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中考

请问学习化学有什么学习方法

全部回答

2018-04-07

0 0

    元素的化学性质常常归结于某个方程式。具有相近化学性质的元素,常常有相类的方程式。另外,书中最复杂的、最难配平的方程式(也是学习和考试中的难点),其实并不多,一本书上不超过5个。
  每天抄写一遍,多抄几遍后,对这些方程式自然变得非常熟悉,在考试中遇到任何方程式都不会让学生有很难的感觉。     学化学时,教师常常教学生一些顺口溜,帮助记忆元素的化合价、元素还原性强弱顺序、酸碱盐的可溶性等等知识。
  这些顺口溜在最初的学习中,会给学生很大的帮助。学生每天将其朗读一两遍,几天过后自然就会背得滚瓜烂熟,从而记住相关知识。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硝酸盐,可全溶;盐酸盐,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铅”等等一些当年背过的顺口溜,从而回忆起当初学过的知识来。
       除了这些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以及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排列,也是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可以把整个化学知识串连起来的提纲。学生可以每周或每天抽一分钟时间,将周期表前36个元素朗读一遍,再把8个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朗读一遍。
  有人可能会说:其中有些元素是大纲不要求的,而且一直到高中毕业都不会学也不会考的,这样做有些浪费时间。  但一遍朗读下来,花费一分钟不到,能浪费多少时间呢。在朗读七八次之后,刚开始读起来拗口的元素表,就会变得押韵、顺溜,而且在不知不学中就把元素的位置记得滚瓜烂熟。
  记熟以后,就可改为每半月或一月朗读一次了。   通过朗读,不仅会不知不觉记住元素的名字,还会记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周期表的图形,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逐渐学习,大脑中还会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各元素之间的微妙关系。
       设想解答这样一道题:请问比7号元素多一层电子,最外层多两个电子的元素,形成的离子带几个电荷?一种解法是:列出7号元素的电子排列,然后添加一层,再最外层电子数加2,算出是17号元素氯。
  对于周期表有图形记忆的人,会在大脑中自动从7号出发,下移一层,再右移两格,得到答案。  事实上,熟练者可能会在大脑里迅速用第二种方法得到答案,再很快地用第一种方法验证。   一次,我给一个朋友说:“让我们来看看前20号元素的原子量有没有什么规律。
  ”他说:“不要去管原子量,考试时会给出原子量的。”我说:“跟考试无关,只是个小游戏而已。”   我把前20号元素分为三类:原子量是序号2倍的元素①;原子量是序号2倍加1的元素②;其他元素③。
       其中,原子量是序号2倍加1的元素②有:3-11-19-4-5-13、15、9(连线表示这些元素是相临的)。我把这些元素用红线框起来。其他元素③有:11、1735。
  5-1820(下标表示其原子量)。我把这些元素用黄线框起来。剩下的就是①类元素。   然后我说:“让我们试着记住在周期表中红框黄框的图形。  你能记住吗?”过了一会儿,他说:“可以记住了。
  ”我说:“那我们来互相考对方,给对方一个元素序号,看对方能不能从记住的图形得到每个元素的原子量。”   我们互相考对方,两个人都能容易地从记住的图形得到原子量。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小游戏。
  如果我们要死记硬背记住20个元素的原子量,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如果我们使用图形记忆,合理利用大脑内已经记住的周期表结构,几乎不花费什么时间和精力就记住了。  在死记硬背之后,也容易在短时间内遗忘,但这种利用图形的记忆却能很好地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过几天,我问朋友:“还记得那个图形吗?还能从图形得到原子量吗?”在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我说:“那我们来练练心算能力吧。我们互相想出一些前20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然后让对方心算出这个化合物的原子量。
    ”   于是,我们绞尽脑汁想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难的化合物,让对方来计算原子量。   这是一个心算的小游戏。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一些不能简便运算的数字计算来提高硬算能力,比如在超市里买东西时,可以让小孩将所购物品价格用心算加一遍,得出总价,然后检验其正确性。
    这样的游戏也可以用教材中出现的数字作为素材,比如这里的心算化合物的原子量。   学生会认为元素和化合物的原子量,是不用关心的东西,因为大纲不要求,而且考试时会给出原子量。
  当然,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于是,即便在化学学习中每次都接触到这类信息,大多数学生却对其视而不见。     但这类记忆和心算的小游戏,提高的不仅仅是记忆和心算的能力。通过游戏,书上的知识以另外一种方式融入到生活中。
  当我们想出一些化合物试图考对方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在大脑中搜索学过的化合物,甚至去构想元素可能形成的没学过的化合物,同时,记忆系统内与化合物相关的知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识而被复习。     我们考对方的化合物,常常是自己觉得比较难的、比较生疏的。
  有时我们可能会在无意中想起些化学知识,在这些自动思维中,有些化合物会因为感觉较难而被自动回避,但在相互考对方的过程中,大脑会主动去搜寻这些难的化合物。于是,对这些化合物变得越来越熟悉,其相关的知识也慢慢地变得容易,以后再遇到与其有关的新知识时,就能轻松记住了。
    互相考上个十次八次之后,就会感叹书中学过的化合物之少,而且都没什么难度。此时,与化合物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在大脑中也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的。   在考试中,会给出相应元素的原子量,但从这些原子量来计算化合物的原子量时,由于时间紧,心情急,容易算错。
  平时的心算训练,可以让这类计算更快、更准确。  虽然平时心算出来的化合物原子量,可能转瞬即忘,但总会有些内隐痕迹存在,如果在考试中算错了,大脑就会隐隐感觉不太对,从而对其验证。
  另外,有些化合物的原子量,很有特点,只要算过一遍,就会不自觉地记住,从而在以后的练习和考试中,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类似的游戏也可扩展到其他学科。  比如,可选择历史书上的年代作为心算素材。
  三个学生一组,每个人都翻开历史书,一个学生出题,另两个学生心算。学生可出题:唐朝和东汉总共持续了多少年?或赤壁之战和牧野之战相距多少年?等等。另两个学生开始翻书,找到有关年代,心算出答案,互相比赛快和准。
  

2018-04-07

31 0

该记的记,该背的背。所有的定义、反应原理、反应方程式要很清楚,元素符号肯定要记得很牢固了,反应方程式、反应现象、反应条件都要很清楚哦,这样该没有什么问题了。记住:不要不懂装懂哦!不懂要问哦!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中考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中考
考研
小学教育
高考
中考
中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