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日本国内历史

几朝几代,内战情况,倭寇是日本正规军吗?

全部回答

2018-04-14

0 0
    (1)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
  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2)古 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  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
    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 大化改新 ”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  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
  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
  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
    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
  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  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3)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  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
  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
    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  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
  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
    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4)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
  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 安土时代 ”。
     天正十年(1582年), 本能寺之变 爆发,信长身亡。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
  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 桃山时代 ”。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
  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
    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
  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  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  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
  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
    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  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
  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
    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  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
  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
  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日本纪元年表(一)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注: 推古二年(593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
     日本纪元年表(二)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 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 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 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 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 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 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 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 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 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 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 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 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 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 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 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 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 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 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 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 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日本纪元年表(三)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 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 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 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 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 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 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 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 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注: 从第96代后醍醐天皇到第99代后龟山天皇,这四代天皇是南朝天皇,居住在吉野山。
    但由于北朝没有象征神权的“三神器”,因此这四代天皇仍是“正统”,所以按南朝来记代。直到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后小松天皇,后小松天皇才能算是第100代天皇。 日本纪元年表(四)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101 1412 - 1428 称光天皇 正长 102 1428 - 1464 后花园天皇 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 后土御门天皇 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 后柏原天皇 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 后奈良天皇 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 正亲町天皇 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 后阳成天皇 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 后水尾天皇 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 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 后光明天皇 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 后西天皇 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 灵元天皇 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 东山天皇 元禄、宝永 114 1709 - 1735 中御门天皇 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 樱町天皇 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 桃园天皇 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 后樱町天皇 明和 118 1770 - 1779 后桃园天皇(女) 安永 119 1779 - 1817 光格天皇 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 仁孝天皇 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 孝明天皇 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 明治天皇 明治 123 1912 - 1926 大正天皇 大正 124 1926 - 1989 昭和天皇 昭和 125 1989 - (明仁) 平成 注: 1。
     明治元年,“一世一元制”确立,即一代天皇一个年号。   2。 因为现今的日本天皇明仁在世,所以没有谥号,不叫做“平成天皇”。 倭寇不是小日本的正规军,在当时(明朝)指的是日本浪人!!。
  

2018-04-14

56 0
      日本民族和语言都是比较单一的,除了北海道有两万多阿伊努族人和15个阿伊努族人可以说阿伊努族方言,其余的都是“大和族”。大和族也有自己的创世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间有三件宝物—八尺镜、八尺勾玉和天丛云剑,天照大御神把它们交给了日本的第一位人皇—神武天皇,神武天皇从此横扫千军,建立了大和王朝,从此这三件神器成为日本的国宝,护卫着大和民族数千年来的繁荣和向外拓展。
    “三件神器”也成为今天日本语言类似“三大法宝”的习惯用语。   据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实际上,直到公元1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到了公元4世纪,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在关西地方建立了大和王朝。按日本官方的说法,当今的明仁天皇是大和王朝“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
  此时中国已进入两晋时期。   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7世纪时,推古女皇的侄子圣德太子仿效隋唐,锐意政治革新,实行“大化改新”,试图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一个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只可惜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其革新大业也因之付诸东流。
  传说圣德太子曾派遣特使小野妹子远赴中国,捎去一封“东天皇敬白西天皇”的国书,结果让天下独尊的隋炀帝大怒,不过小野妹子成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驾桥铺路的先驱。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市及近郊),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
  奈良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而在此之后900年中,都是男性天皇,直到1633年德川幕府时期明正女皇登基。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
  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年,皇权开始旁落。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院政时代”。   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
    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应仁元年(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日本进入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四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乱世争雄,最终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建立德川政权。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日本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
  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
    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
  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   1868年1月3日,维新强国的“倒幕派”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
    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揭开了近代史的帷幕。 所谓“倭寇”,是对武装起来的日本渔民、农民、商人、武士、浪人集团,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各地进行武装劫掠行动的泛称。
  倭寇的形成及其发展有其历史过程。最初的倭寇是指对马、隐歧、肥前等地的渔民和农民,在歉收或饥荒时期,常常武装起来乘船至朝鲜半岛南部沿海一带,劫掠米粮的武装团体而言的。  高丽高宗十年(公元1223年)上述地区的渔民和农民对朝鲜沿海地区的劫掠轰动,就具有这种性质。
  这种倭寇劫掠不经常,而且活动范围只限于朝鲜半岛的南部沿海地区。 。

2018-04-14

19 0
补充楼上一点 倭寇是在野浪人和下野武士组成的盗贼军,不是正规军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