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震仪上面为何用蟾蜍装饰?是
张衡的地震仪是探测地震,报告地震方位的,哪个方向发生地震,相应方向的龙口所含的铜珠就掉下来,落到蟾蜍的嘴巴里面,发出声响,引起检测人员注意。 张衡的地动仪是个验震器,就是说只有地震它才动,不是地震它不动,这个仪器的科技价值是非常高的。
我们所熟知的目前认为的中国古代的“验震仪”——张衡的地动仪,为什么要选择龙和蟾蜍来作为瑞兽呢?地震,目前主流权威科学认为无法预测。但是,地震之前有很多反常地理或者生物现象,这已经被大家所普遍认同。
在地震来临之前,由于震源区的地壳岩石在强大的地震应力作用下,发生着强烈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地震前所产生的超声波和次声波,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虽然是听不到的,...全部
张衡的地震仪是探测地震,报告地震方位的,哪个方向发生地震,相应方向的龙口所含的铜珠就掉下来,落到蟾蜍的嘴巴里面,发出声响,引起检测人员注意。 张衡的地动仪是个验震器,就是说只有地震它才动,不是地震它不动,这个仪器的科技价值是非常高的。
我们所熟知的目前认为的中国古代的“验震仪”——张衡的地动仪,为什么要选择龙和蟾蜍来作为瑞兽呢?地震,目前主流权威科学认为无法预测。但是,地震之前有很多反常地理或者生物现象,这已经被大家所普遍认同。
在地震来临之前,由于震源区的地壳岩石在强大的地震应力作用下,发生着强烈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地震前所产生的超声波和次声波,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虽然是听不到的,但是对某些动物来说,它们却听得非常清楚。
转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原作者逃跑的香蕉皮。
2008年5月12号,汶川,时刻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对于幸存或者仍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我只有深深的祝福和尽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但这几天以来,有一些思绪不断涌向心头。
地震,目前主流权威科学认为无法预测。但是,地震之前有很多反常地理或者生物现象,这已经被大家所普遍认同。我们所熟知的目前认为的中国古代的“验震仪”——张衡的地动仪,为什么要选择龙和蟾蜍来作为瑞兽呢?
先来说说蟾蜍。
蟾蜍,两栖动物,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对农作物有益。通称癞哈蟆。传说月亮里面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代诗文里常用来指月亮。如:“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上绘制的月亮中间确实有一只蟾蜍的图案。
为什么要让这样一种毫不起眼而且丑陋不堪甚至有毒的东西与神圣的月亮相联系呢?我没有过多的研究,但是蟾蜍与地震似乎有着莫大的联系。2008年1月《科学与文化》杂志上一篇《地动仪为何选蟾蜍接龙珠》的文章指出:蟾蜍是一种对天气变化极为敏感的动物。
天气还未变冷之前,蟾蜍就已经相互挤在一起取暖了;而当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蟾蜍则一个个早早地蹬着后腿在打洞了,以待灾害性天气来时钻到土洞里躲避危险。正是这种对自然灾害的敏感反应,蟾蜍才能在强大的台风来临时,躲过一劫。
并举出象山墙头镇陈建华养殖场里2005年,“麦莎”和“卡努”两场台风过后,养殖场里的林蛙都被洪水冲走了,但他养的蟾蜍却几乎都在这一事实。而在5月12日的地震之前几日,四川绵竹和江苏两地都曾出现过蟾蜍大规模迁徙的现象,似乎正是逃避灾难预警而来。
以上种种,无非是想说明蟾蜍与月的关系,蟾蜍与地震的关系。那么,月亮与地震是否有联系呢?有!早在2004年,《北京科技报》就曾经报道,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
10月22日,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地震的发生与断面层潮汐压力处于高度密切相关,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很大,达到大约2-3米时,3/4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也越少。
该文章的作者伊丽莎白·哥奇兰说:“月球引力影响海潮的潮起潮落,地球本身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也发生变形。猛烈的潮汐在地震的引发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地震发生的时间会因潮汐造成的压力波动而提前或推迟。
”该文章另一位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约翰·维大说:“地震起因还是一个谜,而这一理论可以说是其中的一种解释。我们发现海平面高度在数米范围内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会显著地影响地震发生的几率,这为我们向彻底了解地震的起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俄罗斯的科学家名叫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甚至提出了“炸毁月球”的计划,以保卫地球。而光明网2006年的相关资料也显示:2006年5月16日接连发生两次7级以上强震。这一天的特殊天文条件是,月亮赤纬角在南纬-28。
54009度,为最大值。南纬28度和北纬28度的地壳在12小时内经历了高潮与低潮的南北摆动,潮汐负载的剧增和剧降激发了地震和火山活动。在我国“观月测地震”的方法主要用于地震的中短期预测。而此次汶川大地震普洱市有人拍摄到地震时的月亮,反常得像太阳。
再来说说龙。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瑞兽,虽然目前认为龙是一种想象的动物,并非真实存在,至今故宫等许多古建筑和文物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龙是天的象征。
“真命天子”就是最好的例证,龙王管制风雨,人们祈求风调雨顺都是祭祀龙王,有许多神话例如魏征斩龙王等就不一一列举。龙在天上,天上有什么呢?天上的什么又与风雨联系最为密切?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地震云”?而这样一种云恰恰被描述成“龙”或“长蛇”的形状。
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寿仲浩,退休前为杭州质量计量监测中心工程师,1994年1月8日上午,寿仲浩在美国加州发现了一朵地震云,分析判定1月12日至27日在南加州帕桑迪那西北将有一次六级以上的大地震。
他去美国国家地质测绘局预报地震时却吃了闭门羹。地震在17日早晨发生了,那是在美国地震学家认为的无震区,损失伤亡惨重。寿仲浩独创了一套“地震云”理论,掌握了一整套预报方法,能判断震中、震级和地震时间。
这些年来寿仲浩先后向美国国家地质测绘局预报50次独立地震,有34次达到了“准确”。他于1999年5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地震预报网 ,至今已向全世界预报1400余次地震,准确率达到70%。
古代文献记载:1663年《德隆县志》上有这样一段话:"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清人王士祯在其所著的《池北偶谈·卷下》中“地震”一节里,谈到1668 年7 月25 日山东郯城8。5 级地震时,记有:“淮北沐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晴明,无云无气。”这里说的龙,看来是一种“黑云如缕,宛如长蛇”的长蛇状带状云,阳光一照,便显得金光灿烂。
这便是地震云中的一种。另我国古代的许多县志和史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
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例如,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而前一天傍晚,日本真锅大觉教授发现了地震云。
在《易经》八经卦中,震卦属阳性卦,方位上居于东方,五行属木,数理是三,取象为雷,性质是震动,在万物类象上其代表是龙。
首先,在“龙”字发音与“雷”紧密,此外,在周易中,震卦的卦形是一阳爻在两阴爻之下,卦中的阴爻象征水,阳爻象征火,震两卦中的阳爻,正似雷和火藏于泽中。易经震卦的比象中震卦以雷来表征其性质,先人以雷所具有的巨大震动功能来表征一切具有此震动性质的事物,雷——震动被直接进行联系。
为什么先民又把“雷”与“龙”联系在一起呢?在《易经》中按卦辞安排,只有乾卦是用龙来作爻象的,龙作为卦象的比拟事物,并没有用在震卦卦象上。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国际易经网《关于八卦中震卦取象与龙的关系探索》一文提到:在漫长的史前文明时期,先民们经过无数的生产实践发现,只要春分左右或刚好是春分这一天,石龙地区响起了新年第一声雷声,则这一年肯定风调雨顺;如果不到春分时节,提早响起了新年第一声春雷,夏秋季一定有涝灾;如果春分以后才听到这雷声,那么夏秋季乃至这一年要发生旱灾。
在以农耕为主的先民的生活中,气候对农业收成影响巨大,与先民的生存有极大的关系,所以,经过多少年和无数次真切而准确的验证,先民从积累的天象知识中,把打雷这种现象与在当时当地形象逼真、生动的有石质体形的天地造化之物---石龙原形,当作是上天意志的化身而加以崇拜,并把这“隆隆”之声的谐音Long,给这似有灵性的神物,命名为“龙”。
而处于13朝古都洛阳30多公里,其东北5公里处的古城遗址处的天然石龙的发现,是很好的证据。
我们不得而知,消失了1800年的张衡的地动仪究竟是真的如现在所认为的是地震的验证仪或者有可能是更高级的地震的预测仪?但是,我们应该有理由认为,张衡地动仪上的龙和蟾蜍都是有据而设,并非只为装饰。
龙和蟾蜍是否就是指的云、月亮或者蟾蜍等目前认为与地震相关的种种自然事物和现象?或者更象征了天与地,日与月,阳与阴的关系?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统一的整体。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相信和依赖于人类自己创造的电子科技,却忽视了大自然我们这一存在的基础和根本,我们的对于灾难的认知的知识正在被逐渐割裂,我们逃避灾害的本能在逐渐退化和消失。
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视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发掘它,利用它,尊重自然,必然也赢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据我目前对于地震知识的初步了解,地震前兆的预报主要还是地质、地震波、电阻等的相关研究,而包括动物异常行为在内的宏观异常现象似乎并没有被纳入地震前兆的预报研究范围。
地震是一门自然科学,如果能很好的将气象、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统计、物理、化学等综合知识融合起来,让更多的各个学科的专业人事共同参与进来,甚至普及地震有关知识,让全社会普通公民都参与到地震的预警中来,提高现有的预警水平,让汶川的悲剧不再重演,不止是我个人的心愿,相信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
毕竟我们都拥有唯一的共同的家园。
“张衡地动仪”模型结构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