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动物之间为什么会发生争斗?

动物之间为什么会发生争斗?

全部回答

2016-06-14

49 0
     在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动物界也是经 常发生大大小小的争斗。在以往的很长时间 内,动物学家们都认为大多数的动物并不会 杀害它们的同类。动物之间经常会发生侵犯 的行为,主要是一种耀武扬威的姿态,而不是 残杀性的。
  有时为了集体的利益,它们通常是 相互合作的。 比如说在草原上生活的土狼,为了捕捉 长耳兔经常采用接力的方法来弥补体力的不 足。  当第一条土狼追到体力不足的时候,就把 长耳兔沿着对角线的方向追赶到一个隐蔽处, 等在那里的另一条土狼会跳出来接着追赶, 第一条土狼趁机抄近路跑到前边,等到充分 的休息后,再接着追下去,就这样两条土狼轮 番地追赶,直到兔子筋疲力尽成为土狼的口 中美食。
   还有一种长鼻浣熊,生活在中南美洲。  喜 欢吃栖息在树上的一种蜥蜴,可是对于浣熊 来说,到树上捉蜥蜴是不容易的,它们就采取 兵分两路的方法,一个在树下等,另一个则到 树上把蜥蜴赶下树,彼此配合来捕捉蜥蜴。
   但是,几十年来,通过大量的观察,科学 家们发现,在动物中间也存在着争斗的现象。 而且在争斗的过程中还有着一定的规则,任 何一方都是严格遵守决不违背。  我们来看下 面的一些资料。
   蝙蝠的争斗方式是将身体倒挂在石岩上, 彼此通过鼻子的碰撞来发泄愤恨。 蛇类相斗时从不以毒牙加害对方,常常 采取的方式是将尾部交缠在一起,挺起胸膛 竭力将对方的头部按下,谁将对方牢牢按压 住几秒钟,谁就是胜者。
   雄旱龟在彼此相斗时,仅仅将对手翻个 仰面朝天失去战斗力就算赢家。   鸟类之间的竞争准则很多。如鸽子之间 仅仅是以发怒的一方羽毛横竖挺着胸在另一 方面前踱步的方式来进行对抗。
  谁的外貌显得雄壮威武谁就为胜利的一方。红眉雄黑禽 鸡在争斗时要先发出一阵啾啾声,然后张开 翅膀像公鸡一样厮杀,胸脯碰撞,相互击打, 看起来就像一大团羽毛在狂飞乱舞。   大型的动物中,争斗方式比较奇特的要 数棕熊了。
  雄性的棕熊在发情的期间会变得 格外的凶悍,不仅会因争夺配偶斗得头破血 流,还会疯狂地袭击附近的民宅。 对于动物来说在争斗中总是以最强壮的 器官作为理想的兵器。袋鼠的争斗很像是“拳 击”,因为它们自信自己的前爪最有力。
    海狸 争斗的武器是尾巴,而长颈鹿是用脖子来击 打对方。有蹄类的动物常常将角作为自卫的 武器。但是对于过于锋利的武器,动物之间也 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的,直角羚从不在同类 的争斗中使用角。
  而鹿和驼鹿则在准备争斗 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手,直到弱小的一 方认输为止。  狼和狗在争斗中如果认输时,会 把身体中最薄弱的咽喉暴露给对方,而胜者 决不会再碰负者一下。
   当然,在动物中也有一些相互残杀的例 子。有记载的最触目惊心的一个例子是在20 世纪70年代,一群约15头黑猖猩,以每次杀 死一头雄性黑猩猩的方法,杀死了邻近的一 小群黑猩猩。   对于动物之间的这种争斗和残杀,有一 些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比如为了争夺配偶、领 地或者食物等。美国动物学家曾经亲眼目睹 过象海豹为了争夺首领而厮打的场面。当两 头雄性象海豹中的一头被打得晕倒在地的时 候,一群雄性的象海豹扑到战败者的身上,把 它折磨致死。
  在1990年的6月澳大利亚曾发 生过一起大群企鹅自相残杀的事件。  这场残 杀导致大约7000只企鹅丧生。其中有雏企鹅 6000只。而科学家们对于事件的原因却是无 法解释。
   社会生物学家对于动物之间的争斗现象 是这样解释的。他们说这完全是出于动物的 一种自私的本性。所有的动物都想把自己的 基因或者亲属的基因传到下一代去。所以,它 们进行漫山遍野的厮杀,只是为了让自己的 后代进行繁殖,并不是为了种族的利益去牺 牲。
    因此在一个亲属关系比较稳定的群体里 很少发生剧烈的厮杀。 而动物学家却认为,动物是不存在传宗 接代的自觉意识的。它们所进行的争斗和残 杀原因很可能是偶然的。随后发生的大规模 的征战很可能是由于受到刺激而引起的。
  而 且在缺乏信息交流和手段的动物中是很容易 发生这种情况的。   动物学家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 点意见是统一的,他们一致认为动物之间进 行的不流血的争斗有着积极的生态学的意义。
   年轻而健康的动物虽然在争斗中败北,却为 以后获得幸福准备了条件,而在争斗中以流 血殆命的动物也是自然淘汰的一种途径,也 就是说残杀的威胁可能有助于形成动物的行 为,对于物种遗传是有利的。  但是,真正引 起动物们争斗的谜底是什么?人类至今不得 而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