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月子里母体有哪些生理变化?

月子里母体有哪些生理变化?

全部回答

2017-08-27

0 0

    月子里母体的生理变化有:(1) 生殖器官的复旧。① 子宫:胎盘排出后,子宫体即收缩至儿头大,呈前后略扁的 球形,约为17厘米X12厘米X8厘米大小,重约1000克,宫底在 脐下1〜2横指。
  产后子宫各对韧带呈松弛状态,因此极易移位,特别在产后第1天当膀胱充盈时常易将子宫向上向右推移直至右 肋下。  以后随着子宫肌纤维迅速变小,水肿及充血消退,子宫逐渐缩小。产后第1天子宫底在耻骨联合上12〜15厘米,5天时在耻 骨联合上7〜10厘米,12天入盆,在腹部已不能触及。
  子宫的重 量在产后第1周末减至500克,第2周末减至350克,8周时达正 常子宫的重量即60〜80克。  ② 子宫内膜的变化:胎盘和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外部与子宫壁 分离而娩出。
  留下来的海绵层则厚薄不一,遗留的蜕膜组织的表面部分经过玻璃样及脂肪性变,然后从恶露中排出,基底部则经过 再生而形成新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在产后10天宫腔内其他部分均有新生的子宫内膜生长。胎盘剥离的创面收缩很快,开始时直径约为7。
    5厘米,为一突 出的毛糙面,14天时直径缩到35毫米,6周后直径约24毫米,仍稍突出,但表面不粗糙。③ 子宫颈:在分娩结束时前壁较薄,皱起如袖口,松弛,水肿, 呈紫色,1厘米厚,3〜6厘米长。
  18小时内很快缩短,变硬,恢复正常形状。第3天时能容二指,12天时仅能容一指,内口关闭,产 后4周外口关闭。  但颈口形状由原来的圆形(未产型)变为横裂形(已产型)。④ 外阴与阴道:分娩后处女膜因撕裂而成残缺不全的痕迹,为 处女膜痕。
  会阴受压迫撕裂或切开,且有充血和水肿,阴道壁黏膜皱襞消失,弹性松弛,阴道口松开。盆底周围组织松软,盆底松弛, 2〜3周后才逐渐恢复。(2) 乳房的变化:分娩后2〜3天乳房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增高,开始分泌乳汁。
    有时腋下淋巴结也会肿大、疼痛。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催乳素增加,使乳腺开始分 泌。凡触动乳头,婴儿啼哭声,一定的时间及其他与哺乳相结合的条件等,都能成为泌乳的条件刺激因素。
  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与乳腺的发育成正比,但也与产后营养、健 康和精神状况有关。(3) 泌尿系统变化:妊娠时,增大的子宫压力所导致的肾盂、输 尿管积水,一般在产后4〜6周才能恢复,因而产褥期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临产时胎儿先露部位对膀胱形成压迫,如果滞产会导致膀胱 三角区充血、水肿及黏膜出血,严重时可阻塞尿道而形成尿潴留,虽然比较少见,但应引起注意。常见的是产后腹壁松弛,膀胱肌张 力减低,对内张力增加敏感,再加上分娩时胎儿先露部分的压迫, 膀胱肌肉收缩功能障碍或尿道、尿道外口、阴道、会阴创伤疼痛,反射性地使膀胱括约肌痉挛,增加排尿困难,甚至不能自解小便而需 要导尿,但是导尿又会增加泌尿道感染机会。
    妊娠期体内潴留的大量水分,均在产后数日经肾排出,因此产 妇产后会出大量的汗并明显增加尿量,以排出体内的水分。(4) 呼吸、消化系统的变化:分娩后腹腔压力的消失使膈肌恢 复正常运动。
  孕期主要为胸式呼吸,现又转变为胸-腹式呼吸。产褥期胃、小肠及大肠恢复正常位置,功能恢复。  但肠蠕动减缓,常 有中度肠胀气。产褥初期产妇一般食欲欠佳,由于进食少,水分排 泄较多,因此肠内容物较干燥,加上腹肌及盆底松弛,及会阴伤口疼痛,容易发生便秘。
  (5) 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分娩后,巨大的妊娠子宫施加于下 腔静脉的压力消除,静脉血回流增加,以致产后第一天血容量即有明显增加,血细胞比容相应下降。  此后血容量即渐渐减少,血细胞比容基本保持稳定。
  在产褥第1周内中性粒细胞数很快下降,妊 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数在产褥早期迅速上升,血浆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量增加,促使红细胞有较大的凝集倾向。(6) 腹壁、皮肤的变化:长期受到妊娠子宫膨胀的影响,使肌纤 维增生,弹性纤维断裂以致分娩后腹壁变为松弛,腹壁紧张度一般 在产后6周左右恢复。
    产妇分娩后,由于雌激素和黄体酮的下降,黑色素细胞激素也 随之下降,怀孕期间所表现的色素沉着现象如乳晕、乳头、脸部的褐斑、腹部的黑中线等都会逐渐地消失。皮肤除留下永久性白色 旧妊娠纹外,外观恢复正常。
  (7) 月经与排卵的恢复:月经一般在产后6周复潮,哺乳产妇 月经及排卵都恢复较迟。  据Sharmans的资料报道,产妇中有2。 47%在产后6周内月经复潮;61。1%在12周内复潮;77。
   7%在 24周内复潮。Sharmans从内膜病理切片观察,第一次月经复潮 时有42%已恢复排卵。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