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朝三暮四

这个成语源自那里?帮我找一下!

全部回答

2007-12-26

0 0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

2007-12-26

49 0

朝三暮四 出 自 庄周《庄子·齐物论》

2007-12-26

82 0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 释 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 处 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示 例 元·乔吉《山坡羊·冬日写怀》曲:“~,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
     近义词 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反义词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灯 谜 84小时 英文:blow hot and cold 日文:朝三暮四(ちょうさんぼし) 法文:inconstant 德文:heute so,morgen so 朝三暮四是中国的成语、寓言、典故,源于《庄子*齐物论》。
     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白话典故: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  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栗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