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古代科举考什么内容?

全部回答

2010-06-07

0 0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和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统治阶层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
  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  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墨义 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  在一张卷子中,这类题目往往多达30至50道。口试则是口头回答与墨义同类的问题。 ▲帖经 帖经,有如现代诗卷的填空与默写。
  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 ▲策问 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  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
   ▲诗赋 诗赋,唐高宗永隆二年(681)有人认为明经多抄义条,议论只谈旧策还是表现不出真才实学,建议加试杂文两篇(一诗一赋),于是开始了诗赋考试。 ▲经义 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
    如果说策问还有考生发挥的余地,经义便已经无所谓个人的思想,考生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自宋朝开始,经义取代帖经、墨义,而明朝就干脆专考经义,读书人真正走进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
   。

2010-06-07

747 0

    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  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
  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
  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   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

2010-06-07

736 0

写文章,对什么什么的看法,和作诗 欢迎登录这个 ,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的所爱。看看这个网站上的吧,没准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