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宾怎么解释啊?
“相敬如宾”这个典故,出自《左传》,专用于夫妻关系,后来,到了汉宣帝的年代,出了个张敞,关于他的才华、著述、政绩,人们知之甚少,广为流传的却是“画眉”之事。他每日清晨都为妻子画眉,皇上知道了,认为他失礼,要拿他是问。 他说,夫妇房中这事,更有甚于画眉耳!皇上无言以对,也便罢了。张敞夫妇成了“相敬如宾”的楷模。张敞之后又出了多少楷模,是很难统计的。时至今日,“相敬如宾”仍然是国人信奉的夫妻关系的最佳境界。平时读报刊,许多写名人的文章,尤其是写老一辈名人的文章,都称他们夫妻“相敬如宾”。
能相敬如宾固然好,但我接触到的家庭,能做到“相敬如宾”的,百里不挑一。我一直怀疑它的真实性、可靠...全部
“相敬如宾”这个典故,出自《左传》,专用于夫妻关系,后来,到了汉宣帝的年代,出了个张敞,关于他的才华、著述、政绩,人们知之甚少,广为流传的却是“画眉”之事。他每日清晨都为妻子画眉,皇上知道了,认为他失礼,要拿他是问。
他说,夫妇房中这事,更有甚于画眉耳!皇上无言以对,也便罢了。张敞夫妇成了“相敬如宾”的楷模。张敞之后又出了多少楷模,是很难统计的。时至今日,“相敬如宾”仍然是国人信奉的夫妻关系的最佳境界。平时读报刊,许多写名人的文章,尤其是写老一辈名人的文章,都称他们夫妻“相敬如宾”。
能相敬如宾固然好,但我接触到的家庭,能做到“相敬如宾”的,百里不挑一。我一直怀疑它的真实性、可靠性。所谓夫妻,同吃、同住,脾气、嗜好,一疤一痕,彼此都一清二楚。明明是这样的关系,为什么要当成宾客呢?既然是宾,就不是自家人,不论多么心诚,也总是要客套,总要有造作的成分。
是宾客,就要恭敬,就要谦让,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要掂量掂量,不可造次,有时甚至是小心翼翼。如果把这样的关系引进到家庭,真是不堪设想。看似“相敬如宾”,实质是敷衍的、虚伪的,更可怕。
“相敬如宾”之所以能受到国人青睐,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把它看作爱的专一、纯洁的标志。
其实未必。十几年前读过一篇小说,写的是一对当教师的老年夫妇,一生“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相依为命,从未有过任何争吵。对他们的爱,认识的人有口皆碑。然而,男的在弥留之际,提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恳求:请家人给某地某女士拍个电报,但是什么也不要问。
家里的人尊重了他临死前的要求。某女士果然来了,为他枕上一个新头枕,他便溘然长逝了。这位教数学的老教师一生中解出了无数个方程的解,却把一个极大的未知数留给了世人,包括他的妻子。我们的身边,这类事肯定会有,不同的是“拍电报”的绝少绝少,大都是把世人不知的未知数带进了坟墓。
同样,夫妻之间不“相敬如宾”的,未必爱不专一,我的一位老领导,个性特强,凡事总要自己说了算,在家里的表现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且又管得过宽,油盐酱醋都一一过问,偏偏他老伴主人公意识也强,喜欢独立思考。
几十年来,两个人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必称“离婚”、“随便拉一个就比你强”,分明是相见如仇,邻里都认为他们的分手是迟早迟晚的事。可是,邻里们的预言全都落空了。经历了一次次的政治运动,一次次的疾病,一次次的天灾人祸,一次次的贫富的起伏,两颗心始终没有一分一秒的分离。
有句话说得很好,夫妻是一把二胡上的两根弦,既是和谐的,又是独立的。夫妻需要的是真诚、理解、支持、宽容,需要的是同甘共苦、同歌同哭,夫妻不必非讲究那种形式上的“相敬如宾”,磕磕碰碰、有些小矛盾是正常的生活形态,它同样能负载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家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