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求职就业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是一场辩论会。要求的答案是先择业

全部回答

2009-04-06

0 0
从现实就业难的情况看,一般人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先就业,积累一定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能力和特点的职业,再决定择业。 不是每个人进入社会都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很多人在大学里想象自己的职业,跟实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对比,往往大相径庭。 择业,必须建立在一定社会经验的基础上。

匿名用户

2019-06-24

0 0
    美国哈弗大学曾进行过一个长达25年的实验研究,实验选取了一群智力、年龄、学历、环境等条件相近的年轻人作为样本,做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调查发现,他们当中,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仅10%。
  没有目标的人占27%,剩下的60%则是有大致模糊目标,占比最大。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就大学毕业了,疯玩四年,懈怠学习,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这是许多大学生的常态。
  刚毕业的他们对社会、行业、职业的不了解,甚至对自己也没有足够了解,想择业但定位不清,想就业却目标模糊,于是乎就业难的问题猝不及防地就出现了。 诚然,“先就业,再择业”已成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觉得最合适的选择,同时也是社会及家庭比较认同的就业方式。
     先就业既可以帮助毕业生缓解生活和就业压力,给他们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还能通过积累职场经验,避免在简历上留下空窗期。 小编的一个朋友辛辛,新闻学专业,2017年毕业。
   临近毕业,她才知道自己专业对口的纸媒已是夕阳行业。毕业后如果进电视台,要是没编制的话,待遇低、工作还累,连导师都不建议;而去杂志社,比起文学类的专业技能,招聘方更重视杂志内容所定位的行业知识。
    最后她只能在江门选择门槛较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工作。 工作两年后,辛辛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竟然是编剧。但经过多番的入行尝试,却发现要转行实在太艰难了:专业不对口,没有作品,没有项目经验,几次奔波,却连门都进不去。
   纵使经过多番择业转行的失败,辛辛却并未放弃理想,她认为目前虽然未能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但能在现有的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与能力,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找一份工作不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却不易。
  大学生们在校时应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避免自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一次次地错失机会。 人生不打无准备的仗,除非你压根儿就不想打这场仗。所以,就业再择业或择业再就业都无对错,职场本身就是自我成长的战场,做好职前规划才是硬道理。
     1、择业先择行业 应届生们如果不清楚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可以先确定想要从事的行业: 1)认识自己,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挖掘想要达成的目标; 2)确定方向后,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 3)岗位认知,利用互联网获取行业资讯,可以在企业官网或人才网站了解到各岗位的职责及要求;可以加入行业或职场社群,为求知己知彼! 4)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评估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并适合从事这份职业。
     5)一旦认定了职业,对相关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要趁早进行学习掌握。 2、择业的先期准备 刚毕业一两年,如果想跳槽或者转行: 1)千万不能裸辞。先存够至少三个月到一年的生活费,确保择业后的不稳定期,或者在低收入的状态下能有足够的生活费,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
     2)好好武装自己。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想要应聘岗位所需的技能。同时也要优化简历,可以的话,准备一份作品或者其他与行情、公司产品相关的分析报告或者方案。打好面试稿,搜索网络上这个岗位的面试经历分享,或者网友总结的相关面试题作参考,预先写下问题的回答并修改。
   3)设定一个转换期限。  转行是一个未知的挑战,什么时候能成功,无人知晓。但需要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会非常多,在等待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感。为自己设定一个心里承受底线,譬如设定一段时间内可以被多少家公司拒绝,以降低转换期的焦虑与压力,若是期间有进展,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
   4)转行要趁早。年轻意味着失败的成本相对较低,转行失败还能回到原本的职业上,或者继续寻找新的行业。  转行即是转型,意味着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需要重头开始,早点转行,或许能早一些适应新行业,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增强不可替代性。
  

2009-04-05

89 0
先择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行业,可以增加自己的行业经验,行业能力,避免把精力浪费到不必要的其它工作,干一行就要专一行就是这个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求职就业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时事政治
宗教
求职就业
求职就业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