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笋种植我现在急需窝笋种植期间的病虫防
四川莴苣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发布时间:2010-3-5 9:11:23
莴笋在我地春秋两季均可栽培。秋莴笋指8月上旬-9月上旬播种育苗,10月-11月采收,春莴笋指在9月-10月播种育苗,翌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采收。 栽培品种主要有成都二白皮密节疤莴笋和锣锤莴笋。
一、品种性状
1。成都二白皮密节疤莴笋,株高35-40厘米,开展度40-45厘米,叶簇较直立紧凑。叶片倒卵圆形,先端钝尖。 茎棍棒形,纵长30厘米,横径5厘米,节密,茎皮草白色,肉淡绿色,肉质嫩,味香,品质好。单茎重约500克,早熟。耐热性强,不易抽苔,秋季种植亩产1500公斤。冬季种植亩产1500-1800公斤。
2...全部
四川莴苣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发布时间:2010-3-5 9:11:23
莴笋在我地春秋两季均可栽培。秋莴笋指8月上旬-9月上旬播种育苗,10月-11月采收,春莴笋指在9月-10月播种育苗,翌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采收。
栽培品种主要有成都二白皮密节疤莴笋和锣锤莴笋。
一、品种性状
1。成都二白皮密节疤莴笋,株高35-40厘米,开展度40-45厘米,叶簇较直立紧凑。叶片倒卵圆形,先端钝尖。
茎棍棒形,纵长30厘米,横径5厘米,节密,茎皮草白色,肉淡绿色,肉质嫩,味香,品质好。单茎重约500克,早熟。耐热性强,不易抽苔,秋季种植亩产1500公斤。冬季种植亩产1500-1800公斤。
2。锣锤莴笋,是我地传统品种。植株较紧凑,株高45厘米,开展度40厘米,叶密,节距0。8厘米,叶缘上中部全缘,叶尖钝尖,叶面上中部平整,茎部皱缩,蜡粉较多。肉质茎皮淡绿色,上细下粗呈锣锤形,长31。
8厘米,粗4。9厘米,茎肉淡绿色,茎肥大多汁、易裂,脆嫩清香,品质好,单茎重500-600克,中熟,耐寒,较耐热,不耐肥,适应广,抗病毒病能力强。秋莴笋亩产2000-2500公斤,越冬莴笋亩产3000公斤。
春莴笋亩产2000公斤。
二、栽培技术
1。播种与培育壮苗
莴笋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栽培,首先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土作苗床,移栽1亩大田需备足15-20平方米苗床地,用种量20-25克,播种前,对苗床深翻烤晒过白,并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浇翻入土整平待播。
种子要浸种催芽,先将种子放入冷水中浸半小时,捞出后等稍干,进行低温催芽,一般3-4天可发芽,当有70%以上种子发芽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苗床用水浇透,再将发芽的种子拌上细土均匀撒播在苗床畦面,再盖上一层拌老糠灰的细土,然后洒水覆盖,覆盖物可以是遮阳网,草片等搭平棚护阴。
播种期确定,在10月上旬至10月底,播种出苗后及时间苗,苗距3-4厘米。育苗期间,秋莴笋要勤浇水和施稀薄粪水,春莴笋应控制浇水,使幼苗叶色浓绿,粗壮,提高其抗寒能力。
2。整地与移栽
种植莴笋的田块要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并要精耕细作,尽量多施厩肥或堆肥作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料4000 公斤深翻入土。
秋莴笋大约在播种后25-30天,苗具有4-5片真叶时及时移苗定植。选择根系旺盛,未拨节的壮苗带土定植。株行距以30-35厘米,每亩约7000株为宜。春莴笋约在播种后30-35天,苗具有4-5片真叶即可移苗定植,带土移栽,株行距以24-33厘米为宜。
栽后及时浇点根肥。
3。肥水管理
秋莴笋定植后如天气晴朗,需每天浇水,加少量速效性肥料,直至秧苗成活。施肥原则是淡肥勤浇,以速效有机肥“翠生冲施肥”为主,每亩冲施10kg。
第一次正式追肥在秧苗成活期,最后一次追肥在采收产10-15天。中间间隔7天左右追肥,其中在定植后20天左右施一次重肥。可用30%左右浓度的人粪尿每亩施5000公斤,或“翠生冲施肥”20公斤,后期停止施肥,应保持土壤湿润,以防裂笋。
春莴笋在越冬期,除了在幼苗成活后施一次追肥外,一般不再浇水施肥,而需要中耕蹲苗,并进行清沟培土工作。开春后,在苗开始返青时,要及时追肥和中耕。当茎部开始膨大时施一次重肥,此后再施追肥2-3次,前2次以人粪尿为主,而后2次应适当提高肥料浓度,并配合施速效钾肥。
在膨大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田间不能积水。
三、病虫害的防治
1 霜霉病症状: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受害重,主要为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5~20毫米,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2 病原:Bremia lactucae Regel )称莴苣盘梗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6根束生,无色,无分隔,主干基部稍膨大,叉状对称分枝4~6次, 长度216~536微米,主干和分枝呈锐角,孢囊梗顶端分枝扩展成小碟状,大小3~ 5微米,边缘长出3~5条小短梗,大小2。
5 ~3。75×0。75~1。75微米,每一小柄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单胞,无色,卵形或椭圆形,无乳状突起,大小14。28~19。9×14。28~25。7微米。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
3 传播途径:病菌在南方气温高的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在北方则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秋播莴笋上,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出孢子囊,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孢子囊多间接萌发,产出游动孢子;有些直接萌发,产出芽管,从寄主的表皮或气孔侵入。
4 发病条件: 湿或排水不良易发病孢子囊萌发适温6~10℃, 侵染适温15~17℃。此病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者说秋季发病重;栽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多、土壤潮。
5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凡根、茎、叶带紫红或深绿色的表现抗病,如红皮莴苣、尖叶子、青麻叶莴苣较抗病。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清洁田园;实行2~3年轮作。
3、药剂防治:邦尔利可湿性粉剂,使用方法见说明
莴苣的菌核病症状
该病发生于结球莴苣的茎基部,或茎用莴笋的基部。
染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全株枯死。
1 病 原: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 )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菌核由拟薄壁组织及疏丝组织结合形成,内部白色,表面黑色。菌核萌发后产生具柄子囊盘,袜呈乳白色小芽状,后展开成盘状,褐色或暗褐色。子囊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9~14(3~6微米。
菌核可不休眠,在吸足水分的情况下,5~20℃均可萌发,15℃最适。该菌除侵染莴苣外,还侵染白菜、萝卜、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黄瓜、菜豆、胡萝卜等。
2 传播途径: 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潮湿土壤中存活1年左右。
干燥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水中经一个月即腐烂融会贯通亡,菌核萌发后,产生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蔓延。初侵染系由子囊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衰老的或局部坏死的组织上侵入。当该菌获得更强的侵染能力后,直接侵害健康茎叶。
在田间病、健叶经接触菌丝即传病。
3 发病条件 :温度2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
4 防治方法 :
1、选用抗病品种。如经红叶莴笋、挂丝红、红皮圆叶等带红色的品种较抗病。
2、培育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
3、合理施肥,亩施有机肥3000~ 4000公斤,磷肥7。
5~10公斤,钾肥10~15公斤,植株开盘后开始追肥, 也可喷洒0。2~0。 5%的复合肥或喷施植宝素6000倍液增加抗病力。
4、带土定植,提高盖膜质量,使膜紧贴地面,避免杂草滋生。
5、适期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大部分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大幅度减少初侵染机率。
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但在高温期要注意防止地膜吸热灼苗,必要时可在膜上撒一层细土,或浇水降温,或推迟植期免高温为害。
6、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 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莴苣的虫害主要有:
地老虎、蚜虫、蛴螬等,防治方法
采取毒土法或毒水法,毒土法为每亩48%乐斯本60毫升或50%辛硫磷250毫升拌细土30公斤,于播(栽)前均匀撒施于土表,然后开行播(栽);毒水法:对苗后地下害虫危害地段,用挫地虎800-1000倍液或扫地虎800-1000倍液浇灌,每株根部灌0。
2公斤左右。
-------------------
对症防治莴笋病虫害 发布时间:2008-12-29 14:22
来源:新农网 > 农业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莴笋种植技术
(一)莴笋裂茎:这是由于团棵期一次性施肥过量或浇水过多造成的,所以在团棵期施肥或浇水时,千万不可一次性过量。
(二)莴笋霜霉病:它是由莴笋盘梗霉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成株期叶片自上而下发病,潮湿时有白色霜状霉层。风雨昆虫,高温低温,栽植过密均可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1)72。
2%普力克600至800倍液。(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3)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以上三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周喷打一次。
(三)莴笋软腐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在中后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至4000倍灌根,每周灌一次。
(四)莴笋灰霉病:该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也是保护地栽培莴笋的常见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以及菌核遗留在土壤中并混入流水里传播到叶柄叶片,发病时表面产生灰色霉层,排水不良,低温多湿易发病。
防治方法:
(1)50%农利灵1000倍。(2)50%多菌灵600倍。(3)50%速克灵1000倍。以上三种药剂每周1次,交替使用,连喷三次即可。
(五)莴笋菌核病:该病是由核盘菌侵染所致,是莴笋的重要病害,多从茎部发病,引起组织发病腐烂。表面有白絮状菌丝,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病株上部很快萎缩死亡。低温潮湿,多雨或田间积水以及密度过大,均能促进发病。
防治方法:(1)40%的菌核净1000至1500倍液。(2)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3)50%的多菌灵500倍液。以上三种药物交替喷打,防效十分明显。
(六)莴笋蚜虫:50%的避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倍至2000倍。
10%的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以上两种药物交替喷打,防效良好。
莴笋种植技术相关资料:
·莴笋霜霉病及防治方法
·秋莴笋的选种和播种育苗
·莴笋裂茎原因及预防
·莴笋霜霉病如何防治?
·注意查防秋莴笋病害
·莴笋夏秋催芽方法
(这类资料挺多的,自己上网查一查)。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