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领导班子评价请帮忙简单写下
一,评价领导干部要政德政才政绩还要政声
2006年08月15日 09:41:38 来源:北京日报
评价领导干部,不仅要看政德、政才、政绩,还要看政声。记者日前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本市对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时,正在着手运用一些评价的模型来分析干部的工作价值观,注重运用公众调查手段考察干部的政治声誉,以解决好群众公认的问题。
政声评价,实际上就是考察干部的群众公认度,考察干部的政治声誉,即在群众中的口碑。此外,市委组织部还注重对干部的政德评价,其核心是工作价值观评价。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在着手运用一些评价的模型来分析干部的工作价值观,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二,...全部
一,评价领导干部要政德政才政绩还要政声
2006年08月15日 09:41:38 来源:北京日报
评价领导干部,不仅要看政德、政才、政绩,还要看政声。记者日前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本市对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时,正在着手运用一些评价的模型来分析干部的工作价值观,注重运用公众调查手段考察干部的政治声誉,以解决好群众公认的问题。
政声评价,实际上就是考察干部的群众公认度,考察干部的政治声誉,即在群众中的口碑。此外,市委组织部还注重对干部的政德评价,其核心是工作价值观评价。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在着手运用一些评价的模型来分析干部的工作价值观,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二,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
时间: 2006-10-11 8:51:45 作者:陈梦晖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评价一个人是否德才兼备,主要看他的工作过程和结果。
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的人,都难有政绩。衡量一个领导干部德与才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政绩。坚持用人看政绩,这样公道、科学,群众服气,也可以避免发生大的偏差。但面对现实中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政绩”,我们要科学甄别,客观评价,合理采信。
口碑评议政绩。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是干部政绩的受惠主体。无论领导干部如何自称为单位的发展、事业的进步作了多少贡献,取得了多少成绩,最终都要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个最客观、科学、公正的“天平”称量。
如果绝大多数群众交口称赞、由衷认可,并能真正道出个一二三来,这样的政绩才真实可信。因而选用干部不是简单的“演讲赛”,而是严肃的“听证会”。
成本核算政绩。经营讲究成本,干部政绩同样要计算成本。
从政绩所付出的代价中,我们可以掂量出政绩的真正分量,衡量出政绩的实际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能检验出政绩的创造者有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有没有情为民所系的忧患意识,有没有利为民所谋的责任意识,有没有权为民所用的廉政意识。
只有牢固树立了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才会时时注意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才会处处做到俭以养廉、俭以养德,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事业、改善群众生活上。只有远离了奢侈浪费,真正源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惠及长远的政绩,才是当今国之所需、业之所需、民之所需。
实效考量政绩。政绩应是经得起实证、可以被感受的成效,只要不是写出来的“数字工程”,吹出来的“泡沫工程”,“秀”出来的“面子工程”,注出来的“水分工程”,政绩自然能被上级看得见摸得着,自然能被群众说得清道得明。
因此,考量政绩,既要看造福当今,又要看惠及长远;既要看发展局部,又要看利及全局;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的全面进步;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
只有谋近虑远、顾此及彼、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工作实效,才是体现爱民思想、展示为民水平、反映利民能力的真政绩。
条件类比政绩。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绩,要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既要看现在实绩的大小,也要看前任打下基础的厚薄;既要看近期作为,又要看长远影响;既要看显性成果,又要看潜在成效;既要看个人付出的努力,又要看集体作用的发挥;既要横向比较实绩的轻重,又要纵向比较实绩的分量。
尤其要充分考虑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件和外部环境,如自然资源的丰乏、地理位置的好坏、政策支持的多少,都会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对一个班子和干部的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地方与地方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由于分工不同、职能职责不同、运作方式不同、人员组成不同,工作成效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影响也差别很大。
因此,工作实绩要分类比较和综合比较同时运用,科学分析所取得实绩的难易系数,客观、公正地判断干部的政绩。
法纪规范政绩。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实现法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使领导权力,规范经济活动,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要靠法制做保障。可以说,法纪为“政绩”划定的界限是最后的底线。“政绩”符不符规、合不合法是测评考量政绩的重要前提。
合法合规的行为未必是利民惠民的政绩,但违规违法的政绩必定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作为。在法律纪律前提下创造政绩,应当成为考证政绩的立足点。
(中国廉政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