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举孝廉指的是什么?

举孝廉指的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2-23

0 0
    举孝廉可以说是汉代在继承战国及秦朝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摸索出来的一套人才选拔方式。汉武帝时,鉴于郎官制度的人才选择面过窄和早期察举制的不定时,采用董仲舒的建议设置了举孝廉制度。
  举孝廉事实上是察举制度的一种,因为汉代推崇儒家的孝道,它规定各地郡守每年要向朝廷推荐孝者、廉者各一人,作为国家人才,后来统称为孝廉。  孝廉举至中央后,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人郎署为郎官,作为皇帝的侍从。
  其目的一方面在于考察其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使之熟悉行政事务。孝廉在宫里待几年后,一般便能被任命到地方上做官或者留在中央任职。举孝廉后来成为汉代人才选拔的最重要途径,“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西汉的举孝廉比较严格,被举者如被发现不合标准,举者要承担责任,被贬秩、免官。但到东汉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孝廉名额基本被各郡里的大门第之家所垄断,举孝廉制度名存实亡,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魏晋之际,九品中正制代替了举孝廉,但明清时期的举人仍俗称孝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