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如何养山鸡

比较容易赚钱,如何养山鸡,

全部回答

2008-12-24

0 0
    养殖山鸡基础知识 一、山鸡基本习性常识 A、山鸡的外形特征: B、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有随季节变化小范围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天栖于海 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的灌木丛中,秋季迁转到海拔低的避风向阳处。
   C、山鸡的食性: 山鸡的食性很杂,喜食植物的嫩叶、种子、果实等以及豆类、谷类,也食昆虫 。   D、山鸡的生理习性; 山鸡的翅膀飞行能力差,不善于飞行,往往几次起落便不能再起飞,只是 善 于奔走,跳跃。
   E、山鸡的繁殖习性: 山鸡10-11个月可达性成熟,并开始繁殖,山鸡繁殖高峰期在5-6月,年产蛋两 窝,每窝10-15枚,蛋重25-28克,多呈浅黄色椭圆形。   二、投资山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A、山鸡场舍的准备: 在禽类养殖中,山鸡项目在场舍投资可算上较大的。
  从科学节省的角度,种鸡 应才取平养、商品鸡最好采取网笼。 平养种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水干燥、背风向阳、无污染源、交通方便又不 近村庄、厂矿,较为清静并有生卫水源和电源的地方。
    每间鸡舍以32平米为宜 ,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米,宽8米、高2米以上,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每 间舍场之间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分隔,上有防飞网。 笼养商品鸡场舍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旧厂房、库房改造。
   B、山鸡笼具的准备: 笼养商品鸡的笼具市场没有定型笼购买,可按鸡笼,也可按鸽笼,各养殖场可 根据实际结合当地资源自定。   准备用具:一是孵化器,可用家鸡电力孵化器;二是育雏设备有育雏架、育锥 笼、电暧气、育锥伞等。
  三饲养用具如食槽、水槽。 C、养山鸡技术的准备 山鸡养殖技术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掌握孵化、雏期保温、啄癖、叨蛋、配群、 饲养等多方面技术,需要有专职人员负责。  特别是孵化技术,如养殖场不能自 我解决孵化问题,在商品销售竞争中很难有利可图。
  这就要不断学习养殖技术 。为帮助养殖总结经验本网开设了“山鸡知识讲座”和“山鸡技术文荟”栏目 ,可能给养殖户有所帮助。 D、养山鸡饲料的准备: 山鸡系杂食性禽类,饲料十分简单,同于家鸡。
     E、山鸡防疫准备: 引进山鸡苗要注意防疫,需按日龄用马立克氏、传支、新城疫、法氏囊苗等。 F、山鸡购种的准备: 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种货源,掌握选择有关的基本知识,要坚持到有 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 原则,购买好种苗质量。
     三、饲养管理山鸡基本知识   A、山鸡雏期养殖管理技术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 好加5%葡萄糖或0。
  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 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  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 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
  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 ,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 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 ,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
  相 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 度,增加水、食槽数。  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 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 ),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 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  应经常通 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 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
  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 ,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
    3 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 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B、山鸡成期养殖管理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  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 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 体重。
  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 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 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
    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 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 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 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 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具体 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 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 ,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 。  为 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 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 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 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

2008-12-24

409 0
    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雉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雉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雉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雉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雉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
  雏雉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雉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  所以育雏鸡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时(如各种声响、黑暗、强光、各种颜色等),应在雏雉出壳30小时内输送给雏雉鸡,建立对这种刺激的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会引起恐惧而四处逃窜。
  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  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
  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雉鸡育雏比家鸡难度大,要求高,刚出壳雉鸡体小娇嫩,必须提供完全符合雉鸡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   1.严格保温 温度是雉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
    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雉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育雏温度随着雏雉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雉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湿度 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适宜的育雏湿度见表2—7。   育雏湿度过大,雏雉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雉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3.密度 育雏雉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雉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雉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  因此,应按时调整雏雉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雉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4.光照 雏雉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雉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雉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5.及时断喙 雉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
  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雉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雉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6.初饮 雏雉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雉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7.开食 在雏雉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雉鸡采食。  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
  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 雉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雉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雉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雉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到3月龄时雄雉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雉鸡可达到成年雉鸡的75%。
    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日后商品雉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雉鸡性能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同样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1.饲养方式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雉鸡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此期间雉鸡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雉鸡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雉鸡繁殖性能提高。
  在雏雉鸡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雉鸡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死亡损伤,应将雉鸡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雉鸡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雉鸡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雉鸡进行散养,为防雉鸡受惊飞逸,可在雉鸡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雉鸡两侧翅膀的最后一个关节。
  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雉鸡脱温后即可放养。  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雉鸡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雉鸡育成期的快速生长。
  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雉鸡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饲养管理   (1)饲养 5—10周龄的雉鸡每天喂4次以上,11—18周龄,每天喂3次。  饲喂时间应早晚2次尽量拉开时间间距,中间再喂1次,这样就可避免夜间空腹时间过长,切忌饲喂不定时,饲喂量时多时少,雉鸡饥饱不均。
  在饲养过程中,必须给雉鸡不间断地供给清洁饮水。   (2)转群 雉鸡胆小敏感,易受惊吓。因此,在雉鸡转群前,要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以便分群饲养管理,达到均衡生长。  同时,雉鸡由育雏笼养转到育成舍平面饲养,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使得雉鸡精神不安,惊慌万状,易在舍内四角起堆,互相挤压,造成局部密度过大,特别是夜间,天气较凉,雏雉鸡更易扎堆,造成死亡。
  为避免压死雉鸡,应在四处墙角用垫草垫成30度角的斜坡,将垫草踏实,这样雉鸡钻不进草下,减少了挤压的伤亡。  在转群的前2—3天内,夜班人员要随时将挤堆的雏雉鸡及时分开。   (3)驱赶驯化 在网舍饲养条件下,在转群的1周内,将雉鸡关在房舍内,定时饲喂,使之熟悉环境及饲养员的操作动作等,建立条件反射,使之不怕人,愿意接近人。
  在天气暖和的中午可将雉鸡赶到室外自由活动,下午4点以前赶回房舍。  1周后,白天将雉鸡赶到网室运动场自由活动,晚上赶回房舍。如遇雨天,应及时将雉鸡赶回舍内,以防淋雨感冒,待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后,就可以昼夜敞开鸡舍门,使雉鸡自由出入。
     (4)网养密度 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如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则每平方米3—5只,雉鸡群以300只以内为宜。  11周龄每平方米3—4只,将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每平方米为1.4—2.5只,按雌雄分群饲养,每群100—200只。
   据报道,育成期饲养密度直接关系到体重发育、羽毛完整、疾病流行。饲养密度与雉鸡尾羽生长和长度呈反比关系,饲养密度为2只/米2时,背羽和尾羽生长良好,无光背和尾羽损伤。  饲养密度为4—5只/米2时,背羽生长良好,但尾羽多有损伤,部分尾羽长不出。
  饲养密度8只/米2时,虽然体重仍能达到上市标准,但光背雉鸡增多,尾羽受损,基本上长不出来。因此,要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在4只/米2以下,保证羽毛特别是尾羽的生长。争取好的市场售价。   (5)光照 如果留作种用的雉鸡,应按照种鸡的光照要求,分别对雄、雌种用雉鸡适时达到同步性成熟来管理。
    对于肉用雉鸡,采用夜间增加光照来促使雉鸡群增加夜间采食、饮水,提高生长速度和脂肪沉积能力。 (6)日粮营养 在夏季天气酷暑和冬天寒冷时,应提高雉鸡日粮的能量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证育成期的生长发育所需。
     (7)卫生防疫 在雉鸡的育成期间,应将留作种鸡所应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网室平养,应预防球虫病和禽霍乱,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种用雉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青年雌雉鸡到10月龄可达到性成熟,雄雉鸡比雌雉鸡性成熟晚1个月左右。
  种用雉鸡饲养和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健壮的种雉鸡,使之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种蛋。种雉鸡饲养时间较长,可分为繁殖准备期(3—4月)、繁殖期(5—7月)、换羽期(8—9月)、越冬期(10月至翌年2月)。
       1.繁殖准备期 此时天气转暖,日照时渐长,为促使雉鸡发情,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相应降低糠麸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活动空间,降低饲养密度,每只种雉鸡占饲养面积为0.8米2/只左右即可。
  整顿雉鸡群,选留体质健壮、发育整齐的雉鸡进行组群,每群100只左右。  此期还应整顿鸡舍。网室地面铺垫5厘米的细沙。在雉鸡舍较暖处设置产蛋箱,箱内铺少量木屑,产蛋箱底部应有5度倾斜,以便蛋产出后自动滚入集蛋槽,避免踏破种蛋、污染种蛋和啄蛋。
  运动场应设置石棉瓦挡板,以减少雄雉鸡争偶打斗和增加交尾机会。   此期管理工作重点:   ①做好产蛋前的种鸡全部防疫工作,在雉鸡开产后最好不做任何免疫接种。  做好鸡舍环境清洁卫生工作,以防疾病发生传播。
     ②加强对产前雉鸡的饲养管理各项工作,结合免疫接种工作,对种雉鸡群进行调整,如未断喙种雉或断喙工作做得不好的,在此期要进行断喙,以防啄肛、(‘臽’加‘鸟’)蛋行为。   2.繁殖期 雉鸡在繁殖期由于产蛋、配种,需要提高蛋白质水平,并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地产雉鸡一般在4月15日左右开始交尾,雄雌比例为1:6—7。雌雉鸡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产蛋。美国七彩雉鸡于3月20日左右开始交尾。产蛋期的地产雉鸡,应在4月15日左右将日粮改为繁殖日粮,美国七彩雉鸡则于3月15日更改日粮,此期采食量逐渐增加,对日粮营养水平的要求也增加。
    为保证较多的种蛋受精率和种蛋合格率,要求日粮营养全价,配方稳定,不能经常变换。   繁殖期日粮特点和要求如下:   (1)蛋白质水平 一般达到21%以上,尤其高温季节,要稳定平衡,高品质地供应全价日粮。
     (2)日粮配制 ①鱼粉占10%—20%,国产鱼粉在日粮中占10%时,则不需要加食盐;②饼粕类饲料占日粮20%—30%,一定要喂熟的;③酵母在日粮中比例为3%—7%,酵母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添加剂饲料,用酵母时,可适当降低动物性饲料的比例;④雉鸡对脂肪的需要量比家鸡高,当雌雉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在日粮中应加入2%—3%的脂肪;⑤此期青绿饲料应占饲喂量的30%—40%,如青饲料不足时,应补充维生素添加剂;⑥日粮钙水平应提高到2%—3%。
       繁殖期的管理工作:   种雉鸡的饲养管理工作,重点是促进种雉鸡的繁殖性能。此外,还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创造一个安静的产蛋环境,抓鸡、集蛋要轻、稳,做到不惊群,保持此期群体的相对稳定。
  勤捡蛋,减少破损蛋。防止(‘臽’加‘鸟’)蛋、啄蛋现象的发生。及时清除破损蛋,避免形成食蛋癖。   3.换羽期 产蛋结束后开始换羽,为了加快换羽,日粮粗蛋白质要适当降低。同时,在饲料中加入1%的生石膏粉,有助于新羽长出。
  此期应淘汰病、弱雉鸡及产蛋性能下降和超过使用年限的种雉。留下的应将雌、雄雉鸡分开饲养。 4.越冬期 此期应对种雉鸡群进行调整,选出育种群和一般繁殖群。  对种雉鸡进行断喙、接种疫苗等工作,同时做好保温工作,以利于开春后种雉鸡早开产、多产蛋。
     雉鸡场的建筑与设备   (一)场址的选择 雉鸡场应选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但又要考虑到饲料、产品运输问题。
    要有清洁的水源,水质不被污染。要有可靠的电源,不仅维持正常的光照,尤其孵化、育雏及自动给料更不可缺少电源。   (二)雉鸡场建筑布局 应划分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中根据主导风向,按照孵化室、育雏室、育成室、成雉鸡室和种雉鸡室的顺序排列。
  非生产区包括职工住房及其他服务设施。  应与生产区有300—500米的距离。家属区严禁饲养动物、家禽。   (三)主要建筑 1.生产用房 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雉鸡舍、种雉鸡舍等。
  2.供应用房 饲料加工间、储藏仓库。 3.行政用房 进场消毒室、办公室、更衣室、兽医室等。 4.生活用房 宿舍、食堂、休息室。     (四)主要设备 雉鸡场应根据具体鸡场规模、资金情况来决定。
  现代化大型饲养场力求设备完善、机械化程度高。小型个体养殖场则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前期投入,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孵化机和出雏机 根据本场种雉鸡的饲养量,合理选择配置孵化机和出雏机。
       2.照蛋器 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制做。   3.笼式育雏设备 有依靠育雏室温度调节的单纯育雏笼,也有自带供温室的电热育雏笼。   4.饲槽和水槽 有金属或塑料制成,也有木制。
  悬挂在笼壁外,随雏雉鸡年龄调整高度。   5.产蛋箱 木制的或笼养,箱底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种蛋的滚出,置于暗处。     6.饲料加工设备 大型养雉鸡场应自己配置饲料加工设备,如饲料粉碎机组(附带搅拌设备)。
   雉鸡的销售   雉鸡生产是季节性生产,生产周期较肉鸡长,价格也较高,雉鸡的加工及销售也有季节性和批量性。   1.销售季节 雏雉鸡经4—5个月的饲养,雌雉鸡体重达1千克,雄雉鸡体重达1.3—1.4千克以上的体重即为成熟体重。
    雉鸡肉味道鲜美则与温度有关。当入冬以后,低温天气持续1周以上时,雉鸡体内脂肪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后,雉鸡肉味才鲜美。所以,雉鸡的加工、销售多在冬季进行。我国食用雉鸡销售旺季是元旦至春节期间。
  主要用作礼品互相赠送。出口雉鸡不受季节限制。种蛋、种雏雉鸡销售旺季为每年4—7月。  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多数人愿购买5—6月份的雏雉鸡或种蛋。种用成雉鸡的销售多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2月份。
     2.上市规格 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上市规格。只有市场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的不成文的规格如下:   (1)活雉鸡 要求嗉囊无积食,皮下脂肪良好,发育完善,羽毛完全,美丽鲜艳。  雄雉鸡活重1.3千克以上,雌雉鸡体重1千克以上的健康雉鸡。
  活雉鸡中由于互相啄斗造成的无尾雉鸡,多作降级销售。 商品活雉鸡,一般以雌、雄配对出售,销售部门有制作铁丝网式、纸板式的礼品盒,印有“野味珍禽”、“礼品活雉”销售,即方便购物者又可成为销售广告。
     (2)白条雉鸡 白条雉鸡主要出口日本,要求半净膛,雌雉鸡900克以上,雄雉鸡1.1千克以上。  外形丰满,腿围粗,屠体皮下有一定的脂肪膘度,无伤痕、青斑、红紫斑、皮肤完整,表面无羽毛及羽锥残留。
     (3)种蛋 适宜做种用的雉鸡蛋,蛋壳色以橄榄色及褐色为标准,蛋形指数1.25—1.35之间,蛋重25—35克。   (4)种雏雉鸡 体质健壮,趾爪平伸不弯曲,喙和足有光泽,脐部收缩良好,叫声宏亮,血缘系谱清楚,来源于无白痢、结核、马立克氏病、球虫病、肝炎等病史的种雉鸡群。
    雉鸡的加工利用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1.白条雉鸡的加工 目前白条雉鸡的屠宰加工多为手工或半机械操作,采用口腔放血法,外形美观,完整,放血比较完全,表面无刀痕。 口腔放血→浸烫→脱羽→摘除嗉囊→净膛→屠体冷却→贮藏(-20—-30℃)。
   2.全羽冷冻雉鸡的加工贮藏 加工全羽冷冻雉鸡,要求雉鸡羽毛完整,背羽无脱落,尾羽齐全,羽毛有光泽,无污染。     雉鸡副产品有羽毛、皮张、粪便、血、肠、骨等。   1.羽毛 雉鸡羽毛具有质地轻软、富有弹性、防潮保暖的特点。
  可加工成羽绒服装、床垫、座垫、睡袋、被套等,正羽可加工成精美的工艺装饰品,一般每只雉鸡可产羽毛130—200克。   2.制作标本 制作雉鸡标本主要是利用雉鸡的皮张,通过加工提高雉鸡的利用价值。
       3.粪便利用 雉鸡粪便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经发酵加工后,用来作牛、羊、猪等家畜的饲料,也可以经堆肥,发酵后用作农家肥料。   1、白痢病:雏山鸡1月龄前最易发生此病。
     症状:病雏衰弱怕冷,相互拥挤堆于热源周围,怕光、闭眼垂翅、精神不振,饲料减少、饮水量增加,垫料很潮湿,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特征是拉灰白色粘液,带有泡沫样的稀便,并糊满肛门周围羽毛。
  解剖直肠,内壁有血丝及石灰样块,部分有腐烂现象。   治疗:按雏鸡公斤体重计算用药,痢特灵每次每公斤7。5毫克、氯霉素每次每公斤50毫克,同时加入适量的VBCO、VC均匀混合于2小时内食完的饲料中,一天2次,连喂5天,停3天,再喂3天。
    注意:痢特灵、氯霉素均难溶于水,加入水中会沉淀,雏鸡摄入后易导致痢特灵中毒。   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种蛋须来自于净化后的种禽场,而且对当天收集的种蛋及入孵前和出雏前要进行消毒,这就要求购种者须到管理严格、技术力量过硬的规模大种禽生产场家去购买,才能确保养殖效益。
    同时打扫雏鸡舍,保持清洁,垫料干爽,及时分群,减少密度也很重要。在育雏期间,水中添加0。1%的土霉素,也有一定的效果。   2、球虫病:20-60日龄小山鸡在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较易得此病。
     症状:病鸡精神不振,怕冷集群,但不打堆,羽毛松散,翅膀下垂,嗉囊膨大软如球,饮水、饲料均减少,粪便特征是拉果酱样或带血丝的粪便,有恶臭。     治疗:每只雏鸡每次用3000单位青霉素放入水中(注意:饮水须在2小时内饮用完,以防青霉素水解,减低疗效),每天2次,氯丙呱每公斤料加3片,每天2次,连用7天。
  ,一般第2天即可见效。   预防:雏山鸡从2-3周龄开始,用痢特灵5-10毫克/千克/日分2次配料,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     以上2种疾病发生期间要加强护理,发现弱、病雏及时隔离,加强保温,另加8%葡萄糖于水中,促进体质恢复,提高成活率,实践证明效果卓著。
     3、啄食癖:啄食癖是指鸡之间互相啄叨或群鸡集中啄叨一只鸡,大、中、小鸡都会发生,若技术跟不上几乎每批都可发生,如不及时解决损耗会较大,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常见恶癖有啄肛癖、啄趾癖、啄毛癖、食蛋癖等。
  常见原因: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采食槽位不足、垫料潮湿、通风不良、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或氨基酸不平衡都可产生啄癖。在育雏期的雏鸡最易发生啄癖,成年母鸡在交配后或在窝外产蛋肛门外翻时,被其它鸡啄破出血,易被群鸡啄造成伤亡。
       啄趾癖一般发生在育雏最初几天,雏鸡足趾皮薄,血管明显,最易引起互相啄趾,严重时可导致10—20%死亡率。   食毛癖常发生在高产母鸡群互相啄食羽毛或自食羽毛。
  啄尾羽出血后,易引起啄尾症。   食蛋癖是在母鸡刚产下蛋,鸡群争相啄食或啄食自己生的蛋,其原因多是鸡饲料中缺乏钙和蛋白质,产软壳蛋或薄壳蛋弄破后易形成食蛋恶癖。     防治:1、减少密度;2、增加青饲料,特别是雏鸡在2日龄后,每2—3小时投放一次细嫩的青菜,让其采食;成年鸡用稻草或青草作为垫料让其啄食,这也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有效手段;3、增加6—8%蛋白质或2%羽毛粉;4、雏鸡可减少光照强度;5、饲料中加入2%芒硝(Na2SO4);6、做好断啄工作。
    以上措施综合运用,非常有效。一旦发现啄癖,应及时捉出被啄鸡,涂上紫药水,另外隔离饲养,投喂几天的抗生素,即可痊愈。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生物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