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全部回答

2005-09-23

0 0
    “显示性偏好弱公理”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都不知道是哪个领域的问题,在网上查了查,还是看不懂,复制给你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 在分析理性行为的某些论文中,自利方式和一致性方式之间的差距被一些精心构成的定义弥补了。
  例如,在萨缪尔森(Samuelson,1938年)最先倡导的“显示偏好理论”中,所要求的一致性采取了“显示偏好弱公理”形式,即如果x从二个包括x的集中选出,那么,y将不会从任何包括x的集中选出。
    这种形式的一致性,除了它一般对应于某种极大化以外,其本身并无特别的实质性解释。然而,“显示偏好”术语可能表明,被选出的总是所偏好的那一个。只要偏好反映自身利益(就像通常被假定的情况一样),就会通过“显示偏好”这个术语建立起选择和自身利益之间的一致。
   显示偏好弱公理要求的一致性,一般并不要求传递性,后者可以被看成是加在自利关系上的一种自然特性。  但是那个缺口可以通过要求较强的条件(如豪撒克尔的“显示偏好强公理”,1950年),或者通过要求所有的有限子集满足弱公理的一致性来弥补,这一要求使强公理与弱公理完全等价(关于这种见解可见阿罗,1959年;森,1971年):用这种或那种方式,由显示偏好原理所加置的一致性,会导致具有一种通常与自利观念相联的规则性质的“偏好”关系,这样,两者之间的缺口可以被认为已完全填补了。
     然而,全部填补过程建立在将选择关系定义为“偏好”关系的基础之上,后者恰好是由选择行为所显示的。但是,那个术语是随意施加的,即使在具有充分的完备性和传递性的情况下,二元选择关系事实上也可能既不反映个人偏好,也不反映他或她的自身利益。
  显然,方法论上争论的范围和这些问题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在哲学文献中,通常将“手段方面的理性”和“独立存在的理性”加以区别(见拉特塞斯(Latsis),1976年)。
  很清楚,自利观点的理性行为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理性,它要求理性行为必须采取追求某种独立界定的自身利益形式。显然,显示偏好理论没有满足这种独立性,因为在那里,选择与偏好或自身利益的一致性采取了将选择关系定义为偏好关系的形式,而这不是一种刻划偏好或自身利益的独立方法。
    但在其他一些理论中,独立存在的行为过程已经小心翼翼地完成,例如,在典型的一般均衡理论中就是这样(见阿罗,1951年:德布勒,1959年;阿罗和哈恩,1971年):因此,个人行为的出发点不是选择函数,而是效用函数,它表示有关个人的私利。
  选择是从约束条件下的效用函数的最大化中仿效的。  在这种形式中,所刻划的理性的独立存在性质,以追求自身利益的形式被大大肯定了下来。 近来,对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定的特殊性质进行了大量批评。
  人类很可能有其他——些动因,而自身利益仅是个人想要追求的各种事物中的一个。对这种独立存在假设的各种类形的批评,来自于如内格尔(Nager,1970年)、科尔奈(Kornai,1971年)、森(1973年,1977 年.1987年)、西托夫斯基(Scitovsky,1976年)、利本斯坦CLeibenstein,1976年)、谢林(Scheiling,1978年)、旺(Wong,1978年)、埃力;斯特(Elster.1979年,1983年)、赫希曼(Hirschman,1982年,1983年)、麦克弗森(McPherson,1982年)、马戈利(Margolis,1982年)、阿克洛夫(Akerlof,1984年)、希克(Schick,1984年)及其他一些人。
     如果认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假设过于狭窄,那么可以说:仅仅要求内在一致性则太无约束性。确实,很容易将一致性方式看作是属于“手段方面”的理性观点。但这并非完全是这样,因为手段方面的观点要求个人追求某种独立界定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不必仅仅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
    从一致性的观点来看,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独立界定的函数,由选择函数中唐突推出来的二元关系,是选择的一种反映而不是选择的决定因素。宁可说,一致性方式为手段方面的理性观点开辟了道路,包括某些目标函数的极大化。
  确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一致性方式无条件地把自身利益方式中暗含的手段上理性的方法包括在内,这里,要被极大化的目标函数恰好是所讨论的个人的私利。   可以根据对理性行为刻划不足这一理由批评一致性方式。
  一个人的选择函数可能在以下这个意义上是内在一致的,即由不同子集所选择的不同事物以一种有说服力的和协调的方式相互对应,但这本身并不表明,这个人的行为是与他或她的目的或目标是一致的。确实,一个人有计划地做那些与追求他或她的目标函数恰好相反的事情,而结果此人可能产生一个一致性的选择行为,但是,将由选择显示的二元关系——个人目标函数的“对立物”——显然将与这个人的目标和目的相冲突。
    将这样一个人描述成在理智地行动,显然会导致某些有趣的方法论方面的困难。 极大化的、令人满意的和有界的理性 用标准的理性观点看这些问题,倾向于削弱这些方式的基础。
  某些其他方式包含了标准假设的较为有限的运用。例如,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1957年,1979年)强有力地争辩道,个人可能实际上根本不使任何函数极大化,他们的行为可能会采取被称之为“令人满意的”形式。
    刻划令人满意的状况有各种方法,但它可以用一个为自己的成就设定了某种目标水平的人来表示,该人将试图达到这个目标水平,但是在成就超过这一水平的情况下,他或她可能不会试图再进一步去增进这一成就。
   。

2005-09-12

189 0
帮你查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