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电子数码 手机/通讯 手机使用

谁来榨干智能手机“暴利”?

全部回答

2018-02-03

45 0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井喷”行情,但是稍微上点档次的手机动辄两三千元甚至更贵,令不少渴望体验新鲜事物、希望无线畅游网海的人望而却步。然而,智能手机真的要那么贵吗?揭开智能手机的价格外衣,您可能要惊呼“暴利”了。
    以苹果公司最新款的iPhone 4S为例。  据去年11月12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苹果英国官网上标价499英镑(约合5085。09元人民币)的iPhone 4S,其成本价仅112。
  89英镑(约合1150元人民币),溢价比超过400%。刨去运送、软件、申请准许证和版税上的花费,一部iPhone 4S的利润至少有370英镑(3770。  51元人民币),足够以成本价再买3部iPhone 4S!  高利润,不止苹果一家。
  三星、MOTO、索爱、诺基亚乃至国产厂商“中华联酷”,他们哪一家稍微上档次的智能手机,价格“亲民”?这很让人生疑,为何在行业竞争如此惨烈的情况下,知名终端厂商之间却好似保持着一定的默契,迟迟不肯放开智能手机的价格空间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上述厂商大多还背着两大“包袱”:一是还在生产为数不少的非智能手机,如果智能机价格下调过快,无疑将让非智能机没有市场,已经建成的生产线会从“印钞机”变成“一堆废铁”;二是与传统渠道合作广泛,而传统渠道受经销商、渠道、人力成本等各环节影响,销售价格通常较高。
      因此,要想真正榨干智能手机的“暴利”,靠传统厂商绝对不行,必须要有“轻装上阵”的“新势力”才行!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小米一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通过独具匠心的网络炒作以及雷军的个人魅力,小米未面世已激起千层浪,“好奇”驱动了不少人的购买欲,而只走网络直销模式,则让小米降低了渠道成本。
    然而,小米却有着不可回避的短板——高额的研发费用,必将分摊相应的成本,只能靠“代工”拿别人的货,生产环节成本自然无法做到最低。  就在将小米排除在外之后,一条“新闻”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2011年8月,“芯片大鳄”美国高通公司与青橙达成协议,后者成为其在中国排名前三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获得高通从价格、研发、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以此全线拓展大众智能手机市场。  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无线半导体供应商,占据着智能手机芯片市场高达41%的份额。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橙还是个陌生的名字,为什么高通会选中它?其实,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已经生产销售出了近1亿部手机,与手机各个环节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上海、西安、深圳建成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和研发所,在上海、惠州两地有大型工厂。
    尽管这些手机上可能贴着一些更加知名的品牌,但是它们确实是青橙生产的。也许,高通正是看中了青橙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与高通合作的优势毫无疑问是巨大的,青橙获得了其他厂商难以企及的独占优势。
  不受高额专利费、研发费和生产费用的制约,再加上没有传统手机厂商的的两大“包袱”,这些都将对青橙击穿智能手机的价格底线起到极大帮助。    从理念上来说,青橙不是简简单单地卖硬件,而是通过与各类移动互联企业合作,通过后向收费等模式,进一步拉低手机价格。
  在营销上,青橙则依托日益崛起的电商渠道,甚至考虑战略合作、植入终端等方式激发电商积极性,降低渠道利润,将售价降到极致。  是时候还消费者一个真实的价格了!。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电子数码
手机使用
手机/通讯
MP4/MP3
照相机/摄像机
手机/通讯
手机使用
手机购买
通讯服务
手机使用
手机使用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