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黄金周的由来?

全部回答

2005-04-26

0 0
    黄金周分别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春节、劳动节和国庆三个节日之每个节日的连续七天休假。国庆七天休假称为“十·一黄金周”,劳动节七天休假称为“五·一黄金周”;相对于其它公休假期,“黄金周”又被称为“ 长假”,通常冠以节日名称,分别为“五一长假”、“国庆长假”和“春节长假”。
     背景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 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新年 为“全体公民假日”,其中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为三天,元旦为一天;还规定这四个属于“全体公民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2000年国庆放假开始,对国庆、春节和劳动节这三个节日的休假时间进行了统一调整,移动节日前后的二个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这样共计7天时间。  自此实行这种休假制度以后,每逢这三个节日的休假称为“长假”,通常前面冠以节日名称。
   目的 “长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动“假日经济”,通过长假启动内需、创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于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就是商业消费的集中时间,七天长假更是旅游、交通和商业集中时段,相对于商家赚钱的商机,媒体称为“黄金周”。
     黄金周的旅游消费价格上浮20%以上; 2000年第一个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达5500万人次; 2002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各地共接待旅游者8210万人次。
   。

2005-04-27

57 0
无厘头的由来。 法定只有三天的假期,非要再挪两个双休日过来,冒充“黄金周”。 老百姓是平白多休息了一天了?搞得节前节后都紧张。 最无耻是的,国家竟然大肆鼓励全民在此期间集中、突击消费,制造繁荣假相。 到底是谁的“黄金周”,是谁制造了它?利用了它??享受了它???

2005-04-26

53 0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  据有关统计,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
        2000年春节7天假期,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成;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    2000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旅游收入181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
        第五个“黄金周”是2001年春节,在这7天中全国共接待游客44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8亿元,人均花费支出为441元。    2001年“五一”黄金周,全国接待旅游者达到创纪录的7376。
  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