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哪个朝?

全部回答

2005-04-24

0 0

    隋朝。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由来: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爵位和官职是世袭的,大夫以下的低级职务才是挑选士来担任的。
  西周的士是贵族的最低层,是军队的骨干,是武士的通称。选士的基本方法是乡里来荐举,就是所谓的乡举里选。  被乡里荐举出来的人叫秀士。秀士由诸侯贡献于天子,入大学学习。学成以后,天子考试其射艺,然后授予官爵。
   战国时期的士,主要指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与西周的武士有所区别。士的来源有推荐、自荐等不同的途径。能否大胆使用有才干的士人担任重要职务,是各国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汉代对士人采取培养和使用的政策。京师开办太学,由郡国选送博士弟子入太学学习,由太常选拔。然后据考试优劣授予郎中、文学掌故等官职。
  选士的另一条途径是察举,即由公卿、列侯、郡国守相等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  察举的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秀才、孝廉、明经等。汉代的察举,实权掌握在公、卿、守、相手里,所举的科目,又以道德品行为重,考试虽间有使用,但不受重视。
  此种方法易产生流弊。第三条途径是征辟。某些有名望的士人,皇帝不经荐举,直接征聘,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侍从左右,备顾问。   魏晋以后,察举制度发展为九品中正制,即将察举的对象分为九等,政府按等录用,叫做“九品官人法”。
  中正,是推选朝官中有声望的人,担任州、郡的中正,负责对士人品级的评定。九品中正制初实行时,继续贯彻曹操“唯才是举”的原则,评定人物主要看才能,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大小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命,选士既不须州郡的荐举,也不经中正的评定,而是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
  这便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唐代继承并大大发展了隋代创置的科举制度。  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科目。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应试者以明经和进士二科最多,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当时人所重视。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一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并送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的通称举人。
  考试合格的,州县长官要设酒招待,叫“鹿鸣宴”。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也叫礼部试,因礼部试在春季举行,所以又叫“春闱(wéi)”,闱是考场的意思。  参加进士科考试,被称为“举进士”,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习惯就称为进士。
  举人、进士、秀才在唐代几乎是同一个含义,与明清时的意义不同。常科考试及第以前的士人,身份是平民,称“白身”、“白衣”、“布衣”等。科举考试合格叫“及第”、“擢第”、“等第”、“登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或“状头”。
    科举及第以后,就叫有了出身,也就是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新进士要在曲江亭子聚会游宴,叫做“曲江会”,又叫“探花宴”。游宴后,要在慈恩塔下题名,称作“题名会”。孟郊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常科及第后,还须再经吏部考试,叫做“释褐(hè)试”,又叫“关试”,考试合格,才能授官。  凡通过吏部考试的,均发给授官凭信,称为“告身”。 从武则天开始,又有武举之设,由兵部考试。
   宋代对科举制度作了不少重要的改革。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
    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  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
  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辽代的科举制,专为汉人而设。考试分乡试、府试、省试、殿试几种。   元代科举考试,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开,重经义而轻诗赋。
   明清是科举制度极盛的时期,也是走向衰亡的时期。明清科举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科举必由学校,进学校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明清学校有两种:国学和府、州、县学。国学是中央一级的学校,府、州、县学是地方学校。国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贡生是由府、州、县学的生员中选贡的,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
  清代的贡生有六种: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前五种算是正途出身,总称五贡。  府、州、县、卫设立的学校,一般称为郡县学,也称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别称庠生、秀才、博士弟子员,俗称秀才。
  这是功名的起点。明清正式的科举考试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又称大比,因考试期间定在秋季,故又称“秋闱”。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会试在乡试后一年举行,考中的称贡生,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同年举行,应试者为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录取分为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为鼎甲之首,别称鼎元;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都称传胪。
    进士榜都用黄纸书写,所以叫做黄甲,一般也称为金榜,中进士称为金榜题名。明清的乡试和会试,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要求代圣人立言,结构要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这种文体称为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
  八股文形式死板,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进士、监生、举人,可以按不同情况授予一定的官职。  秀才不能授官,但是可以被聘为长官的幕僚。 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他为世家大族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保证,堵塞了庶族地主做官了道路;②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人数比士族多的庶族地主,经济实力日渐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的愿望越来越强烈;③世家大族操纵地方政权,称霸一方,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极为不利。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合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为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逐步实行了适应新形势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这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
   沿革: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废九品中正制,开科考,但没有形成制度。  ----隋炀帝史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式。
   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 ①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扩大了唐朝得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③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消极作用:科举制也造成使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

2005-05-09

313 0

隋朝

2005-05-05

316 0

正式形成于隋朝,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005-05-05

330 0

隋朝 一直到元朝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废除科举制度 元朝第2个皇帝重新开取科举 一直到清朝灭亡

2005-05-02

347 0

     科举制度源于隋代,兴盛于唐代,它是唐朝选拔官吏的极重要的手段。因之,作为科举应试的方法,在唐代也就有了比较空前完善的发展。表现为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
     “帖经”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现在的填空题。     “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考生只要熟读经文和各类注释文字就能回答,它一般有两种形式,如果考生用笔来回答问题,就称之为“墨义”,若以口来回答就称为“口义”。
     “帖经”、“墨义”由于简便易行,一般在应试时常常要问三五十条,更甚者问至一百条之多方可通过。     “策问”是比帖经、墨义高一层次的考试方法,大概与现代的论述题相近。
  因为各科去选的最后裁决,差不多都是看重策问,所以它显得非常重要。简单说来,策问的方法就是主考设题指事,由考生作文章,题目的范围一般有人事政治,称为方略策和时务策等。   “诗赋”是为克服考生存在的多背诵经义和旧策,而乏真学实才的现象,在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
    即在经义策问的基础上加试一诗一赋,当时称“帖诗”。后来在进士科的考试偏重诗赋,往往发生帖经不及格,如果诗赋好也可以通过。从客观上来说,这种应试方法对唐代诗赋的兴盛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偏重熟记,有的侧重议论,诗赋又重文采。  在使用方法上具有灵活性,在考试中参互运用,既可考查学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唐代科举考试中把这些方法制度化、固定化,是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好方法,有其合理的因素。 。

2005-04-24

329 0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