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煜的存诗存句中,如何体现他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呢?
现存这些诗句,按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感时伤怀诗首,悲逝悼亡诗首,叹病愁苦诗首。另外还有咏史的、送别的、赠人的等。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的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这种评价的确中肯。作为诗人,李煜多愁善感,对人情体会人微,对世故漠然不知,所以他能把自己的真感情、真性格表现在诗词里。这得益于他阅世浅,思想单纯,主观意识浓厚,尚没有沾染上人世的各种杂念和恶习。 作为人君,李煜的确是一个不称职的君主,身上的缺陷太多,他好声色,喜歌舞,沉迷于诗酒美人,对国事漠然视之。对他这种荒唐误国的行为,南唐浄臣潘佑、李平...全部
现存这些诗句,按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感时伤怀诗首,悲逝悼亡诗首,叹病愁苦诗首。另外还有咏史的、送别的、赠人的等。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的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这种评价的确中肯。作为诗人,李煜多愁善感,对人情体会人微,对世故漠然不知,所以他能把自己的真感情、真性格表现在诗词里。这得益于他阅世浅,思想单纯,主观意识浓厚,尚没有沾染上人世的各种杂念和恶习。
作为人君,李煜的确是一个不称职的君主,身上的缺陷太多,他好声色,喜歌舞,沉迷于诗酒美人,对国事漠然视之。对他这种荒唐误国的行为,南唐浄臣潘佑、李平等人曾多有讽吟和规劝,而最后导致的是李煜杀了他们。
李煜并非不知道南唐王朝处于累卵之中,从他记事时起就屡遭后周和北宋的入侵,国土被一天天地蚕食。按说,他应当振作精神,有所作为,而却是昏昏然终日,过着醉生梦死的苟安生活。这一点,他与其父李璟有相像之处。
李璟也是善于作词,疏于治国。难怪宋太祖说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岂为吾虏也”。《毛诗序》云:诗为心声,诗言志。我们比较一下李煜与别的帝王作的诗:汉高祖《大风歌》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宋太祖咏日出诗云,欲出未出红剌剌,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拥出大金盆,赶退残星逐退月,再看看陈后主的诗:“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李后主的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兴邦之音与亡国之音油然可见。北宋王朝已虎视眈眈逼近国门,李煜还在欣赏宫女用帛缠足,纤小弯曲如新月,轻歌曼舞,在金制莲花上飘飘然有帝子水仙乘波之态,从此开了中国妇女缠足之恶风。如此荒唐颓废,国不亡何待?据传城破之日,李煜还在静居寺中听经,仓皇中肉袒出降,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
从此便被囚禁起来,受到百般侮辱,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日子。
清代诗人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情感世界的大起大落,帝王囚徒的巨大反差,必然会激起李煜城府不深的真实性灵,一任心中感觉尽情宣泄,从而使其诗词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一)感时伤怀
这些诗主要有《九月十日偶书》、《秋莺》、《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三首。
《九月十日偶书》:“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李煜与潘岳的禀赋经历极为相似,潘岳多才多情,丧子亡妻,李煜亦如是。相同的人生际遇,使李煜无形中与潘岳一样吟风咏月,惜玉怜香,哀子痛妻,悲逝悼亡,对人生产生了惊惧的情绪。
这种情绪既有个人的不幸在内,又有家国危在旦夕的烦愁在内,伤时之感油然而生。
《秋莺》诗写秋莺“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其鸣声百啭千啼。然而,却让人有“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喉”之感。
想必秋莺也同自己一样孤独失意,背世不群,国败家哀吧。最后两句“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寥花愁”,似是劝慰秋莺,实是警醒自己,莫再流连尘世,还是超脱于愁苦之外吧!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记述了李煜一族三百口人被迫北迁去国的悲惨时刻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直到国破家亡,李煜才从梦中醒来,才体味到了做俘虏任人宰割的痛苦。与北宋誓死抵抗未必能取胜,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得多。
李煜尚拥有南唐半壁江山,如能发愤图强,还不知是谁做一统帝王。可恨的是他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只能坐在漂舟里“细思量”,去为自己家族的处境哀愁了。
这些感时伤世的诗作,都是作者真实心情的流露和抒发,不粉饰,不矫造,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悲逝悼亡
这类作品主要有《挽辞》、《悼诗》、《感怀》、《梅花》、《书灵筵手巾》、《书琵琶背》等首。
公元年,李煜次子仲宣只有岁就夭亡了,其妻大周后娥皇悲苦难忍,不久亦病故,时年仅岁。
中年丧妻亡子,对李煜这个本来就很敏感的诗人打击很大,他写了大量的诗、词、文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伤感。这首悼亡诗,除一首单悼其子,两首母子合悼外,其余首都是痛悼亡妻昭惠国后的。
其中《感怀》两首最有代表性:“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惘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睹物思人,见花而想到自己爱妻的花容,但到哪里去寻觅她的倩影呢?风物虽在,人已亡故,今日之烟月愈是姣美,愈似昔年,便愈断愁肠。
没有人能知晓我凭阑远眺的真实心态,我只能在“芙蓉城上哭蛾眉”,真是情真意挚,失态之声哀戚感人。
《挽辞》两首亦很有特色:“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筍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浓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沈沈无问处,千载谢东风。”这是两首母子合悼诗,“珠碎”喻夭儿,“花凋”喻亡妻,玉筍之中还留有小儿尚未及服完的药,香奁之上已沾上爱妻不能再掸掉的尘。
结句把前哀与后感凝成一体,将失子之悲与丧妻之痛一并流泪,把忧思无尽的两人两苦情表达得穷哀极恸。
(三)叹病愁苦
这类诗主要有《病起题山舍壁》、《病中感怀》、《病中书事》等三首。
《病起题山舍壁》“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写他于城居之外,另辟山舍,而山舍刚刚落成,病体便忽觉轻松,更体现出对山居的由衷喜爱和对凡尘闹市的厌倦。
结句“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反问自己岂能为庸碌纷扰的尘世所累,鱼龙混杂去追求所谓的强名。
《病中感怀》抒写病中情怀,忧思缠绵:“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说自己早已僬悴不堪,病非自今日始,只是近年来更趋严重罢了。诗里寄寓着对国势倾颓的叹惋,而又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愁病交加,无所排遣,便只好求助于佛,幻想从了解前缘中得到解脱,从询问空王中得到指点。
《病中书事》写自己“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病中闲坐,思绪万千,任其驰思,对人生道义情理的领略也就愈见深刻了。自己已从空门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要不然尘世的烦恼就会从四面八方袭来。
此诗与上首诗相比,显然带有不少亮色。
这些诗体现了禅宗哲学思想,参破时空,破除我执,使主体进入无意识无目的的无生状态,而超越生灭和轮回。把握永恒、解脱痛苦,正是中国古代诗人痛苦生死意识的归宿,李煜的这些诗也正是他人生观的一个写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