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蒲州是哪个省的

WJ48是哪的编号

全部回答

2018-11-29

0 0
    编辑词条蒲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蒲州为蒲州府,于附郭增置永济县,“永济  永济古称蒲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这里为“天下之中”。
  《路史》中记述:“柱所都蒲坂”,认为上古传说中的农神,即烈山氏之子柱曾建都于此。先秦史专家丁山先生考证:“能植百谷百蔬的‘柱’就是‘后土’的省称”,说明后土祠出现在河东亦是渊源有自。  还有史书中盛称的“舜都蒲坂”及永济境内独头、石庄等文化遗址的发掘,都向世人昭示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明。
     “蒲坂”之名最早记载见于《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年,   取蒲坂。五年,复与魏蒲坂?熏蒲坂原指经过今蒲州老城的一条长约5公里的坡路。这条长坂起于普救寺东侧的峨眉岭,经寺坡径西直下黄河边的蒲津桥,东西两端高差约百余米,蒲州老城正位于坡中央的台地上,因此,先秦时期人们把这座城邑称为蒲坂。
    古代“坂”通“反”,故蒲坂亦称蒲反。   西汉置蒲反县,王莽改为蒲城县,东汉改为蒲坂县。均为河东郡治所。其后,前赵在蒲坂县置并州,前秦改雍州,北魏改泰州,北周明帝改为蒲州,“取蒲坂为名也”。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移蒲坂县于蒲州东,在蒲坂故城置河东县。大业三年(607年),蒲坂县并入河东县。     唐代的河东县地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天下三都”之要会,这里控黄河漕运总水陆形胜,“扼天下之吭”,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之唐开元八年(720年)于此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
  宋、金、元时期迭置河东郡河中府、蒲州等,治所均在河东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东县并入蒲州。  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蒲州为蒲州府,于附郭增置永济县,“永济”县名至此始。
     永济县名源于境内的古代水利工程永济渠据记载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正月,州民曾在蒲州城东开凿河渠,导河水以广灌溉,并命名为永济渠,寓意为永久之利。宋代时又继续利用这条渠,把汹涌的黄河水分流入渠,“与水势少杀”,缓解压力,保障蒲津桥不为水毁同时仍可取水溉田,民颇利之。
    到了明代,蒲州知州许鹏因见城东峨眉岭地势高峻,每逢大雨,水流泻下直灌州城,因此,再开永济渠以为排洪护城之利。进入清代渠道逐渐湮塞。   永济渠旧址起于蒲州城北,曲经城东,南入涑水河。
  今蒲州镇的北阎郭、鲁家、寺坡底有一道南北向的水渠,应是明代永济渠的故道。   1912年3月,山西省裁去蒲州府,留永济县。  1947年9月,永济县与虞乡县合并为永虞县,县人民政府驻地迁建于两县之间的赵伊镇。
  1949年,恢复原永济县和虞乡县。1954年,虞乡县与解县合并为解虞县。1961年,原永济县与虞乡县再度合并组建成新的永济县。新永济县除将中条山南地区划归芮城县外,还将东张潘侯、夹马口等北部区域划归临猗县。
    同时又将原临晋县的开张、古城、伍姓等村及原解县的三娄寺、万家庄等村并入,形成今境。1993年,撤县设永济市至今。   青田县万阜乡蒲州村 邮编323907  蒲州是青田的边远山区,位于有青田的西藏之称的万阜乡。
  万阜地处青田高地,山水自然清秀,民风自然淳朴,有青田的西藏之称。  因海拔落差大,山川秀美,又有小黄山之称。万阜与文成县南田交界,(南田是刘基故里所在,“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说的就是此地!)南田山的形势,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
  《洞天福地记》中记载说“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俗语云:“九都九条岭,条条通天顶。    ”古时山里连接外面世界的,便是山民在大山上开辟的条条山道。
  南田古称九都,古地名在九都内按水系又分为源,如源头、一源、二源、三源…。。。。历史变迁现在大都数已不按此叫法!只有小数还是按古地名的叫,如:源头、二源、三源、十源。
  万阜乡处于南田整个台体的外围,古时称为九源,为“九都九源”!位万阜的石赤岭便是“九都九条岭”之一!  【图】: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眉塬头上  普救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起源地。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器乐/声乐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