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法定解除)及其法律后果是什么?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法定解除)及其法律后果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5-17

4 0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6、37、38、39、40条共5个条文的规定,法律同等赋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其中第37、38条是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第39条和第40条是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来看,又可分为“提前通知解除”和“即时解除”两种形式。  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以提前30日并采用书面方式通知对方当事人的方式称为“提前通知解除”。
  所谓“即时解除”是指当事人一方无需预先告知对方当事人而采用随时通知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该种方式不涉及经济补偿或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采用“提前通知解除合同”方式规定了必备条件,而对劳动者未作任何限制性条件规定。
       单方解除合同系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由于本身的过错造成的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现行的《劳动法》、《违反行政处罚办法》及《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办法》的规定,此种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三种,即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其中经济责任是指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即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给劳动者经济上的补助费用。按照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6)243号《关于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所作解释:“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时,企业按照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支付给职工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些配套办法是否和如何调整,有待关注。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