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为什么古代犯人都午门斩首?

全部回答

2018-02-19

0 0
    午门 旧戏、旧小说里每每提到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没有这回事。午门在紫禁城里,三大殿的外面,这个地方哪能杀人呢!从元朝以来,刑人多在柴市口(今菜市口)、交道口(原名“交头口”)或西四牌楼。
  在闹市杀人,大概是汉朝以来就有的规矩,即所谓“弃市”。晁错就是“朝服斩于市”的。  午门是逢什么重要节日皇帝接见外国使节和接受献俘的地方。另外,也是大臣受廷杖的地方。“廷杖”不是在太和殿上打屁股,那倒是“推出午门”去执行的。
  “廷杖”是明代对大臣的酷刑。明以前,好象没听说过。原来打得不重,受杖时可以穿了厚棉裤,下面还垫了毡子,“ 示辱而已”。但挨了杖 ,也得躺几天起不来。  到了刘瑾当权,因为他痛恨知识分子,“始去衣”,那就是脱了裤子,露出了屁股来挨揍了 。
  行刑的是锦衣卫的太监 ,他们打得很毒,有的大臣立毙杖下,当场被打死的。 午门居北京城的正中。“午”者中也。这里的建筑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是建在和天安门的城墙一般高的城台之上,地基比故宫任何一座宫殿都高。
      二是它是五座建筑联成的。正中是一座大殿,两侧各有两座方形的亭式建筑,俗称“五凤楼”。旧戏曲里常用“五凤楼”作为朝廷的代称。《草桥关》里姚期唱:“到来朝陪王在那五凤楼”,《珠帘寨》里程敬思唱:“为千岁懒登五凤楼”。
  其实五凤楼不是上朝的地方,姚期和程敬思也不会登上这样的地方。

2018-02-19

35 0
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

2018-02-19

35 0
查一查不就知道了笨

2018-02-19

50 0
午 即正午的午12地支中属极阳,人死之后鬼魂为阴,阳气能够镇住阴气,以防鬼魂作乱。 另:一般执行死刑都在午时三刻,也是这个道理

2018-02-19

65 0
    第一个本果是在封建社会,皇宫是封建权利的象征,是海内的最高政治核心。一般人不可能了结皇宫内的生涯以及发生的事件,因此许多有关宫廷方点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致。那些源传下来的宫廷掌故,返去搀杂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成份。
   第二个起因是小说传奇等文教息品的传布。  亮晨以前,从未见有“推出午门斩首”的情节,从明代当前,就逐步睹到并且日益增多。《说唐后传》是尔邦成书较早的一标演义小说,叙述的是罗通扫北和薛仁贵东征的故事,其中就有多处关于推出午门斩首或枭首的情节。
  《封神演义》及《说岳齐传》内也有提及午门或拉没午门斩首的故事。这些演义小说成书的时光大概在明代中叶,后代清代大批的佳人才子小说、私案小说及纯剧之内,对于“推出午门斩首”之说就不足为奇了。  这阐明此种情节的发生跟传播,仅仅是在明清二代。
   然而,“推出午门斩首”这一说辞不存在,不代表午门就从未产生过行刑的事例。明朝历史上确切是有不少官员曾被拿在午门答罪,也确曾有不少官员死在午门之外。

2018-02-19

35 0
应该是斩首的时间,而不是斩首的地点!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