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07年大连理工大学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大连理工大学的文科有哪些好专业?在就业时,文科的大连理工大学能否找到好工作?在理科为主的大学报文科专业,是不是很不明智?今后学校会不会加大对文科的重视和培养力度?

全部回答

2007-08-09

0 0

    560分 其实学文学理都是可以的 要看自己的喜好 只要在一个领域里钻研好了 什么选择都是明智的 我选择我喜欢 教学实行学分制管理 从1994年开始,学校全面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
  学分制具有学制灵活、自主性强等特点。学生只要按照指导性培养计划的要求,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  学习期限3—6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安排学习进程和培养模式。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适当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有计划地延迟毕业。 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也有利于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
     从2001年开始,学校又实行新一轮学分制改革,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进行教学管理,注重个性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允许部分学习优秀学生在入学后一、二年内重新选择专业。
   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对外经济贸易及科技文化交流的需要,学校从1987年开始,试行培养既掌握工程学科专业技术,又通晓外国语,并懂经贸知识的外向型人才。
    外向型专业学制一般为五年,学生入学第一年强化外语学习,以后各年级继续外语教学,且部分工程学科课程采用原版外语教材,双语授课,学生毕业时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并具有外经外贸知识。
   目前,学校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强化)、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强化)、土木工程(英语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软件工程(日语强化)等专业分别培养强化英语和日语的外向型人才。
    以上专业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日语国际一级考试,可同时获得英语专业或日语专业双学位,其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学校还通过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在外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和建立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培养外向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倡导创新教育。  自1984年以来不断探索创新教育规律,把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全过程。学校启动了“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以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和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
  2003年学校组建大学生创新院,构建创新教育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  软件平台以制定本科生个性化培养计划、开设创新实践班、采取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制定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成立各具特色的科技协会组织、制定并实施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评定制度等主要内容;硬件平台由1个校级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2个院系创新实践分基地、若干个依托研究所室的研究小组组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加快学生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软件园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依托校内基地与国内外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依托基地学生独立开发研制新产品,承接校内外科研课题,现已创产值近千万元,培养了一大批有较强工程实践、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2001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参加校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的大学生过万人,获省级以上奖769余项、1685人次。其中,国际奖41项、120人次,全国奖283项次、417人次,省级奖454项次、1173人次。
  2006年获中国机器人大赛3D仿真组冠军,在历届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中三次获得“优胜杯”。  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十余项。
  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院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同年被大连团市委授予“大连市十大学习型青年集体”。在2004年10月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创新教育被确认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深受学生欢迎的辅修专业制 辅修专业制是学校为学有余力并对某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安排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制度。它规定凡经学校批准,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2~3年)系统地修完辅修专业规定的全部系列课程,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这一措施为学生跨院系、跨专业系统地学习,增加多学科渗透的适应性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为那些入学时未能进入自己理想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辅修专业制深受在校大学生的欢迎,每年有1000余名在校学生参加辅修专业的学习。
   学校目前开设的辅修专业有: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力学、英语、日语等。  以后还将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辅修专业。
   辅修专业制已使众多毕业生受益,他们不仅在就业市场中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在工作中适应性明显增强。他们中的部分学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有的考取了辅修专业的研究生,在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双学位制培养模式 为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学校鼓励参加辅修专业学习且成绩优良的学生继续攻读双学士学位。   毕业前,主修专业平均成绩优良,并完成辅修专业学习且成绩良好的学生,可以申请继续攻读双学士学位。
  在原辅修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再用1年的时间修完该专业双学士学位规定的课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可授予双学士学位。毕业时,学生可在主辅两个专业领域中选择就业。   免试推荐研究生制度 学校在应届毕业生中推荐优秀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研比例占应届毕业生的15%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被推荐到外校攻读硕士学位。
  仅2007届毕业生中,就有近20人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继续深造。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出国/留学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院校信息
院校信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