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小题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答案】【小题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2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3分)【小题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谁为主”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烘托,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句情景交融,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画面。结尾以景结情...全部
【答案】【小题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2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3分)【小题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谁为主”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烘托,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句情景交融,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画面。结尾以景结情,烘托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手法答出其中任两点2分,能分别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各2分。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小题2】试题分析: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
“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运用了用典是手法。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