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⑴⑵两题。 夏 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⑴⑵两题。(5分) 夏 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3分)  

全部回答

2018-12-26

0 0
     1。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解析】 1。试题分析:整体理解这首七绝诗,“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由此可知,诗中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因此,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考点: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揣摩能力。
     点评: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间接表达出来,也有时直接抒发情感。如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一定要借助这些诗句揣摩所要表达的感情。没有直接抒情的,可以借助所写景、事的性质揣摩人物的情感。
   2。试题分析:根据诗句的内容可知,处处写幽静,而“时一声”的“流莺”则是以声衬静,更能反衬出环境的清幽,这与人物悠闲的心境是一致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点评:首先要知道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想象,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借古讽今、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