种家教艺术。父母应该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单向的,而应该是互动的,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会信任父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向父母倾诉更能让孩子就此跳出压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一味指责和粗暴的说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结症。  倾听孩子的诉说,开启孩子的心扉。不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学龄期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宝宝
学龄期
新生儿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期
学龄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