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屁股和一条小腿上长了些小红疙瘩,怎么回事啊

2周前,宝宝屁股两侧(裤子可以兜住)的地方长了2小片疙瘩,虽然摸起来很不平,但因为宝宝没有不适的反应,就也没有在意。前天发现宝宝一条小腿上也长了些一样的红疙瘩,宝宝大概很痒,尤其尿湿裤子后,不愿让给穿秋裤,而且晚上睡觉蹬被,不愿让盖在腿上,现在再看宝宝的屁股两侧的疙瘩已经小了,而且也不是很红了!!请给出出主意,孩子这是长的什么啊?应该怎样治疗和预防!!谢谢!!!(宝宝已经15个半月了,无论白天黑夜都是把尿,但因为有时把的不及时,经常有尿湿裤子的情形)

全部回答

2005-11-01

153 0
是不是尿布症呀?

2005-11-01

174 0
    婴儿皮肤本应白滑细嫩,可有些婴儿的皮肤却粗糙、脱屑,甚至破溃、流水。特别是在潮热环境下,皮肤发红,痒感加重,医学上称为“异位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民间俗称为“湿疹”。
     引起湿疹的原因是什么?与“湿”是否有关?怎样预防和治疗呢?下面的实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湿疹的本质。     例1:是不是穿得太多?   2个月的妞妞全身出现红疹子。
  最初,父母并没有特别在意,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护理,未见任何效果。 于是,父母带着妞妞来医院就诊。   经了解,妞妞生后一直是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喂养。近来全身,特别是面部和头皮出现很多红色不规则的皮疹,有些部位都可连成片。
    耳后还出现小裂痕,有淡黄色液体渗出。妞妞妈抱怨说:就是因为前两周天气变化,保姆给孩子穿得较多,孩子出汗多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孩子身上出现的皮疹是典型的湿疹。
  湿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由于湿疹伴有奇痒,孩子会用手抓皮疹的部位,造成皮肤破溃。躺着时,孩子会在枕头上蹭脑后部,形成枕秃;趴着时,孩子会用床单摩擦面部止痒;抱着时,孩子会依偎在你的肩膀揉蹭脸部。   大约20%的婴儿会对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现象,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湿疹,严重者可出现腹泻,甚至便血。
    一般婴儿只是对牛奶蛋白不耐受,但个别孩子对母乳蛋白也不耐受。这种不耐受表现多于生后1~2月开始,逐渐加重。生后4个月左右往往达到高峰。随着辅食的添加,情况多开始好转,一般2岁左右逐渐消失。
  但有些孩子皮疹会越来越重,今后出现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甚至过敏性哮喘。   特别提醒:湿疹本身不是有潮湿所致,但潮湿可以促使湿疹加重。  给孩子洗完澡,或者是孩子出汗后,皮疹都会变得更加明显。
  第一次引起家长重视往往是洗澡后,因此将原因推为洗澡后身体没擦干等潮湿因素。   治疗任何疾病都应是在消除病因的基础上对症治疗。引起婴儿湿疹主要的原因与奶有关,常理来说,应该停用奶制品喂养,可是孩子才几个月大,不吃奶又如何生存?因此,治疗婴儿湿疹最主要的方法是对症治疗——消疹、止痒。
    消疹可以缓解皮肤的损坏,避免皮肤感染;止痒可以解除孩子的痛苦,避免皮肤抓伤,也可预防感染。   目前,真正有效的药物即是含有氢化可的松激素的药膏,常选用0。1%浓度的制剂。
  一般将药膏薄薄地涂在皮疹上2--3次,皮疹即可明显好转,痒感也明显减退。在皮疹好转后经常涂些润肤露可以延长缓解时间。  由于湿疹的根本原因是对奶的不耐受,所以一段时间后,湿疹又会出现。
  这样反复使用激素药膏,直至添加辅食后,奶的需求逐渐减少,以及孩子对奶的耐受性逐渐增强,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湿疹的发生。   可是,从小出现湿疹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对奶的不耐受,很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对于6个月龄辅食添加后,皮疹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的孩子,应考虑存在其他原因。  就像下面的例2所述。   例2:反反复复总也不好?   从出生后1个月开始,11个月的小裘裘就被湿疹纠缠着。
  时好时坏的湿疹折磨着孩子,也折磨着父母。起初认为是配方奶粉过敏。本应该换用低敏性奶粉,可由于孩子的拒服,只能期盼辅食来扭转乾坤,可结果令家长大为失望。  孩子吃蛋黄后起湿疹、吃菜后起湿疹、吃肉后也起湿疹——裘裘一家人简直要疯了。
  什么都不敢给孩子吃,弄的孩子又瘦又小。有时,裘裘的爸爸妈妈想既然吃什么都起湿疹,干脆就什么都给孩子吃,可是看到孩子满身的湿疹及痛苦的样子,又不忍心继续下去。虽然,含有氢化可的松激素的药膏能使皮疹暂时消退,可长期使用又怕副作用,为此也不敢长期使用。
    该怎么办呢?   在对裘裘和他的父母表示深深同情的同时,了解到裘裘的妈妈小时侯也存在湿疹的问题,大约是4-5岁后逐渐好转的。又了解到孩子的湿疹的表现是清晨轻、晚间重,还了解到孩子吃上述食物后每次出现湿疹的程度并不同,也有个别不起湿疹的时候。
  这些情况提示我们应该慎重推断湿疹的原因。  一个孩子不应对如此多种类的事物产生过敏,也不应存在晨轻晚重的特点。是否存在环境因素的问题?在多次与裘裘的父母商榷后,他们终于同意给孩子取血检查过敏原。
  果然,检验结果显示孩子对任何事物均不过敏,只是对屋里的尘土过敏。再次询问妈妈,家中铺有地毯,家人喜欢每天用吸尘器清理地毯,孩子每天清醒时都在地毯上玩耍。     对于顽固的湿疹,应考虑是过敏所致。
  虽然,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基本猜测到过敏的原因,但不能保证猜测的准确性。特别是同时对几种食物过敏,或对环境因素过敏者,仅凭猜测往往耽误治疗,还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只有通过抽血或皮肤试验检查过敏原才能真正了解过敏原因,也有才能从根源上进行预防。
    如果有可能,远离过敏原是最好的预防办法;对于不能根本脱离过敏原时,采用适当治疗,保护皮肤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如厕自理,宝宝准备好了吗? 是不是应该开始训练宝宝大小便自理了?几岁训练是最佳时机?应该怎么训练?有没有什么窍门? 夏日来临,宝宝们终于可以脱下全身装裹,迫不及待地轻装上阵,在阳光下跑跑跳跳。
    可是,越来越热的天气也带给爸爸妈妈们一个难题,要不要给宝宝再接着用尿布(或纸尿裤)?穿开档裤不卫生,穿满档裤他(她)又会经常尿裤子。什么时候宝宝才能大小便自理呢? 宝宝大小便能否自理与智力无关 中国的传统观念,特别是老一代认为,宝宝大小便训练越小开始越好,聪明的宝宝不尿裤子。
    经常看到爷爷奶奶给仍在襁褓中的宝宝把尿'很兴奋地夸耀说,我家宝宝最聪明'不到1岁就不尿裤子啦。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专家指出:“宝宝是否能大小便自理'和宝宝的智力无关。
  智力由头脑来决定,和控制大小便的膀胱相隔遥远。” 自理方面,女宝宝比男宝宝更聪明吗? 有人认为'女宝宝能比男宝宝更快学会大小便自理。  但至今为止'并没有医学证据能证实这种说法。
  “事实上'在训练过程中'由于男女宝宝的生理结构不同'男宝宝通常会通过玩‘消防员’之类的游戏'更快地摆脱尿布。”一位从事幼教工作十多年的幼儿园老师指出'“女宝宝的确更喜欢使用坐便器'特别是当坐便器是可爱的动物形状时。
  ” 大小便自理与什么有关? 要做到大小便自理'宝宝首先要能识别需要排泄的感觉'并通过语言、动作或其他方式表达这种感觉。  其次'宝宝要能在短时间内控制肛门和尿道的肌肉运动。
  最后'宝宝要能理解并配合在适当的地点排泄。这些'都只有等宝宝生理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 大小便自理的最佳训练期是? 一般来说,大小便训练宜在宝宝两岁到两岁半之间进行。因为在此之前,宝宝无法控制肠蠕动以及负责排泄的括约肌,而且中枢神经没有发育成熟,宝宝不理解来自肠道或膀胱的刺激的含义。
    专家总结说:“如果宝宝的脑部神经系统是A,膀胱是B点,那么训练宝宝大小便自理必须等到A点到B的道路畅通。否则,不管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顺利地从一点到达另一点。” 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根本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最佳时机。
  只有在宝宝乐意并主动配合成人时,训练才能事半倍功。   训练宝宝如厕自理的8点提示 1。 宝宝大于18个月。 2。 宝宝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潮了,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她(他)可能扯拉湿了的尿布'或者扭来扭去。 3。 宝宝在大小便前能通过语言、动作或者其他方式表示,他(她)需要大(小)便。  她可能突然涨红脸'两腿夹住不动'或者通过声音报告。
   4。 宝宝能在短时间内憋住大小便。一般只有宝宝过了两岁半之后,能控制肠蠕动时,才能做到这一点。 5。 宝宝在短时间睡眠时能保持不尿,比如说午睡。 6。 宝宝对成人如厕感兴趣,并乐于模仿。
   7。   宝宝能理解“坐便器”的含义'并乐意经常坐在上面。开始时'是否能成功大小便并不重要。 8。 宝宝能简单脱穿自己的裤子。许多宝宝不喜欢使用坐便器的主要原因是'穿脱裤子很麻烦。
   父母的态度最重要 大小便训练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训练不得法,宝宝和父母都痛苦。  父母的态度最重要。传统的做法通常是,时刻提醒宝宝,要求宝宝随时随地按成人指令行事。
  到处都可以看到成人强迫玩得正高兴的宝宝定时小便,结果宝宝哭,爸爸妈妈骂。现代幼儿教育认为,大小便训练要充分尊重宝宝,更确切地说法应该是大小便学习。学习过程中强调宝宝自身的主动性,让宝宝通过学习处理大小便,体会到独立的重要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父母应该保持轻松宽容的心态,既关注也要有分寸。大小便训练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每个宝宝发育程度都不同。训练过程应循序渐进,不要和其他宝宝相比,更不能因为宝宝出了“事故”,喝斥或者打骂。
  否则,轻者可能让宝宝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摆脱尿布,直到四、五岁都不能大小便自理,重者可能影响亲子关系。  儿童专家特别指出:如果父母对宝宝大小便问题过分关注,宝宝可能不自觉地利用这种心理,或者消极抵抗,或者屡报假情况吸引成人的注意。
   如何帮助宝宝学会如厕: 为宝宝选择一个合适的坐便器。安全舒适最重要,款式不要太复杂。市场上流行的玩具坐便器'有的还带有音乐'多半并不实用'宝宝很容易因此分心。   养成宝宝良好的坐便习惯。
  大小便的时候,不玩玩具,不吃东西。特别要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坐在坐便器上,以免形成习惯性便秘。 细心观察宝宝大小便前的信号。比如说,当看到宝宝突然涨红脸不动时,问宝宝,是不是要小便?然后带宝宝坐在坐便器上。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大小便的意愿。   教宝宝自己脱穿裤子'在训练期间'不要给宝宝穿背带裤。 及时表扬宝宝'让宝宝为自己能控制大小便感到自豪。 应就事实本身肯定宝宝的努力'不要过于夸张。
   宝宝没能控制大小便时,态度要温和'告诉宝宝:下次要告诉妈妈。 几种常用的坐便器的特点 坐式坐便器 靠背使宝宝可以稳定地坐下,抽取式便盒便于清洁,不过要保持宝宝的注意力集中'据说有的宝宝会因受了别的吸引'而站起来就走掉了。
     跨越式坐便器 这种方式避免了宝宝站起来走掉的好笑场面,使宝宝无法移动,但如果在冬天没有暖气的地区使用,则要把宝宝的裤子脱下至少一条腿,很不方便。 坐厕圈 垫在大人的坐厕圈上面的小号圈垫,省却了倒洗便盆的麻烦'但必须要垫高脚'不方便随时使用'尤其是夜间。
     过渡期 有时,宝宝明明已经学会控制大小便,又突然会尿床,或者白天大小便不愿意喊人。这种情况多半与宝宝的情绪有关。可能是环境突然改变,熟悉的看护人离开,或者这段时间玩得太兴奋等等。
  这种反复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应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宝宝突然倒退,找出原因,帮宝宝轻松度过过渡期。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